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P宽带语音编码中感知加权滤波器的新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锴亮 金文光 杨雯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心理声学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音频编码技术中,将心理声学模型应用到CELP语音编码技术中,构造新的感知加权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合成语音的质量,但如何减少其算法的复杂度是CELP算法的一个关键.提出了LSP系数插值和滤波器系数插值两种... 心理声学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音频编码技术中,将心理声学模型应用到CELP语音编码技术中,构造新的感知加权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合成语音的质量,但如何减少其算法的复杂度是CELP算法的一个关键.提出了LSP系数插值和滤波器系数插值两种新方法,以替代子帧中的心理声学模型掩蔽曲线的计算和转化,有效地减少其算法的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语音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LSP系数插值和滤波器系数插值两种算法的平均编码时间与原来相比分别减少18%和53%.该算法具有一般性,可以推广到其他CELP编码器的心理声学模型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声学模型 感知加权滤波器 线谱对系数 预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码率语音编码中感知加权滤波器的一种新型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广 陈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8-42,共5页
声学心理模型是对人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和人耳主观感知特性的数学抽象模型.这种模型已成功运用于宽带音频编码中.首次提出将声学心理模型原理应用于语音编码中感知加权滤波器的设计.通过对ITUG.723.16.3/5.3kb/s... 声学心理模型是对人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和人耳主观感知特性的数学抽象模型.这种模型已成功运用于宽带音频编码中.首次提出将声学心理模型原理应用于语音编码中感知加权滤波器的设计.通过对ITUG.723.16.3/5.3kb/s双速率编码算法中感知加权滤波器的改进,编码器的MOS分可以改善0.1~0.3,而且新算法所要求的计算量仅比原算法大0.26MIPS.基于声学心理模型的感知加权滤波器,与现有各类语音编码器中所用的感知加权滤波器相比,有自适应强、更符合人耳听觉特性、主观处理效果更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声学模型 语音编码 感知加权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722.1的分布式语音编码
3
作者 何莹男 陈喆 殷福亮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4-901,共8页
在语音通信网络中,为获得良好的语音通信质量,抗丢包技术不可或缺。为此,本文基于ITU G.722.1语音编码器,提出一种分布式语音编码方法。该方法在G.722.1编码器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互补编码器;然后在编码端,对同一帧语音分别用G.722.1编码... 在语音通信网络中,为获得良好的语音通信质量,抗丢包技术不可或缺。为此,本文基于ITU G.722.1语音编码器,提出一种分布式语音编码方法。该方法在G.722.1编码器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互补编码器;然后在编码端,对同一帧语音分别用G.722.1编码器和其互补编码器进行语音编码,并发送编码结果;在解码端,在接收到其中任一语音码流时,用G.722.1解码器进行解码,其语音质量不低于G.722.1编码器的解码结果,而在接收到两个语音码流时,用G.722.1解码器先分别对两个语音码流进行解码,然后对解码结果进行联合处理,其最终的语音质量有明显提升,即有一定编码增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分布式语音编码方法的抗丢包效果明显,相对于原始编解码器其语音质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解码器 分布式处理 抗丢包 感知加权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