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链球菌2、7、9型西藏小型猪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王娟 张玮 +4 位作者 王星晨 朱利塞 王贵平 孙明华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探索西藏小型猪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用2型、7型、9型猪链球菌分别以2×10^(8)、7×10^(9)、2×10^(9)CFU的剂量颈部肌肉接种60日龄的西藏小型猪,对照组猪同样方式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5... 为探索西藏小型猪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用2型、7型、9型猪链球菌分别以2×10^(8)、7×10^(9)、2×10^(9)CFU的剂量颈部肌肉接种60日龄的西藏小型猪,对照组猪同样方式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5头仔猪。接种后定期监测仔猪的临床症状和血液中带菌情况,30 d后安乐死全部组别仔猪,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仔猪均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攻毒后仔猪血液带菌的时间为3~6 d,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2型猪链球菌对西藏小型猪的致病力最强,其次为7型,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脑、肝脏或关节等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本研究初步确定西藏小型猪可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人工感染模型,可为临床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动物模型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西藏小型猪 感染模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肺炎支原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改梅 王月 +3 位作者 茅慧华 雷卫强 储岳峰 刘茂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8-1737,共10页
旨在探索小鼠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筛选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感染组1、感染组2、感染组3和感染组4(n=12)。Mo感染组1小鼠分别滴鼻30μ... 旨在探索小鼠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筛选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感染组1、感染组2、感染组3和感染组4(n=12)。Mo感染组1小鼠分别滴鼻30μL和腹腔注射25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各1次,Mo感染组2和3小鼠分别滴鼻2和3次3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Mo感染组4小鼠喉头喷雾5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2次,对照组用正常培养基处理。分别于感染后第0、7和14天称量小鼠体重。感染后第14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液和肺组织。通过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剖检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q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o的载荷量和ELISA检测血清Mo IgG水平,确定小鼠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及最佳建立方法。Mo感染组2和组4中小鼠体重第14天时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7.2%(P<0.05)和21.6%(P<0.05);感染第13天,感染组2和组4小鼠出现死亡;感染后第14天剖检,Mo感染组2和组4小鼠肺部有炎症,肺病变平均评分分别为3.5和3.3,均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而对照组小鼠无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o感染组小鼠肺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肺泡腔内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完整,肺泡内未见明显细胞浸润。小鼠肺组织中Mo DNA拷贝数在Mo感染组1和组3中分别为10^(2.56)和10^(3.21)拷贝·g^(-1);感染组2和组4分别为10^(3.84)和10^(3.77)拷贝·g^(-1),且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对照组为阴性。小鼠血清Mo抗体OD_(450 nm)值在Mo感染组1、组2、组3和组4分别为0.63、1.05、0.81和0.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组2和组4均显著高于1组(P<0.05)。本研究通过1×10^(8 )CCU·mL^(-1)的Mo NJ01株菌液滴鼻2次或喉头喷雾2次均可成功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小鼠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感染模型评价胞内分枝杆菌毒力的研究
3
作者 李光 何杏 +7 位作者 许达 李贞 卢坤鹏 王萍 袁昱珍 李马超 刘海灿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8-1133,1139,共7页
目的建立豚鼠感染模型,评价胞内分枝杆菌的毒力,为预防与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培养胞内分枝杆菌CHPC 1.5701,菌悬液用0.9%氯化钠溶液分别稀释至1×10^(10) CFU/mL、1×10^(9 )CFU/mL、1×10^(8) CFU/mL、... 目的建立豚鼠感染模型,评价胞内分枝杆菌的毒力,为预防与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培养胞内分枝杆菌CHPC 1.5701,菌悬液用0.9%氯化钠溶液分别稀释至1×10^(10) CFU/mL、1×10^(9 )CFU/mL、1×10^(8) CFU/mL、1×10^(7 )CFU/mL和1×10^(6) CFU/mL。筛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呈阴性的健康Hartly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实验组豚鼠5组,分别腹腔注射5种不同浓度菌悬液1.0 mL/只,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只。观察豚鼠一般表现,每周称重,5周后解剖,取肺、脾、肝组织,分析组织病变及荷菌量。结果攻毒试验对雄性豚鼠体重无影响(P>0.05),可使雌性豚鼠体重减轻(P<0.01),攻毒试验组均观察到豚鼠肺、脾、肝组织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壁肺泡上皮增生,肝脏、脾脏单核细胞浸润,炎性肉芽肿等,病变程度与攻毒剂量有关。部分脏器组织培养可分离到胞内分枝杆菌,其中脾脏荷菌量较大。结论腹腔注射胞内分枝杆菌CHPC 1.5701可影响雌性豚鼠体重,造成肺脏、肝脏、脾脏感染和病变,胞内分枝杆菌对豚鼠具有一定的毒力,属于低毒力、低致病性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分枝杆菌 豚鼠感染模型 毒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建立及不同菌株的协同致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仕弘 邵榆岚 +4 位作者 张永红 罗家福 李玲利 苏振国 白兴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4-1862,共9页
