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歧感现实,回归审美之真——雅克·朗西埃论艺术的政治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文苑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60,共6页
朗西埃从人类感觉经验的分割入手,重新勾画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图式,把艺术、政治与美学紧密地连接起来。他极力表明的是,艺术绝不能充当说教的工具,其政治功能不在于"介入"现实,而是存在于艺术的独立与自主之中,通过保持与现... 朗西埃从人类感觉经验的分割入手,重新勾画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图式,把艺术、政治与美学紧密地连接起来。他极力表明的是,艺术绝不能充当说教的工具,其政治功能不在于"介入"现实,而是存在于艺术的独立与自主之中,通过保持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分离而发挥歧感效用,去扰乱所谓"正确"的观看、言说与行动的方式,改变主体对自身的"位置"和可能性的认知,重组可感性的分配秩序,才有可能推动人类"改变世界"、引领自由解放的实践。可以说,"走向歧感现实,回归审美之真"是朗西埃为当代"政治艺术"开出的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效用 感性的分配 审美分离 歧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朗西埃的现代艺术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文苑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7,共4页
雅克·朗西埃从他的"可感性的分配"与"艺术机制"理论出发,重构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认为反再现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根源都在于"艺术的美学机制"。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 雅克·朗西埃从他的"可感性的分配"与"艺术机制"理论出发,重构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认为反再现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根源都在于"艺术的美学机制"。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可感性的纷争,制造了可感性的重新分配,引发了艺术的变革。他进而质疑了"现代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后现代性"、"前卫艺术"等观念,认为诸如此类的话语掩盖了艺术转变的实质。他提供了一个审视现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角,对当代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感性的分配 艺术的美学机制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政治的范式转型
3
作者 李三达 朱志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自从席勒将美学作为讨论政治的一种途径以来,直到20世纪前期,审美政治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一直都是自由与审美的结合,即如何将审美作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一种工具,这一派理论最后的集大成者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阿多诺。但是,随着阿... 自从席勒将美学作为讨论政治的一种途径以来,直到20世纪前期,审美政治所讨论的主要议题一直都是自由与审美的结合,即如何将审美作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一种工具,这一派理论最后的集大成者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阿多诺。但是,随着阿多诺的死与五月风暴的开始,审美与自由的结合在去人性化的现代艺术的洗礼之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文化研究的崛起使得"平等"成为审美政治重新考察的对象,但是文化的概念最终因为无所不包而被耗尽,真正将平等纳入审美政治领域的是当代美学家雅克·朗西埃,他从回归"审美"的古希腊意义出发,最终确立了以"感性的分配"为基本核心的平等主义审美政治理论,审美平等由此被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得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由 审美平等 文化研究 朗西埃 感性的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朗西埃的现代虚构观
4
作者 曹丹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7,共8页
朗西埃对虚构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出版多部专论,对现代虚构本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朗西埃的现代虚构观确立于对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虚构理性的批判,以及对席勒、济慈、福楼拜、伍尔夫、奥尔巴赫等作家学者思想的... 朗西埃对虚构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出版多部专论,对现代虚构本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朗西埃的现代虚构观确立于对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虚构理性的批判,以及对席勒、济慈、福楼拜、伍尔夫、奥尔巴赫等作家学者思想的继承之上,它指出现代虚构的核心不再是对某个有机整一的行动的摹仿,而是对并置的感性微型事件的表现。内容的变化导致了现代虚构的形式变化,传统虚构中被边缘化的描写获得了与叙述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虚构的质地。对朗西埃现代虚构观的考察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朗西埃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政治学,也能为反思现代虚构写作提供一种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虚构理性 行动 描写 感性的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政治——略论朗西埃的三种政治类型与艺术体制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朗西埃以美学之名把政治引入了艺术体制的辨识中。美学与政治有内在的同一性,即感性的分配。朗西埃通过对原政治、类政治、政治的三种感性分配类型的区分,把它们理解为主导艺术体制的知识型。这三种感性分配类型塑形了艺术的三种体制,... 朗西埃以美学之名把政治引入了艺术体制的辨识中。美学与政治有内在的同一性,即感性的分配。朗西埃通过对原政治、类政治、政治的三种感性分配类型的区分,把它们理解为主导艺术体制的知识型。这三种感性分配类型塑形了艺术的三种体制,即影像的伦理体制、艺术的诗学/再现体制、艺术的美学体制。这种对应和关联的话语模式构成了朗西埃展开艺术、电影、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朗西埃 政治 感性的分配 影像的伦理机制 诗学的再现体制 艺术的美学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