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庆生 齐勇 +1 位作者 侯迪 赵季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8-401,共4页
为了推理移动用户在智能空间的活动,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首先按照上下文的定义,采用元组方法表示移动用户和智能空间,然后根据活动理论基本构成元素和面向客体活动原理来描述用户活动和智能空间的状态变化,... 为了推理移动用户在智能空间的活动,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上下文感知活动计算.首先按照上下文的定义,采用元组方法表示移动用户和智能空间,然后根据活动理论基本构成元素和面向客体活动原理来描述用户活动和智能空间的状态变化,最后引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建立起用户活动与智能空间状态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活动计算.该模型可以完整地描述活动分解为动作的过程,还可以根据每种活动的动作链标记用户活动数据,却不需要用户直接参与数据的标记.将该模型的动作状态数与上下文感知经验采样工具(ESM)的动作状态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活动识别准确度比ESM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感知 活动理论 活动计算 隐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智能计算的城市交通感知数据自适应恢复 被引量:6
2
作者 向朝参 程文辉 +4 位作者 张昭 焦贤龙 屈毓锛 陈超 戴海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s)被广泛用于智慧城市中,却普遍存在感知数据缺失问题.而交通感知站点有限的存储计算能力严重制约感知数据的恢复,极大影响ITSs的正常使用.虽然可以利用边缘节点强大的存储计算能...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s)被广泛用于智慧城市中,却普遍存在感知数据缺失问题.而交通感知站点有限的存储计算能力严重制约感知数据的恢复,极大影响ITSs的正常使用.虽然可以利用边缘节点强大的存储计算能力解决这个困境,但边缘节点部署的高复杂性和感知数据时空相关性的高动态性对数据精确恢复提出挑战.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提出基于边缘智能计算的城市交通感知数据自适应恢复系统.具体地,首先利用子模优化理论,提出具有理论下界的边缘节点次优部署分配算法.然后,基于低秩理论恢复感知数据,并基于恢复结果估计非缺失下限,通过反馈自适应调整感知站点的数据上传比例,从而保证数据精确恢复.最后,基于澳大利亚600个交通站点1年的感知数据构建原型系统,对所提算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边缘节点部署性能达到最优性能的90%以上,缺失数据恢复精度比3种对比方法提高43.8%以上.同时,自适应数据恢复能够平均提高精度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智能计算 智能交通系统 边缘节点部署 感知数据恢复 子模理论 低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模糊粒化本体论在知识工程中的应用——模糊理论本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燕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9,95,共4页
世界本质是模糊的、粒化的,模糊粒化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固有方式。论文研究了模糊逻辑的本质,凡是有人类思维活跃的地方,即是广义模糊粒化存在和活跃的地方,使得机器更适宜于处理与人类心智相关的领域。讨论了广义模糊粒化本体论在知识工... 世界本质是模糊的、粒化的,模糊粒化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固有方式。论文研究了模糊逻辑的本质,凡是有人类思维活跃的地方,即是广义模糊粒化存在和活跃的地方,使得机器更适宜于处理与人类心智相关的领域。讨论了广义模糊粒化本体论在知识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设计了模糊粒化系统,给出了基于模糊粒化的形象思维表达,解释了定性概念。广义模糊粒化本体理论必然能在知识工程、人机通信、人类思维等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计算(CW) 信息模糊粒化 计算(SC) 感知计算理论(ctp) 广义模糊粒化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的移动协同感知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益锋 鲁东明 +1 位作者 盛宇 袁庆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2-144,157,共4页
移动协同一般受到资源的限制和移动环境的干扰,影响协同工作的有效进行。基于行为(Activity)设计移动协同系统,以行为为中心构建系统,可以克服上述困难。其中,如何提供行为所围绕的感知信息是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的移动协... 移动协同一般受到资源的限制和移动环境的干扰,影响协同工作的有效进行。基于行为(Activity)设计移动协同系统,以行为为中心构建系统,可以克服上述困难。其中,如何提供行为所围绕的感知信息是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的移动协同感知模型,通过定义行动者实体、目标实体、行为阶段实体等一组感知实体对象及感知行为服务,来提供基于行为的感知信息,并在原型系统中进行了实现。模型提供了移动用户在协同工作行为中群组工作(Team Work)的所有感知要素,从而支持了用户有效完成协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理论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移动协同工作 移动 感知 感知模型 协同工作 基于行为 实体对象 协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F实体战场感知行为建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训强 谢晓方 杨迎化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48,共5页