【目的】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揭示不同细菌协同感染家蚕的致病力,明确云南蚕区家蚕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规律,为指导家蚕生产过程中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家蚕龄期、感染浓度和感染方法3个因素出发构建家蚕体内细... 【目的】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揭示不同细菌协同感染家蚕的致病力,明确云南蚕区家蚕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规律,为指导家蚕生产过程中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家蚕龄期、感染浓度和感染方法3个因素出发构建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然后选用从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中分离获得的5株肠道致病菌[Mammaliicoccus sciuri(葡萄球菌属)、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Klebsiella variicola(克雷伯菌属)和Pseudomonas soli(假单胞菌属)],开展5种单菌感染及17种组合协同感染试验。【结果】通过建立家蚕体内细菌感染模型发现,家蚕群体添食细菌比单头添食的存活率低;细菌感染浓度选择时建议二龄期家蚕感染选用5.0 OD/mL、四龄期和五龄期家蚕感染选用10.0 OD/mL。选取的5株细菌对家蚕均具有致病力,整体上表现为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延长,家蚕存活率逐渐降低;小蚕期感染细菌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至五龄期有大量家蚕发病死亡,与养蚕过程中的细菌病发生规律相同。无论是小龄期感染还是大龄期感染,细菌协同感染的家蚕存活率总体上低于单菌感染,尤其是粘质沙雷氏菌参与的协同感染,至上蔟期的家蚕存活率均较低。此外,无论是二龄期感染还是四龄期感染,夏季家蚕的存活率总体上均高于春季家蚕,说明云南蚕区夏季家蚕的抗病力优于春季家蚕。【结论】5株分离自云南地区自然发病蚕体的病原菌对家蚕产生明显致病性,其致病性与感染龄期、感染浓度、不同细菌组合及感染季节等均有关,总体上具体表现为小蚕期感染较大蚕期感染对家蚕的影响更明显,细菌协同感染比单菌感染的危害更严重,且夏季家蚕感染后的存活率高于春季家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致病菌 细菌感染模型 存活率 协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D株的分离及体外3D肠道类器官感染模型建立
5
作者 蔡鸿明 张敏 +9 位作者 吕丽蕾 姜一峰 高飞 虞凌雪 童武 李丽薇 李国新 周艳君 刘长龙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主要感染仔猪小肠的肠道冠状病毒。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用于PEDV体外研究的仔猪小肠类器官模型。首先从PEDV发病猪场的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PEDV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EDV,命名为PEDV S...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主要感染仔猪小肠的肠道冠状病毒。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用于PEDV体外研究的仔猪小肠类器官模型。首先从PEDV发病猪场的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PEDV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1株PEDV,命名为PEDV SD株。另外采用肠道类器官的培养技术,从10日龄健康仔猪小肠中分离小肠隐窝组织,经过体外培养7 d左右分化成具有肠道隐窝结构的猪小肠类器官,并能进行连续传代。然后将分离的PEDV SD株感染传代培养的猪小肠道类器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PEDV可以很好地感染猪小肠道类器官,表明成功建立了PEDV感染肠道类器官的模型。猪小肠类器官感染模型可以在体外很好地重现PEDV感染肠道细胞的复杂结构的过程,为深入研究PEDV的致病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可再生的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肠道类器官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雨朦 陈代杰 +2 位作者 李继安 邵雷 朱春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1-514,I0005,共5页
目的建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方法利用临床分离的P.aeruginosa A258制备BHI、PGS、NG和Agar线虫感染平板。采用不同浓度的四环素、利福平和多粘菌素B对感染线虫进行治疗,考察感染线虫的存活率。结果不同感染... 目的建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方法利用临床分离的P.aeruginosa A258制备BHI、PGS、NG和Agar线虫感染平板。采用不同浓度的四环素、利福平和多粘菌素B对感染线虫进行治疗,考察感染线虫的存活率。结果不同感染平板对线虫致死情况不同。采用NG感染平板对glp-4;sek-1线虫进行感染,其LT50为3.5d。32μg/mL利福平和16μg/mL多粘菌素B对该感染线虫进行治疗,与不加入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其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和14倍。但一定浓度的四环素没有提高感染线虫的存活率,在线虫体内不能抑制P.aeruginosa A258的感染,与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建立了秀丽隐杆线虫-耐药铜绿假单胞菌A258感染模型,为此模型用于抗感染化合物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有特异性免疫细胞钟形增殖率的慢性病毒感染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态(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佳 李建全 李益群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36,共13页
