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图对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峰 付中国 +2 位作者 张殿英 褚亚明 姜保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480.8±255.9μV)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肌肉(P<0.01)。刺激L4脊神经后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00μV,其中在股四头肌(305.2±131.5μV)、胫骨前肌(340.2±310.4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在股二头肌(142.4±144.7μV)、腓肠肌(138.2±127.6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刺激L5脊神经后根,于股二头肌(377.5±264.4μV)、腓肠肌(168.4±126.7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其它各肌群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后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可作为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后根 肌电监测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 波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琼 孙金仓健 +3 位作者 尤桦菁 廖松洁 吴超 李洵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特征,寻找与SCA3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确诊的20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preclinical carriers of spinoc...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特征,寻找与SCA3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确诊的20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preclinical carriers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s type 3,PreSCA3)、39例SCA3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ve study,NCS)检测,比较各组间的神经传导异常,分析各电生理参数与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PreSCA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发生率为20%,并且PreSCA3组尺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SNAP波幅及尺神经MC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CA3患者NCS异常发生率为69.2%,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主(53.8%),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48.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A3患者所有检测神经SNAP波幅、SCV及腓总神经CMAP波幅、尺神经MCV显著降低(P<0.05)。此外,正中、尺、胫、腓总及腓肠神经SNAP波幅、SCV与SARA总分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部分PreSCA3已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主要累及感觉神经。SCA3患者NCS检查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为主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SNAP波幅、SCV可能作为监测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传导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传导速度 生物学标记物 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嘉玲 王群 +3 位作者 林丽珍 王冬梅 郑卉 管玉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8-1692,共5页
目的分析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比较K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收集KD患者9例、ALS患者13例及正常对照26例,分析KD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3组受试者的运动和感觉神... 目的分析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比较KD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收集KD患者9例、ALS患者13例及正常对照26例,分析KD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3组受试者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及常规肌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D组早中期舌肌萎缩、面肌束颤发生率分别为100%、88.9%;(2)KD组腓肠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未引出率56.3%,其波幅(7.9.±3.4)μV显著低于ALS组(20.0±5.2)μV及正常对照组(26.1±16.8)μV(P<0.05)。结论对于临床表现类似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若早中期出现舌肌萎缩、面肌束颤,电生理检查有助于KD与ALS的鉴别诊断,腓肠神经SNAP波幅显著降低提示患者需行KD基因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