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动态变化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斌 吴道胜 张林桃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8期1105-1106,共2页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 动态变化 感染实验 临床分析 MP-IgM抗体 IGM抗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控制与空调设计
2
作者 寿青云 何婧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107,共6页
从环境控制的思路出发,对感染实验动物设施空调系统和相应自控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感染实验动物 环境控制 空调系统 自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杆菌病误诊并引发实验室人员感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云云 徐继扬 +1 位作者 朱小平 董兰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人员感染该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布鲁杆菌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因发热11 d入院,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睾丸炎、风湿免疫疾病,后行多次骨髓培养及血培... 目的探讨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人员感染该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布鲁杆菌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因发热11 d入院,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睾丸炎、风湿免疫疾病,后行多次骨髓培养及血培养诊断为人葡萄球菌性脓毒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左踝关节肿痛入院,此时接触该患者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人员也出现发热,2例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血培养均有马耳他布鲁杆菌生长,确诊为布鲁杆菌病。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非疫区布鲁杆菌病患者多无明确的患畜或其污染物接触史,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实验室人员应提高对布鲁杆菌的鉴定水平且注意自身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葡萄球菌属 实验感染 误诊 睾丸炎 病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实验性感染鹅副黏病毒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力力 万洪全 +1 位作者 陈义平 刘海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人工感染鹅副黏病毒病鸽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病鸽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但较集中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主要肉眼病变为肺瘀血、水肿,胰腺、脾脏局灶性坏死,肠黏膜水肿、增厚或有出血、坏死,脑... 对人工感染鹅副黏病毒病鸽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病鸽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但较集中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主要肉眼病变为肺瘀血、水肿,胰腺、脾脏局灶性坏死,肠黏膜水肿、增厚或有出血、坏死,脑充血、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肠道黏膜上皮坏死、脱落或伴有严重出血,肝、肾、心脏等器官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坏死,淋巴组织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副黏病毒 病理变化 实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santel缓释剂对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机体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顾有方 毛鑫智 +1 位作者 沈永林 J.Gonzalez-Gallego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4期20-23,共4页
选用 5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研究 Closantel缓释剂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实验用山羊每只一次性口服肝片吸虫囊蚴 1 50个 ,感染后第 1 5周随机将山羊分成对照组 (n=2 )和驱虫组 (n=3 ) ,驱虫组每羊口服两颗 Closantel缓释剂 ,每周... 选用 5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研究 Closantel缓释剂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实验用山羊每只一次性口服肝片吸虫囊蚴 1 50个 ,感染后第 1 5周随机将山羊分成对照组 (n=2 )和驱虫组 (n=3 ) ,驱虫组每羊口服两颗 Closantel缓释剂 ,每周定时采集颈静脉血液 ,检测血清抗氧化酶的变化 ,观察服用 Closantel缓释剂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药后山羊血清中 GSH- Px、CA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SOD变化不显著 ,而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则下降 ,提示 Closantel的缓释剂型对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机体的抗氧化产生了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antel缓释剂 山羊 肝片吸虫 自由基 实验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雏鸡实验性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的预防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望平 肖兵南 《湖南畜牧兽医》 2002年第4期3-4,共2页
本试验用200羽伊莎B-380雏鸡,随机分为5组,在1~3组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第4组日粮中添加0.2%氟哌酸,第五组饲料中不添加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用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进行人工感染,以观其药物的保护... 本试验用200羽伊莎B-380雏鸡,随机分为5组,在1~3组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第4组日粮中添加0.2%氟哌酸,第五组饲料中不添加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用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进行人工感染,以观其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添加0.5%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有98%的保护率,添加1.0%、1.5%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添加0.2%氟哌酸有100%的保护率,检查发现添加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组雏鸡肠道中大肠杆菌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有益微生物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 雏鸡 实验感染 鸡白痢 沙门氏杆菌病 预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山羊和大鼠血清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变化研究