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控制宿主体内的病毒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类具有特异性免疫细胞钟形增殖率的慢性病毒感染模型.这里免疫细胞的钟形增殖意指当病毒载量足够大时其繁殖率会降低.病毒对免疫应答的损害也在本文的模... 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控制宿主体内的病毒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类具有特异性免疫细胞钟形增殖率的慢性病毒感染模型.这里免疫细胞的钟形增殖意指当病毒载量足够大时其繁殖率会降低.病毒对免疫应答的损害也在本文的模型中被考虑.在找到该模型免疫应答基本再生数的同时,完整分析了其局部动力学行为.为了确定其全局动力学性态,应用中心流型理论对一些临界情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造适当的Dulac函数排除了该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本文得到的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模型会出现后向分支,这意味着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会因初始状态的不同而改变.最后的数值模拟说明最终的单调和持续震荡对病毒种群和免疫应答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感染模型 免疫应答 净再生数 动力学性态 后向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的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的全局稳定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傅金波 陈兰荪 程荣福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88,共10页
研究了具有潜伏期和CTL免疫应答的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模型描述了病毒和两类靶细胞的相互作用: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使用La 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CD4+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基本再生总数R0,... 研究了具有潜伏期和CTL免疫应答的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模型描述了病毒和两类靶细胞的相互作用: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使用La 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CD4+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基本再生总数R0,CD4+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CTL免疫再生总数R*决定了模型的全局性态.若R0≤1,病毒在体内清除.若R0>1,正解在R*≤1时趋于无免疫平衡点,在R*>1时趋于正平衡点.获得了无病平衡点、无免疫平衡点和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模型 潜伏期 CTL免疫反应 时滞 平衡点 全局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JZ06-8株犊牛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海涛 苗利光 +2 位作者 朱言柱 肖佳美 刘艳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肠温度,进行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鼻内喷雾接种对犊牛可产生有效感染,106.0 TCID50/mL的感染剂量即可致犊牛产生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并可分离到IBRV。试验成功实现IBRV/JZ06-8对犊牛的感染,该模型可用于IBRV研究和IBR疫苗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感染模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婷婷 伍生军 +3 位作者 梁晚枫 许应天 吴金桐 薛书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61-2766,共6页
为探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特性,进而优化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条件,本试验设计了不同小鼠处理方式感染试验(A试验)、不同病原形式感染试验(B试验)、冻存病原感染试验(C试验)和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小鼠试验(D试验)。通过对每个试... 为探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特性,进而优化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条件,本试验设计了不同小鼠处理方式感染试验(A试验)、不同病原形式感染试验(B试验)、冻存病原感染试验(C试验)和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小鼠试验(D试验)。通过对每个试验中各组小鼠血液感染情况、感染首现时间、临床症状和平均感染时间的综合评估,分析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冻存病原及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是否对小鼠模型的建立有影响。通过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进一步鉴定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是否一致。结果显示,A试验中,昆明小鼠切除脾脏组感染效果最优;B试验中,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样本组感染效果最优;C试验中,阳性血液未冻存组感染效果优于冻存组;D试验中,猪阳性血液样本组、小鼠模型阳性血液样本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和病原的冻存等条件对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感染效果均有影响,通过对比,以猪阳性血液感染切除脾脏的昆明小鼠的方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小鼠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芳 刘春 +2 位作者 姜兰 冯永永 李凯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 【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片和压片观察细菌在四带无须鲃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特征病理变化。【结果】2种注射方式均在感染部位周围观察到病变,并导致鱼体死亡;共居感染鱼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并出现消瘦、体色苍白等症状。感染鱼均可分离到病原菌,主要器官观察到典型肉芽肿结构,且抗酸染色能将其中细菌特异染色;各器官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对海分枝杆菌敏感,症状便于观测,病理变化典型,可作为感染模型系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带无须鲃 透明品系 海分枝杆菌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梭杆菌QL03株绵羊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护性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晶 廖党金 +8 位作者 叶勇刚 林毅 赵新元 涂悒 曹冶 赵素君 李江凌 罗丹丹 于吉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50-53,共4页
