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感觉模态信息处理的认知神经基础
1
作者 董晨杰 王政烨 +1 位作者 李淦棠 王穗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5,206,共17页
多感觉模态信息处理是人类基本的心智功能,是漫长进化塑造而成的稳健、灵活、高效的信息加工方式,是贯穿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学习的重要特性。解析人脑多模态信息处理的认知神经和计算机制,对理解大脑功能组织原则有重要理论意义,... 多感觉模态信息处理是人类基本的心智功能,是漫长进化塑造而成的稳健、灵活、高效的信息加工方式,是贯穿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学习的重要特性。解析人脑多模态信息处理的认知神经和计算机制,对理解大脑功能组织原则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启发多模态人工智能发展有重要实践价值。然而,人脑的多模态信息处理机制异常复杂,来自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从多种问题视角开展研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多模态信息处理原则、理论、计算模型。系统回顾、梳理人脑多模态信息处理机制,对于准确把握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启发后续研究非常关键。以“视听感知”这一重要多模态信息处理功能为切入点,在神经元、皮层、大脑通路等层面综述了人脑多模态信息处理的认知神经机制。首先,介绍了人脑多感觉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和响应原则;其次,讨论了初级皮层间跨模态信息调制的关键机制;再次,分析了以多感觉脑区为核心的视听加工大脑网络的主要功能和计算机制;最后,讨论了人脑多模态信息处理机制对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模态信息处理 视听感知 模态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蝴蝶优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博 汤荣杰 +4 位作者 郑英豪 路嘉锴 郑凯 罗久飞 曾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7,共13页
针对蝴蝶优化算法(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BOA)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过程中求解最短路径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首先,在初始化蝴蝶种群时,为保证初代种群多样化,避免陷入局部最... 针对蝴蝶优化算法(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BOA)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过程中求解最短路径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首先,在初始化蝴蝶种群时,为保证初代种群多样化,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通过Tent映射生成初代种群位置;其次,在蝴蝶香味计算阶段引入动态感觉模态,随着迭代过程的持续推进逐步增强蝴蝶的香味值,以缩短收敛时间;再次,为进一步缩短收敛时间,在全局搜索阶段引入遗传算法中的选择因子加快蝴蝶在全局搜索时向最优蝴蝶移动的速度;然后,在局部搜索阶段引入动态变异因子,有效避免在路径规划时陷入局部最优;最后,使用一种基于视线(line of sight,LOS)检测方法的初始种群生成策略,以进一步减少路径中断点的生成,同时确保由BOA算法生成的路径可行解的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且规划出来的路径在保证路径长度合理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平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优化算法 路径规划 混沌映射 动态感觉模态 选择因子 动态变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模式对织物柔软性评价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岑岑 胡吉永 丁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0,76,共6页
目前在织物柔软性的感官评价中,没有讨论感知模式(感觉模态和触摸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间没有可比性,且评价方法难以标准化.通过让实验者在不同感觉模态(触觉单模态、视觉单模态和触视觉双模态)和触摸方式(捏持弯曲、弯... 目前在织物柔软性的感官评价中,没有讨论感知模式(感觉模态和触摸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间没有可比性,且评价方法难以标准化.通过让实验者在不同感觉模态(触觉单模态、视觉单模态和触视觉双模态)和触摸方式(捏持弯曲、弯曲按压和平置按压)下感官评价织物样品,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讨论感知模式对织物柔软性感官估值的影响及不同感知模式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感知模式对织物柔软性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的触摸方式对较厚且压缩性好的织物影响显著;而对薄且弯曲刚度高的织物,柔软感估值在视觉单模态和触觉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另外,就任一织物样品而言,全体实验者对其柔软感强度估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织物柔软感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柔软性 感觉模态 触摸方式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触觉频率信息的工作记忆容量及存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地 王大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1148,共8页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容量 振动频率 感觉模态 参数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