7
作者 顾有方 毛鑫智 +1 位作者 沈永林 J.Gonzalez-Gallego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 实验一选择9只健康、6~10月龄雄性白山羊,经粪便学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4),试验组每只一次口服接种150个肝片吸虫囊蚴,每周定时从颈静脉采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23周山羊血液一次,分离血浆;实验二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一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采集血样。分别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羊和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_2)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片吸虫感染后,山羊血浆中TXB_2水平变化,在1~3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从第5周开始到实验结束,试验组血浆中TXB_2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栓素水平在感染后前5周逐渐下降,以后急剧上升,至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整个实验期间,两种动物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变化不显著。提示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发生多种功能的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大鼠 肝片吸虫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实验感染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铭新 《口岸卫生控制》 2013年第2期44-45,共2页
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本文针对微生物实验室相关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气溶胶造成实验室感染的危险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实验室相关感染 微生物气溶胶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A、B株实验感染鸡的研究
9
作者 李富桂 张文生 苗志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用生长抑制综合症(RSS)自然发病鸡的组织匀浆物和呼肠孤病毒A、B株的细胞培养物分别接种1日龄的内用商品鸡;并以磷酸盐缓冲液同时接种对照组鸡。冷处理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定期剖检实验鸡,进行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 用生长抑制综合症(RSS)自然发病鸡的组织匀浆物和呼肠孤病毒A、B株的细胞培养物分别接种1日龄的内用商品鸡;并以磷酸盐缓冲液同时接种对照组鸡。冷处理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定期剖检实验鸡,进行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明,组织匀浆物和病毒培养物均引起实验鸡临床症状、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的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无任何变化。同时,也证明A、B株病毒并未因反复克隆而改变其致病性,遗传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雏鸡 呼肠孤病毒A、B株 生长抑制综合症 实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鸡住肉孢子虫调查及实验感染研究
10
作者 毛建斌 左仰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5-559,共5页
作者于1989年3月到1990年3月对昆明市284只家鸡进行了住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在6只家鸡中检到了住肉孢子虫包囊,自然感染率为2.1%。包囊呈梭形,大小为865.5×82.3μm,包囊中充满大小为14.3... 作者于1989年3月到1990年3月对昆明市284只家鸡进行了住肉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在6只家鸡中检到了住肉孢子虫包囊,自然感染率为2.1%。包囊呈梭形,大小为865.5×82.3μm,包囊中充满大小为14.3×2.9μm的梭形缓殖子。鸡颈部、背部和大腿部肌肉中包囊密度较高,心肌无包囊寄生。4只犬和5只猫分别于实验感染包囊后第8d和第13d排出孢子,剖检时小肠粘膜固有层中亦查到孢子。10只15日龄的雏鸡在实验感染来源于犬和猫粪便的孢子后,干不同时间剖杀镜检,除感染后第20d剖杀的2只鸡外,其余8只鸡肌肉中均检到包囊,其形态与自然感染鸡体的包囊相同。实验感染结果表明犬和猫均可充当该住肉孢子虫的终末寄主。虫种鉴定为Sarcocystissp。是国内家鸡住肉孢子虫的首次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肉孢子虫 家鸡 实验感染 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实验感染猪脑组织中病毒抗原和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检测
11
作者 M.Narita 廖国安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56,共3页
血凝性脑髓炎病毒(HEV)经口或鼻接种到10只8日龄悉菌小猪。全部感染猪都表现食欲不振、倦怠,但没有神精失调的临床症状。在脑干和大脑皮层观察到以噬神经细胞性、灶性神经胶质增生和血管周袖套现象为特征的严重的脑脊髓炎。尤其是由鼻... 血凝性脑髓炎病毒(HEV)经口或鼻接种到10只8日龄悉菌小猪。全部感染猪都表现食欲不振、倦怠,但没有神精失调的临床症状。在脑干和大脑皮层观察到以噬神经细胞性、灶性神经胶质增生和血管周袖套现象为特征的严重的脑脊髓炎。尤其是由鼻感染的猪,在嗅纹嗅束部位产生病变。同脑炎变化一致,先在三叉神经节细胞,接着在变性神经原中检测到 HEV 抗原。在血管周袖套和神精胶质灶也发现含有免疫球蛋白(IgG和 IgM)的细胞,这些细胞在接种七天后(PID7)出现,然后数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这些脑炎病变是 HEV 在中枢神经系统繁殖后新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感染 检测 脑脊髓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兔瘟”之研究——ⅩⅧ.实验感染急性病死兔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变化
12
作者 曾德年 陈可毅 宁玲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观察了实验感染急性兔瘟47例的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见于几乎全数病例,最常见的是淤血、血停滞和微血栓,少数病例还有出血、微坏死和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检出2例(6.5%)大脑淋巴细胞型脑膜脑炎。半数以上病例的坐骨... 观察了实验感染急性兔瘟47例的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见于几乎全数病例,最常见的是淤血、血停滞和微血栓,少数病例还有出血、微坏死和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检出2例(6.5%)大脑淋巴细胞型脑膜脑炎。半数以上病例的坐骨神经纤维呈现髓鞘变性和脱失现象。作者认为,这些病变都是非特定性的。而且是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缺氧和营养不良过程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 血停滞 淤血 组织学 显微解剖学 解剖学 卫星现象 兔瘟 实验感染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浩 王元 +2 位作者 房文红 周俊芳 胡文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4,共8页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CP和SOD活性均呈现两个显著上升过程(P<0.05);肝胰腺组织ACP活性始终高于肌肉组织,而两种组织的SOD活性恰好相反;感染蟹肌肉组织内两种酶活性几乎始终大于正常对照组。酶活的变化可能与蟹微孢子虫的肌肉组织亲嗜性及其增殖速度较慢等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微孢子虫 感染实验 病理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实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的影响