坏死梭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重要致病菌。用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感染绵羊蹄部,通过观察绵羊蹄部感染情况、病理变化和动物回归试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绵羊感染模型。并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验证了绵羊作为奶... 坏死梭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重要致病菌。用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感染绵羊蹄部,通过观察绵羊蹄部感染情况、病理变化和动物回归试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绵羊感染模型。并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验证了绵羊作为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坏死梭杆菌有效的疫苗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梭杆菌 腐蹄病 绵羊 感染模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贵 段新慧 +1 位作者 张佳 严红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戊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HEV体外培养难度大,建立感染模型对深入研究HEV的复制机理、致病性和跨种系传播等具有重大意义。资料表明恒河猴、黑猩猩、短尾猴等非人灵长类,猪、... 戊型肝炎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戊型肝炎病毒(HEV)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HEV体外培养难度大,建立感染模型对深入研究HEV的复制机理、致病性和跨种系传播等具有重大意义。资料表明恒河猴、黑猩猩、短尾猴等非人灵长类,猪、兔等动物以及传代细胞等均有望作为感染模型。恒河猴、黑猩猩是理想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价格高、操作难和医学伦理等问题。猪、兔相对成本低,操作简便,但只感染基因3/4型。动物感染模型中,以长爪沙鼠较为理想。人胚肺二倍体传代细胞系、猪肝脏干细胞系、人肝癌细胞系和肺癌细胞系等均可用于HEV培养,以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和肺癌细胞系A549最为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感染模型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上皮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铭 胡晓星 +5 位作者 王文广 张莉 董书维 冯悦 代解杰 夏雪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对分离得到的树鼩原代肾细胞进行传代纯化和形态鉴别,建立以树鼩原代肾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用EV71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后48~96 h病毒滴度可达到1.3×10~6TCID_(50)/m L,说明EV71病毒可有效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并有效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71病毒VP1蛋白可在感染后2~8 d的树鼩原代肾细胞中有效检出,间接免疫荧光法则在感染后2~6 d细胞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病毒VP1蛋白的分布。结论在成功建立树鼩原代肾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了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初步建立了EV71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原代肾细胞 EV71 病毒增殖 VP1蛋白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莉 徐普 +2 位作者 柳志文 吴多荣 黄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观察粪肠球菌感染根管的情况和生存形式。方法: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中切牙16颗,于釉牙骨质界处截除牙冠,根管预备后高温高压灭菌。接种McFarland为2的粪肠球菌菌液于无菌根管内,37℃恒温水浴培养箱中... 目的: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观察粪肠球菌感染根管的情况和生存形式。方法: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中切牙16颗,于釉牙骨质界处截除牙冠,根管预备后高温高压灭菌。接种McFarland为2的粪肠球菌菌液于无菌根管内,37℃恒温水浴培养箱中培养,隔日根管内更换新鲜菌液。在感染后1、3、5d及1、2、3周随机抽取2个标本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定植于根管牙本质壁上并侵入牙本质小管,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生物膜的形态发生变化,细菌侵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加深。21d后可观察到成熟、稳定的生物膜形成。结论:单一的粪肠球菌菌种在离体牙根管内可形成生物膜,并侵入牙本质小管造成深层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感染模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肠杆菌感染模型探讨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葛长荣 柳成东 程志斌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共8页
