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一词的分析
- 1
-
-
作者
陈林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2期72-76,共5页
-
文摘
实用一词,在常识中被理解为图实惠,为我所用。在辞典上被解释为实际使用,或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而在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哲学中,实用却特指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引起的行动,它表现在真理观上主张真理必须有用;表现在哲学观上主张哲学应有益于人生;应用在美国实际生活中便表现为“求实、进取、行动”的民族精神。 诚然,实用主义哲学有着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性质也是不可抹煞的,辩证地剖析实用主义的实用范畴,有助于给实用主义哲学以客观的评价。
-
关键词
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
真理观
皮尔士
行动效果
威廉·詹姆士
哲学观
证实过程
信念
感觉效果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寓情于景 寓情于人——浅谈通讯写作中的艺术美
- 2
-
-
作者
李冀平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2期22-23,共2页
-
文摘
我们平时看报读书常常产生这样一种感受,一些好的通讯、报告文学给人的美感是强烈的。如:穆青的早期作品《我看见了战士们的文化学习》,让读者从活泼轻松的文字叙述中,很自然地感受到呈现于革命根据地的那种和谐、亲切的气氛;而他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则通过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吴吉昌的坚强性格及一股不可遏止的气势,从而给人一种悲壮激昂的感受。魏钢焰的《忆铁人》笔触高亢热烈。报告文学及散文化的通讯,虽然有别于文学形式,但假如能运用一点艺术美学原理,同样能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这里我谈点体会。在1989年,写《在这片热土上》,我追求的是壮丽的感觉效果,力图通过喜庆的场面、宏伟的气势、浓郁的色彩。
-
关键词
寓情于景
早期作品
散文化
魏钢焰
吴吉昌
感觉效果
革命根据地
美学原理
文化学习
情中景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