14
作者 李凯年 《中国动物保健》 2013年第12期88-88,共1页
评估了3种植物提取物对实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F—18断奶仔猪腹泻、免疫反应、肠道形态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将64头21日龄6.3±0.2kg体重的断奶仔猪进行2×4因子排列处理: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断奶仔猪腹泻 植物提取物 实验感染 免疫反应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 SC-1株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万铃 余树民 +2 位作者 徐志文 曹随忠 沈留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38,共3页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感染猪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用PRRSV SC-1株人工感染健康断奶仔猪,接毒后23 d,无菌采集试验猪器官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病毒核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支气管淋巴结、肠...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感染猪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用PRRSV SC-1株人工感染健康断奶仔猪,接毒后23 d,无菌采集试验猪器官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病毒核酸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心脏、脾脏、肺脏、肾脏、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内有病毒核酸,在所有试验猪的肺脏、腹股沟淋巴结都检测到了病毒核酸。本研究结果为PRRS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实验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分布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被引量:23
16
作者 童明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实验 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 实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与防范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元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改善内分泌措施改变了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御机制,体外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移植替代了性交,而临床操作对于女性是个风险,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机械传播,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患性传播疾病(STD)的不育男性。应高...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改善内分泌措施改变了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御机制,体外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移植替代了性交,而临床操作对于女性是个风险,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机械传播,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患性传播疾病(STD)的不育男性。应高度关注在ART实施过程中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状况和感染问题,避免人为机械性地将病原生物植入女性盆腔深部组织。应用ART避免男性STD传播问题应当慎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精子分离程序、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是必须的。对ART中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应当从生物学、操作程序和伦理学方面再评价。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避免因实验室环节疏忽导致病原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 实验感染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在不同状态下实验性兔瘟病的疾病经过
18
作者 陈可毅 曾德年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720-724,共5页
观察了清醒(对照)、实验性发热、麻醉或人工冬眠状态的家兔对Y8504株强毒兔瘟病毒攻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和在清醒兔的所见相比,麻醉兔对病毒感染的发热应答明显地受抑制,在人工冬眠兔也有某种程度受抑制,但在实验性发热兔出现发热反... 观察了清醒(对照)、实验性发热、麻醉或人工冬眠状态的家兔对Y8504株强毒兔瘟病毒攻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和在清醒兔的所见相比,麻醉兔对病毒感染的发热应答明显地受抑制,在人工冬眠兔也有某种程度受抑制,但在实验性发热兔出现发热反应的重叠。实验性发热和人工冬眠使感染兔的存活时间延长,而麻醉则使死亡时间明显推迟。并且,所有状态下的感染都是致死性的,从而表明兔瘟病毒所致损害在兔瘟疾病经过中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瘟 病理学 实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寄生虫及微生物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进 《华夏医学》 CAS 1995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猴寄生虫及微生物感染情况调查李进(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动物与人类的工作及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鉴于世界上"细菌性和病毒性的动物源性疾病"(zoonoses)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 猴寄生虫及微生物感染情况调查李进(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动物与人类的工作及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鉴于世界上"细菌性和病毒性的动物源性疾病"(zoonoses)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人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医学实验动物学 微生物感染 寄生虫感染 空肠弯曲菌 动物源性疾病 粪类园线虫 实验感染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
20
作者 张惠勤 《华夏医学》 CAS 1995年第4期575-577,共3页
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张惠勤(广西桂林医学院药学系药理教研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疾病。其中10%~15%发展为重型,15%~20%发展为慢性,部分患者转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 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张惠勤(广西桂林医学院药学系药理教研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疾病。其中10%~15%发展为重型,15%~20%发展为慢性,部分患者转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型肝炎病毒 实验研究 人乙型肝炎病毒 研究概况 实验感染 表面抗原 中草 抑制作用 动物模型 医院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