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及其审美叙事--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考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劳动生产了美,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与自然、美与社会、美与人的类本质等思想的阐释。“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以对自然之美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感性体验、对对象化现实生存生活的折射反馈、对资本异化劳动的审美的观...
劳动生产了美,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与自然、美与社会、美与人的类本质等思想的阐释。“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以对自然之美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感性体验、对对象化现实生存生活的折射反馈、对资本异化劳动的审美的观念超越、对个体自由解放的外化确认呈现了“美”的本质。劳动生产了美,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表达,其在将个体审美感性转变为社会的普遍化审美感性过程中,实现了从谋生、求利到审美的飞跃。今天,在美日益抽象化、商品化的时代,回复到马克思的劳动语境之中,考察“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所呈现的审美叙事,就是真正以人的存在来面对美、在美之中来直面美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在资本审美异化的扩大中,真正“按照美的规律构造”,使审美复归于人的感性丰盈、审美能力朝向人的自由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了美
本质力量
感性逻辑
审美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与形式美现象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秦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隐藏在音的相互关系中的层次与关系的立体布局以及与倍增数列间的隐秘联系,构成了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基础,它显示出有逻辑的理性建构可以形成一定的"形式美"。通过对音乐形式美的实证分析,揭示出音乐艺术隐含在感性表达外衣...
隐藏在音的相互关系中的层次与关系的立体布局以及与倍增数列间的隐秘联系,构成了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基础,它显示出有逻辑的理性建构可以形成一定的"形式美"。通过对音乐形式美的实证分析,揭示出音乐艺术隐含在感性表达外衣下的理性逻辑之美才是感性逻辑研究的核心,也是探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科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的相互关系
感性逻辑
形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性临听后并叙事--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薛鼎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
将“感性声音结构”改造为一种分析方法并提出“感性逻辑”的存在,运用在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以下简称《第一交响曲》)的研究中。在《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感性声音结构中,抗争主题推动着第四乐章完成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意境转...
将“感性声音结构”改造为一种分析方法并提出“感性逻辑”的存在,运用在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以下简称《第一交响曲》)的研究中。在《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感性声音结构中,抗争主题推动着第四乐章完成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意境转变,进而使第一乐章由“自然”升华到“天堂”。由“第一乐章—第四乐章—第一乐章”组成了《第一交响曲》的核心骨架,揭示了作品中的“英雄性”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逻辑
感性
声音结构
英雄性
马勒
《第一交响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及其审美叙事--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考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群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22BF087)。
文摘
劳动生产了美,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与自然、美与社会、美与人的类本质等思想的阐释。“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以对自然之美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感性体验、对对象化现实生存生活的折射反馈、对资本异化劳动的审美的观念超越、对个体自由解放的外化确认呈现了“美”的本质。劳动生产了美,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表达,其在将个体审美感性转变为社会的普遍化审美感性过程中,实现了从谋生、求利到审美的飞跃。今天,在美日益抽象化、商品化的时代,回复到马克思的劳动语境之中,考察“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所呈现的审美叙事,就是真正以人的存在来面对美、在美之中来直面美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在资本审美异化的扩大中,真正“按照美的规律构造”,使审美复归于人的感性丰盈、审美能力朝向人的自由之美。
关键词
劳动生产了美
本质力量
感性逻辑
审美叙事
Keywords
Labor Produces Beauty
Essential Force
Perceptual Logic
Aesthetic Narration
分类号
A811.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与形式美现象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秦川
机构
同济大学音乐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文摘
隐藏在音的相互关系中的层次与关系的立体布局以及与倍增数列间的隐秘联系,构成了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基础,它显示出有逻辑的理性建构可以形成一定的"形式美"。通过对音乐形式美的实证分析,揭示出音乐艺术隐含在感性表达外衣下的理性逻辑之美才是感性逻辑研究的核心,也是探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科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音的相互关系
感性逻辑
形式美
Keyword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otes
perceptual logic
formal beauty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性临听后并叙事--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个案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薛鼎元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摘
将“感性声音结构”改造为一种分析方法并提出“感性逻辑”的存在,运用在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以下简称《第一交响曲》)的研究中。在《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感性声音结构中,抗争主题推动着第四乐章完成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意境转变,进而使第一乐章由“自然”升华到“天堂”。由“第一乐章—第四乐章—第一乐章”组成了《第一交响曲》的核心骨架,揭示了作品中的“英雄性”精神内核。
关键词
感性逻辑
感性
声音结构
英雄性
马勒
《第一交响曲》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J60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劳动生产了美”的感性逻辑及其审美叙事--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考察
张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与形式美现象探讨
秦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感性临听后并叙事--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个案研究
薛鼎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