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小肠坏死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麻醉处理
1
作者 欧亚林 姜永旺 +2 位作者 程磊 王娅 李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小肠坏死 感染中毒性休克 入院 麻醉处理 压痛 鼻饲 心前区疼痛 一般 情况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多科室协同作战救治成功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2
作者 陈亚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国康复研究 多器官功能衰竭 救治成功 科室 感染中毒性休克 作战 协同 重症监护室 血管内凝血 成功抢救 老年患者 抢救治疗 功能指标 科主任 普外科 弥散性 心血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焱 魏敏 +1 位作者 闫志强 王国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休克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和PHCD处理组。利用大鼠腹腔注射LPS(5 mg/kg)制备休克模型,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PHCD(1.0 mg/kg)治疗,注射6 h后...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休克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和PHCD处理组。利用大鼠腹腔注射LPS(5 mg/kg)制备休克模型,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PHCD(1.0 mg/kg)治疗,注射6 h后进行大鼠血气分析,处死大鼠后检测每组大鼠肺的干湿质量比(W/D),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反应,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 NOS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肺W/D和血乳酸(LAC)显著升高,pH值和动脉氧分压(PaO_2)显著下降,BALF中TNF-α、IL-8和IL-6水平均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 NOS表达明显上调;LPS处理组大鼠肺部明显水肿、充血、白细胞渗出增加。经过PHCD治疗的大鼠,肺W/D和LAC降低,pH值和PaO_2上升,BALF中TNF-α、IL-8、IL-6含量均有明显降低,肺组织中i NOS水平明显下降,肺部炎症反应减轻。结论 PHCD可抑制LPS诱发的肺部炎症、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感染中毒性休克 炎症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子宫穿孔致膈下游离气体1例
4
作者 孙祥雷 黄奕江 龚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63-864,共2页
子宫穿孔多因医源性损伤、外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老年性子宫积脓穿孔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时有报道。由于我国老年妇女尤其是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较为薄弱,常在疾病较为严重时才来就诊,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感染中毒性... 子宫穿孔多因医源性损伤、外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老年性子宫积脓穿孔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时有报道。由于我国老年妇女尤其是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较为薄弱,常在疾病较为严重时才来就诊,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穿孔 老年性 膈下游离气体 感染中毒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不全 子宫积脓穿孔 自我保健意识 医源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套叠继发坏死性肠炎致短肠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清政 张浩然 +5 位作者 周鑫 刘家旭 马计超 鞠春成 曲志博 张世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8-368,共1页
患儿,女,4个月,体重61 kg。因精神萎靡伴呕吐24 h、血便6h来本院就诊,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同心圆征及小肠扩张。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入院后未行空气灌肠复位,在积极抢休克的同时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淡黄色透明渗... 患儿,女,4个月,体重61 kg。因精神萎靡伴呕吐24 h、血便6h来本院就诊,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同心圆征及小肠扩张。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入院后未行空气灌肠复位,在积极抢休克的同时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淡黄色透明渗液,肠套叠类型为回回结型,予手法复位后肠管淤血较重、色泽发暗,经温生理盐水纱布包裹5 min后肠管淤血减轻、色泽变红润,确定无肠坏死。因休克未纠正、呼吸衰竭转入ICU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 短肠综合征 坏死性肠炎 感染中毒性休克 继发 腹部超声检查 空气灌肠复位 生理盐水纱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体会
6
作者 朱嘉芷 《中国医院管理》 1984年第5期35-37,共3页
抢救危重病人必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能将濒于死亡的病人抢救成活,反之,处理不当或延误时间,则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造成患者不应有的死亡。因此,应当把抢救工作作为提高医... 抢救危重病人必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能将濒于死亡的病人抢救成活,反之,处理不当或延误时间,则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造成患者不应有的死亡。因此,应当把抢救工作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点来抓。我院内科于1966年建立了急性危重病人抢救组,17年来,在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工作制度和抢救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都逐步得到健全和提高。我们始终坚持抢救第一,在工作人员、医疗器械、药品的配备上,优先予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急性危重病 人员配备 医疗质量 延误时间 医疗器械 抢救技术 抢救水平 抢救效果 感染中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