文章综述了采用典型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试验模型,研究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形态及炎症因子的作用。鉴于当前我国及全球实际养猪生产卫生条件的差异,ETEC感染仔猪试验... 文章综述了采用典型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试验模型,研究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形态及炎症因子的作用。鉴于当前我国及全球实际养猪生产卫生条件的差异,ETEC感染仔猪试验模型更能反映禁抗后益生菌等功能性添加剂在养殖卫生较差情况下的使用效果。因此,文章收集了益生菌在ETEC感染仔猪试验模型下的部分研究成果,重点总结5方面的内容,包括:①ETEC感染断奶仔猪试验模型的建立;②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③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④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⑤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分析显示:ETEC感染处理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引发炎症反应;益生菌处理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形态、缓解炎症反应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ETEC感染仔猪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大肠杆菌感染模型 益生菌 生长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及抗病毒效果的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友华 李安意 +3 位作者 丁红晖 朱帆 赵西平 杨东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copies/mL,可持续20 d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染病机制的突发事件下群体情绪感染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何高奇 边晓晖 +1 位作者 孙菲 卢兴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917,949,共10页
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实践表明群体恐慌情绪的产生和蔓延是上述伤亡的一个重要致因。基于SIRS传染病模型,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群体情绪感染模型E-SIRS,建立恐慌传播过程中的状态转移关系及其定量表达函数。利用Lyapunov理论... 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实践表明群体恐慌情绪的产生和蔓延是上述伤亡的一个重要致因。基于SIRS传染病模型,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群体情绪感染模型E-SIRS,建立恐慌传播过程中的状态转移关系及其定量表达函数。利用Lyapunov理论计算该自组织环境下群体情绪感染的平衡稳定点;利用NetLogo动态模拟了突发事件下群体情绪感染的人数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E-SIRS能较全面地刻画恐慌人群情绪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的应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情绪感染 感染模型 稳定性分析 人群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血浆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志彪 葛俊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小鼠血浆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接...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小鼠血浆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接受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灌胃制作感染性腹泻模型,空白组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制备成功后实验组每日用乌梅丸水溶性生物碱灌胃,剂量按照按人/鼠公斤体重的等效剂量换算,空白组及模型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比较3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实验组较模型组降低(P <0. 05)。3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较模型组快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Th2比例、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明显增高,但实验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及实验组Th1比例、IL-2、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干扰素-γ(IFN-γ)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但模型组及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梅丸可有效改善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机体的体液免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感染模型 胃肠传输功能 乌梅丸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乐煎对HP感染模型大鼠胃病理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关海 童晔玲 +3 位作者 张春丽 杨敏 陆拯 杨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3期551-553,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胃乐煎对HP感染模型大鼠胃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大鼠在去氧胆酸钠法造模基础上,灌胃丽珠维三联,清除大鼠胃內杂菌,再经口灌幽门螺杆菌(HP)复制HP感染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组,观察胃乐煎对HP模型大鼠胃组织黏膜炎症指标、胃腺... 目的:观察胃乐煎对HP感染模型大鼠胃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大鼠在去氧胆酸钠法造模基础上,灌胃丽珠维三联,清除大鼠胃內杂菌,再经口灌幽门螺杆菌(HP)复制HP感染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组,观察胃乐煎对HP模型大鼠胃组织黏膜炎症指标、胃腺体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及主细胞的情况。结果:胃乐煎对HP模型大鼠体重有明显增加(P<0.05~0.01);对HP模型大鼠胃腺体数目、腺体厚度、主细胞数目均有明显增加(P<0.05~0.001);对HP模型大鼠胃组织炎症指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01)。结论:胃乐煎对HP模型大鼠胃组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HP感染模型 胃乐煎 胃病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