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毓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共7页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他从人本学的人的学说出发阐述了感性,并把感性规定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感性东西是第一位的实体。人是感性的存在,只有爱才是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感...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他从人本学的人的学说出发阐述了感性,并把感性规定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感性东西是第一位的实体。人是感性的存在,只有爱才是一个对象在我们头脑之外存在的真正的本体论证明。感性、现实性、真理性是同一的。这样一来,他的感性也就成了一个本体论的概念,人本学哲学也就是感性本体论哲学。他提出“我欲故我在”,主张只有既与感性紧紧相联又同物质手段相联的意志,才能在行动上确证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感性实体的存在,这就为后人构建理解感性本体论的新视阈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学 人的存在 感性 感性本体论 我欲故我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舒永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4,共6页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学说史上的一场革命 ,而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因为他开启了哲学的现代性。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依然是“哲学家的感性” ,而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所以 ,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并没有贯彻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感性本体论 哲学的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舒永生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前人感性学说的基础上,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存在本身,作为本体来进行探讨,即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此文是以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体现在“我欲我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它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 在前人感性学说的基础上,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存在本身,作为本体来进行探讨,即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此文是以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体现在“我欲我在”的本体论证明中。它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是感性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感性 感性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秋生 崔景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思想在批判中前行,对于饱含批判精神的马克思哲学尤其如此。从本体论批判角度来看,经典作家为我们勾勒了一条清晰的神学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感性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马克思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批判... 思想在批判中前行,对于饱含批判精神的马克思哲学尤其如此。从本体论批判角度来看,经典作家为我们勾勒了一条清晰的神学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感性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马克思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不如说他向后人展现了自己走出思辨囚笼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学本体论 思辨本体论 感性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本学哲学的三种本体论形态
5
作者 朱宝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4,共5页
我国当前的人学研究热预示了我国哲学研究已转入人本学哲学范式。由于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同,人本学哲学范式的人本体论呈现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和海德格尔的生活本体论三种形态。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应以... 我国当前的人学研究热预示了我国哲学研究已转入人本学哲学范式。由于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同,人本学哲学范式的人本体论呈现为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和海德格尔的生活本体论三种形态。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应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展开社会批判的实践本体论为主体价值观念,同时辅以感性本体论的直观自然、维护感性和生活本体论的拯救大地、保护环境的合理价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人本学哲学 范式 感性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生活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动摇——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上)
6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人类理性天然具有一种对事物穷根究底的品格,对人自身也一样,天然地要求反思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自身的终极追问,这一追问塑造了人学史上坚不可摧的实体本体论传统。实体本体论的僭越严重地冒犯了&qu... 人类理性天然具有一种对事物穷根究底的品格,对人自身也一样,天然地要求反思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自身的终极追问,这一追问塑造了人学史上坚不可摧的实体本体论传统。实体本体论的僭越严重地冒犯了"存在",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它试图把现实的人消融于无限的"实体"之中。西方传统人学在实体本体论的引领之下,走进了一条没有出口的胡同。这种人学形态的集大成之时同时也必定是它的终结之日。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这是19世纪哲学家们遭遇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形而上学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以"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原则颠覆了"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极大地动摇了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但终归未能贯彻到底而止步于"感性直观"。"感性直观本体论"的出场确实提供了发动一场人学存在论革命的可能性,但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人学 存在论革命 实体本体论 感性直观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曙光 《湖湘论坛》 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 物质 物质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金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国内外身体哲学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外身体哲学的研究主要以梅洛-庞蒂、施密茨等身体现象学家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这种范式囿于感性存在论身体观,最终导致了身体研究的神秘化。国内身体哲... 国内外身体哲学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外身体哲学的研究主要以梅洛-庞蒂、施密茨等身体现象学家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这种范式囿于感性存在论身体观,最终导致了身体研究的神秘化。国内身体哲学的研究受梅洛-庞蒂的影响,结合对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的解读,形成了一种"感性本体论"的研究范式。这种身体哲学局限于感性的身体美学领域,根本没有对身体的社会历史维度的探讨。马克思的身体哲学范式已经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但仍然局限于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缺乏对身体哲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自觉。因此,需要我们对马克思的身体哲学范式进行研究,构造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哲学。这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不同时期文本的身体思想加以挖掘,使身体问题的研究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摆脱梅洛-庞蒂的神秘身体观和费尔巴哈对身体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现象学范式 感性本体论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同大异”:马克思人学与费尔巴哈人学的存在论分野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曙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0,共6页
超感性领域统治感性领域,实体宰制生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学的强大传统。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恢复人的最高权威,这是摆在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本体论传统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 超感性领域统治感性领域,实体宰制生活,构成了近代西方人学的强大传统。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恢复人的最高权威,这是摆在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本体论传统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费尔巴哈以"我欲故我在"颠覆了"我思故我在"的近代理性主义传统,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但终归未能贯彻到底而止步于感性直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止步的地方继续前进,终结了实体本体论的强大传统,开启了直面生活的人学存在论道路,瓦解了西方传统人学的基本建制和"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近代实体论人学的彻底断裂以及现代生成论人学的正式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实体本体论 感性直观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论的断裂与马克思的重建——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境界,开辟了"直面生活本身"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构成了人成其为人的最本原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最后的原因。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发生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实体本体论传统的"断裂",标志着现代生成本体论路向的开启,标志着"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的瓦解,标志着"实体宰制生活"的基本建制的摧毁,标志着西方传统人学从此走向终结。感性生活本体论直接的是回答了"人是什么"的存在论难题,深层的却是彰显了"如何对待人"(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实体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存在论革命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