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站感知互动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初兵 吴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互动性作为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与关键属性,已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对之进行系统梳理的还比较少。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使用者对网站互动性的心理反应机制,可从概念辨析、维度构成、前置因素、影响效... 互动性作为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与关键属性,已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对之进行系统梳理的还比较少。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使用者对网站互动性的心理反应机制,可从概念辨析、维度构成、前置因素、影响效应等方面入手对网站感知互动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以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从概念看,已有研究主要从特征、过程、感知三个视角来定义网站互动性,三种视角下的网站互动性概念存在明显不同,其中感知视角从心理上测量使用者对自己与网站互动的主观体验,不仅测量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能够较好地预测使用者的态度和行为。从维度构成看,目前主要存在互动关系、互动要素、互动过程三种划分标准,三种维度构成间存在紧密联系,但以互动要素为标准划分网站感知互动性的研究更为多见,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站使用频率的增加,移动端网站感知互动性可能还会包含新的维度,只不过这方面的探讨目前相对较少。从前置因素看,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主要集中在网站因素、情境因素两个方面,在指导实践上还存在不足,而只有深入了解网站感知互动性前置因素,才能更好地优化网站设计并提高网站的互动性体验,关于网站感知互动性前置因素的探讨还存在很大空间。从影响效应看,相关研究均认为,网站感知互动性会带来积极的认知反应、情感反应、行为反应,但关于认知反应、情感反应、行为反应中介机制以及心理反应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为更好地提高网站感知互动性,未来相关研究应在新型网站感知互动性维度与量表设计开发、网站感知互动性前置因素、网站感知互动性影响效应的中介与调节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站感知互动 在线流体验 互动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餐饮仪式中旅游者感知互动与旅游涉入关系研究——以蒙古族烤全羊仪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丽华 曹希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共10页
为探究民族餐饮仪式中旅游者感知互动对旅游涉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风格的互动对旅游涉入的影响、本真体验的中介作用和客源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交互导向互动和任务导向互动对本真体验和旅游涉入均有显著... 为探究民族餐饮仪式中旅游者感知互动对旅游涉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风格的互动对旅游涉入的影响、本真体验的中介作用和客源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交互导向互动和任务导向互动对本真体验和旅游涉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本真体验对旅游涉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导向互动对本真体验和旅游涉入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通过本真体验对旅游涉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真体验对旅游涉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外地背景负向调节中介模型。通过对民族餐饮仪式中互动效应的探索,期冀为民族旅游地餐饮企业经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餐饮仪式 感知互动 旅游涉入 本真体验 客源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互动地位感知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旭晖 陈佳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4,共20页
基于社会相互依赖理论与应对理论,探索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 基于社会相互依赖理论与应对理论,探索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互动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对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存在交互效应;当明确消费者互动类型时,感知平台卖家UPB与互动地位感知的交互作用消失;关系型互动→共情在平等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正面性交互影响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的顺序中介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型互动→厌恶在支配地位感知与感知平台卖家UPB负面性交互影响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之间发挥的顺序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平台型电商组织的管理者明确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平台卖家UPB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反应,进而为平台型电商组织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地位感知 感知平台卖家UPB 消费者互动类型 消费者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感知对邀请方医生持续参与远程医疗意愿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翟运开 张然 +1 位作者 路薇 赵杰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61,共7页
目的:了解互动感知对邀请方医生持续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为提高邀请方医生持续参与意愿、促进远程医疗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基于互动感知理论和期望确认理论的概念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及AMO... 目的:了解互动感知对邀请方医生持续参与远程医疗服务意愿的影响,为提高邀请方医生持续参与意愿、促进远程医疗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基于互动感知理论和期望确认理论的概念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及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机互动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影响,人机互动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医医互动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和持续参与意愿,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持续参与意愿。结论:根据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完善远程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生专业水平、重视远程医疗服务及其质量管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邀请方医生远程医疗持续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感知 远程医疗 邀请方医生 持续参与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App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互动性视角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初兵 李义娜 +1 位作者 吴波 李东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旅游App间的激烈竞争不断升级。如何提高旅游App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信念→态度→行为"为框架,综合运用互动性理论与流体验理论,构建旅游App互动性影响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的路径模型。采用... 旅游App间的激烈竞争不断升级。如何提高旅游App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信念→态度→行为"为框架,综合运用互动性理论与流体验理论,构建旅游App互动性影响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的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11份有效样本,执行偏最小二乘估计法,研究发现:预期互动性会正向影响感知互动性,但对用户满意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互动性不仅会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流体验间接作用于用户满意;流体验和用户满意不仅会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用户粘性间接影响购买意向;感知互动性和流体验对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影响的总效应都很强。在理论上,发展了旅游App使用行为理论,丰富了互动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提出时刻关注用户对互动性的预期与着力强化旅游App互动性体验两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App 预期互动 感知互动 流体验 用户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与消费者间网络交易互动关系对初始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宏 张晓晴 栗素娟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初始信任是网络营销开展的先导,消费者与网络商家间的互动是形成网络初始信任的前因,消费者正是通过与网络商家的互动沟通形成了对网络商家帮助意愿的感知,进而产生初始信任心理。背信规避作为人们倾向规避被背叛的个人特质,在此过程中... 初始信任是网络营销开展的先导,消费者与网络商家间的互动是形成网络初始信任的前因,消费者正是通过与网络商家的互动沟通形成了对网络商家帮助意愿的感知,进而产生初始信任心理。背信规避作为人们倾向规避被背叛的个人特质,在此过程中对初始信任的建立会产生调节影响。因此,本文建立了以感知帮助意愿为中间变量、以背信规避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以期验证网络互动感知对初始信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互动 初始信任 感知帮助意愿 背信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网络公开课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钱瑛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本文以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整合社会化网络的基本特征,增加体现社会化网络特征的感知互动、感知愉悦和感知分享3个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用户对网络公开课的接受意愿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分析验证,研究了用户网络公... 本文以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整合社会化网络的基本特征,增加体现社会化网络特征的感知互动、感知愉悦和感知分享3个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构建用户对网络公开课的接受意愿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分析验证,研究了用户网络公开课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改进网络公开课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网络公开课 感知互动 感知愉悦 感知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8
作者 颜文涛 赵筠蔚 +1 位作者 任婕 沈子艺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49-55,共7页
【目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设计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上游干预措施,当前规划实践中对居民福祉的考虑较少,讨论如何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辨析,以提升物理环境的健康... 【目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设计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上游干预措施,当前规划实践中对居民福祉的考虑较少,讨论如何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辨析,以提升物理环境的健康供给效能、增加居民参与及获取自然的机会、引导居民对自然的感知和互动为实施途径,从宏观基底格局构建、中观绿地供给优化、微观节点功能组织3个层次,构建居民健康导向下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城市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健康导向的实践探索。【结果/结论】探讨了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形成正面干预居民健康的生态空间规划框架,为城市生态空间的健康效应强化提供理念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居民健康 规划框架 格局优化 自然感知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