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性的活动”与马克思的未来性思想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0,100,共14页
马克思是有“未来哲学”的,“未来性”是其思想的原则高度。长期以来,马克思的未来性思想因被归入“知性科学”和“宗教因素”的解释模式而遭到了种种误读。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是一种建立在“感性的活动”或“实践的活动”基础上的新... 马克思是有“未来哲学”的,“未来性”是其思想的原则高度。长期以来,马克思的未来性思想因被归入“知性科学”和“宗教因素”的解释模式而遭到了种种误读。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是一种建立在“感性的活动”或“实践的活动”基础上的新的存在论(本体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是马克思“未来性”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在“感性的活动”新的存在论基础上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阐释,并且通过对作为“感性活动之异化形式”的技术工业的批判,为未来社会的生成过程提供了具体化纲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性 感性的活动 新的存在论 劳动 技术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问题小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亦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2,20,共3页
讨论“主体性”及其“原则”的问题,关系到怎样认识人及其能动性的问题。古希腊在苏格拉底以前还没有讨论过“人是什么”的问题。后来,亚里士多德把两脚、无羽毛、有理性、会说话当作人的本质,但不包括奴隶,因为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讨论“主体性”及其“原则”的问题,关系到怎样认识人及其能动性的问题。古希腊在苏格拉底以前还没有讨论过“人是什么”的问题。后来,亚里士多德把两脚、无羽毛、有理性、会说话当作人的本质,但不包括奴隶,因为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说“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中世纪的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把人看作上帝的创造物,“主体性及其原则”自然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小议 客体 能动性 费尔巴哈 旧唯物主义 主观方面 感性的活动 人的本质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牢牢把握马克思的基本思想
3
作者 徐崇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2-17,共6页
关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从前几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强烈兴趣,但是,在另一方面,在讨论中各种不同意见的反复重复、在形成共识方面进展不大的事实,却又表明这场... 关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从前几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强烈兴趣,但是,在另一方面,在讨论中各种不同意见的反复重复、在形成共识方面进展不大的事实,却又表明这场讨论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这个问题由以提出的出发点,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多元性。因此,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显然要求大家牢牢把握马克思的基本思想,而不是离开了马克思去作随心所欲的引申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感性的活动 基本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感性理解 旧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外部自然 实践活动 优先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4
作者 王晓升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7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直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因素 实践基础 感性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 认识对象 生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视野中的胡风文学理论
5
作者 傅异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5,共5页
胡风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与巴赫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都处于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对他们的理论的研读中,发现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和他对文学表现对象(人)的有关观点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由... 胡风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与巴赫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都处于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对他们的理论的研读中,发现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和他对文学表现对象(人)的有关观点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由复调这个新的视野,我们可以发现胡风文学理论未尽的现代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理论 主观战斗精神 作为“感性的活动”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起点——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2
6
作者 段志平 马俊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167,共4页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感性的活动 历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提纲》看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一种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新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文保 蔡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2,共4页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其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任何思想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哲学变革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转向是哲学观的转向,哲学冲突是哲学观的冲突。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其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任何思想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哲学变革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转向是哲学观的转向,哲学冲突是哲学观的冲突。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正本清源式的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和马克思哲学观最为珍贵、最为集中的思想资料,它从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的形式去理解对象或现实,并把对象或现实理解为由感性的人——现实的个人——实际从事的活动建立的东西,实现了哲学史上真正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变革 哲学观 感性的的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四重哲学意蕴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双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0,F0003,共7页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在快感与深度的权衡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积极的文化心理。故此,应从本体论、功能论、交往论和价值论四层意蕴理解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历史...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在快感与深度的权衡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积极的文化心理。故此,应从本体论、功能论、交往论和价值论四层意蕴理解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历史自信,更是对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的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满,而是表征文化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封闭,而是在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下学习借鉴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保守,不是回避问题,而是体现为在批评和超越现实世界中引领社会发展。这些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涵,基于此,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感性的的活动 人的自由发展 文化交往 高雅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起点——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9
作者 段志平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7,共4页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契约"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是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契约"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是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理性形而上学 感性的活动 历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季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2期26-31,共6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一个特点是以批评旧唯物论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马克思一共批评了两种唯物论。一是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论,其中也包括费尔巴哈在内,一是单独批评费尔巴哈而没有论及其他唯物论。这一条在结构上...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一个特点是以批评旧唯物论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马克思一共批评了两种唯物论。一是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唯物论,其中也包括费尔巴哈在内,一是单独批评费尔巴哈而没有论及其他唯物论。这一条在结构上就分为上述的两部分,但在思想内容上这两部分又是完整统一的。 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仔细研究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它是以“结果竟是这样”分为因果两段的。许多持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的论者重视的仅仅是这一部分的前一段,而忽视后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唯心主义 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自我意识 感性的活动 黑格尔 发展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作为历史前提的人的批判
11
作者 刘国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8,共5页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前提,从而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及其体系。将历史和人民统一起来、将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感性的的活动 现实的个人 哲学前提 历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兴人机交互 促进社会进步——三、工作的未来(六)
12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82,共1页
4.日本案例研究:就业的未来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将一系列任务分解为由机器执行的任务和由人类执行的任务。随着这种分解的深入,人类收到的任务都是些必须由人来完成的任务。这类任务通常非常精细,是非常规性任务,需要创造性。因... 4.日本案例研究:就业的未来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将一系列任务分解为由机器执行的任务和由人类执行的任务。随着这种分解的深入,人类收到的任务都是些必须由人来完成的任务。这类任务通常非常精细,是非常规性任务,需要创造性。因此,人类需要掌握更高的技能。几年来,AI工程师一直在开发技术来进行一些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感性的活动,这类活动被认为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但仔细观察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它们包含许多常规性的(认知和手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性 人机交互 任务分解 感性的活动 创造力 案例研究 创造性 艺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3
作者 马文保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虽然马克思没有刻意地制定一种一劳永逸的哲学体系,但他却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他不仅改变了哲学理解对象或现实的形式,而且相应地变革着哲学所关注、批判、反思的对象或现实本身。实现这种变革的基础在于其实践观点的确立或现实的... 虽然马克思没有刻意地制定一种一劳永逸的哲学体系,但他却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他不仅改变了哲学理解对象或现实的形式,而且相应地变革着哲学所关注、批判、反思的对象或现实本身。实现这种变革的基础在于其实践观点的确立或现实的实践基础的建立。从本质上看,马克思哲学是其"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它在实践中实现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在批判中完成着对现实世界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不仅体现在其对现实世界的变革和革命之中,而且体现在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批判性 实践性 感性的的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