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俊鹏 刘文婷 +3 位作者 石甜 王华娟 王宏勋 周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分析474x1全基因组序列,根据474x1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测定菌落总数评价噬菌体对虾肉中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到1株新型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命名为474x1,该噬菌体能够裂解23株副溶血弧菌中的19株(19/23=82.61%)。电镜观察474x1具有典型的短尾病毒科病毒形态特征。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474x1的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15 PFU/cell。该噬菌体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30~60℃)和pH(4~11)范围内维持活性。474x1全基因组长47830 bp,包含6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其中14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比较基因组学分析474x1与短尾噬菌体科弧菌属噬菌体Vp41s3基因组具有较高同源性,进化分析表明474x1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41s3亲缘性最高。在应用实验中,在4℃下MOI=1000的实验组在第3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39 lgCFU/mL。MOI=10000的实验组在第12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92 lgCFU/mL,在25℃下MOI=1000,MOI=10000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在第6 h时菌量分别下降1.04、1.82 lgCFU/mL,表明噬菌体474x1能够显著抑制虾肉中宿主菌的生长。结论:从基围虾中分离鉴定1株新的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该噬菌体裂解量大,潜伏期短,在60℃以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pH耐受范围宽,在食品中也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为防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分离与纯化 最佳感染复数(moi) 一步生长曲线 基因组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细胞成像技术实时追踪荧光蛋白标记的分枝杆菌的胞内增殖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可 王晴岚 +1 位作者 李紫煜 牛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方法,实时追踪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 用经GFP标记的野生型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分别侵染未激活和γ-干扰素激活的巨... 目的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方法,实时追踪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 用经GFP标记的野生型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分别侵染未激活和γ-干扰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使用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连续记录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动态,同时优化不同细胞接种浓度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对胞内菌增殖动态的追踪效果。结果 使用GFP标记和活细胞成像的方法可以实时追踪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γ干扰素对Mm在巨噬细胞中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当接种巨噬细胞浓度为1×105/孔,MOI为1时,可直观清晰地分析实时追踪图像中胞内菌的增殖过程。结论 通过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荧光蛋白标记的分枝杆菌,可实时追踪巨噬细胞内分枝杆菌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是一种体外分析胞内分枝杆菌增殖的理想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相关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Mm) 巨噬细胞 活细胞成像 细菌增殖 感染复数(m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