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系统中,通常认为CGF实体具有完全的战场感知能力,但这与实战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相互矛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感知行为机理的基础上,对其产生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证据可信度的客观因... 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系统中,通常认为CGF实体具有完全的战场感知能力,但这与实战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相互矛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感知行为机理的基础上,对其产生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证据可信度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结合实际战场环境和装备性能完成客观因素的量化工作,运用模糊逻辑量化了主观因素。最后利用证据理论合成法则将直接证据、间接证据以及先验态势进行合并,建立了可计算的CGF实体战场感知行为模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生成兵力 证据理论 感知行为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群智感知网络的任务安全分发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艳 刘瑞琪 +2 位作者 杨盘隆 范晓宸 李晴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166,共6页
群智感知网络利用广大用户现有的感知设备和已部署的通信网络可实现大规模的感知,能够解决当前大规模感知网络成本较高的问题。然而移动用户在任务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群体合谋以及任务拷贝转发都会对特定用户任务的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 群智感知网络利用广大用户现有的感知设备和已部署的通信网络可实现大规模的感知,能够解决当前大规模感知网络成本较高的问题。然而移动用户在任务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群体合谋以及任务拷贝转发都会对特定用户任务的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群智感知网络,提出一种任务安全分发技术,通过将球箱理论中的d-choice方法应用到任务分配过程中,在实现全体用户负载均衡的同时,根据制定的阈值策略,保证用户任务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随机任务分配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均衡任务负载,从而保证任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感知 移动计算 任务安全分发技术 球箱理论 分布式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组织的直线段编组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席学强 翟为刚 卢利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7,共4页
直线段是计算机视觉中常用的一种中层符号表示。将对应于同一实际目标结构的那些直线段组织在一起 ,不但可减少符号数量 ,还可利用符号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纠正一部分错误。根据人类视觉感知组织的规律 ,研究了利用直线段之间的邻近、共线... 直线段是计算机视觉中常用的一种中层符号表示。将对应于同一实际目标结构的那些直线段组织在一起 ,不但可减少符号数量 ,还可利用符号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纠正一部分错误。根据人类视觉感知组织的规律 ,研究了利用直线段之间的邻近、共线、交会、平行及对称等非偶然特性实现编组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特征融合的手段处理多个证据 ,并用信任函数表示各编组特征对连接、对称或交会等命题的支持程度 ,没有设置任何固定门限。对仿真图像与室外真实图像的实验显示了该算法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组织 直线段编组方法 计算机视觉 证据理论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意识对社交媒体用户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玺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66,共15页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的算法意识对其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元共治的算法治理体系,并从理论上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隐私计算理论(Privacy Calculus Theory),探究算法意识对社...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的算法意识对其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元共治的算法治理体系,并从理论上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隐私计算理论(Privacy Calculus Theory),探究算法意识对社交媒体用户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了平台信任的调节作用。通过收集730名社交媒体用户的调研问卷,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算法意识对隐私关注、感知收益、隐私风险信念、自我隐瞒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收益对隐私风险信念无显著影响;隐私风险信念在算法意识与自我隐瞒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隐私关注和隐私风险信念在算法意识与自我隐瞒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平台信任负向调节算法意识对自我隐瞒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意识 隐私关注 隐私风险信念 感知收益 自我隐瞒 平台信任 隐私计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