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行动”循环中的互利共生: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生态学 被引量:41
1
作者 郑旭东 王美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9,共6页
具身认知打破了经典认知科学中根深蒂固的身心二分,进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传统,开辟了对认知进行理论解释的新道路,而其深厚的生态心理学渊源,则有力地促进了具身认知领域内"认知生态"这一观念的发展,进而在教育学的层面上,推... 具身认知打破了经典认知科学中根深蒂固的身心二分,进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传统,开辟了对认知进行理论解释的新道路,而其深厚的生态心理学渊源,则有力地促进了具身认知领域内"认知生态"这一观念的发展,进而在教育学的层面上,推动了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之生态隐喻的建立。基于这一生态隐喻,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就不再是一个纯思维的线性模式,即"输入—存储—再现"模式,而是一个基于"感知—行动"循环的动态耦合机制。理解这一机制有三个关键之处:环境的给养与学习者的效能;客体探测的不变性与主体意图的动态性;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基于"感知—行动"调适机制的耦合性交互。在"感知—行动"的循环中,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建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环境构建的观念共同决定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内共生关系;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惠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生态心理学 感知—行动 互利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性与预测加工理论
2
作者 李恒威 王菲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0,共8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性在于,其起点不再是近代认识论纯粹观念性的主体及其感知经验或理性,而是现实生命及其实践活动。认识应从现实生命的物质实践出发,在再生产自身的过程中实现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代认知科学的新兴...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性在于,其起点不再是近代认识论纯粹观念性的主体及其感知经验或理性,而是现实生命及其实践活动。认识应从现实生命的物质实践出发,在再生产自身的过程中实现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代认知科学的新兴范式预测加工理论主张,生物体通过内部模型预测环境中的感知反馈,并通过感知与行动的循环最小化预测误差,从而实现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预测加工理论强调感知的行动导向以及感知与行动的统一性,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关认识—实践循环和实践导向的观点非常契合。两者都强调主体在认识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认为认识不仅是被动的感知更是主动的建构,感知唯有通过与行动的循环才能实现生命的存续和安康。比较并揭示这两种理论在认识论上的共通性,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识—实践循环 预测加工 感知—行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