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图感性文化下的地图创意设计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方芳
-
机构
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图文化与创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
基金
国家基础测绘科技项目
-
文摘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地图的理性层面,地图的面貌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严肃。本文从形式、内涵和概念3个层次探讨了地图文化的感性层面;从地图感性文化的3个层次出发,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地图创意的设计方法。同时,探讨了优秀的地图创意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
关键词
地图
感性文化
创意
-
分类号
P283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题名审美文化是一种社会感性文化
- 2
-
-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242,共1页
-
文摘
李西建撰文《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指出,从学科形态看,审美文化不仅成为一种描述文化总体性的重要概念与范畴,而且也成为美学当代转型与新的审美形态生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学由传统向现代乃至后现代知识谱系的内在演变说明,审美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以个体的感性选择为核心的,具有多元共享特质的社会感性文化形态。
-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社会感性文化
李西建
社会学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李西建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60-62,共3页
-
文摘
审美文化作为第三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较高形式,是当代文化日益审美化、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它必然导致一种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的建立。审美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美学学科
文化意识
当代转型
人类文化
当代文化
美学研究
当代美学
感性文化
生存状态
-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从语言改进到文化进步——试论构建理性文化的途径
- 4
-
-
作者
李虹
董令
-
机构
邢台学院外语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54-55,共2页
-
基金
河北省2012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基于英语思维方式的理性社会文化构建研究>
课题编号:HB12SH022
-
文摘
感性文化和理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两大类型。前者传统上在中国社会居于主导地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弊端。把英语思维中的理性思维方式"移植"到汉语中,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理性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
-
关键词
感性文化
理性文化
语言
途径
-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哲学的起源与理性文化
- 5
-
-
作者
朱小丰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6-81,60,共7页
-
文摘
1 我们称之为哲学的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于巫术文明的末期。可以认定哲学是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而逐渐产生出来的。农业文明产生于距今大约1万年前,到距今8~7千年左右的时期达到了极为发达的规模,人类依靠石器、骨器、木器和有限的知识开始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这一点我们后面讨论历史的时候还要予以研究。
-
关键词
抽象思维能力
性文明
理性规则
感性文化
文化建构
自我意识
感性能力
理性文化
农业文明
哲学文献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文化软实力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3
- 6
-
-
作者
霍桂桓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不断加剧,所谓"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探讨和论述。"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所具有的、由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特质及其发展态势而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受众产生的精神魅力。能够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是作为"文"而存在的"饱含情感的感性符号"所具有的吸引力。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尽管仍然具有满足人们追求和享受精神性自由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民族国家用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某种手段和工具。作为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吸引力本身,实际上隐含着不断推动现实个体通过超越和扬弃各种对立和竞争而走向和谐的基因。
-
关键词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作为感性符号的文化
情感体验
综合国力
-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
-
题名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往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李雅波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
文摘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标志着他从理论语言哲学向实践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游戏论"之于跨文化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主体间交往的重要媒介,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它为不同生活形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架起了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它是文化共感性的深层依据,它为跨文化语言习得提供了生活世界的平台。
-
关键词
语言游戏论
主体间性
文化共感性
跨文化交往
-
分类号
B561.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中西方学者论文化的矛盾动力性
- 8
-
-
作者
鲁凡之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
文摘
文化作为一种“有机体”,虽然具有内在整合的“整体性”——即文化内在地具有整合、同化的作用,使各个组成部分发生有机的连系,因而具有统一的基本形格;然而,象世界上任何统一体一样,不管其内在有机性如何强,“整合”作用和“同化”
-
关键词
整体性
矛盾冲突
矛盾斗争
感性文化
动力性
内在整合
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建设的出发点与基本原则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王伟
李仲
-
机构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9,共3页
-
文摘
校园物态文化环境建设要以育人为核心,遵循基本的原则,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体现学校的历史和特色。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五大原则”的顶层设计思路。二坚持系统性、信仰性、科学性、情感性、意义性五大原则。最后要挖掘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学校文化个性特征。
-
关键词
校园物态文化
学校美学:学校文化:情感性原则
意义性原则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屈原的“乡国之情”、气质和人格新论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曲德来
-
机构
辽宁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3-147,159,共6页
-
文摘
屈原的“乡国之情”、气质和人格新论曲德来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其作品流露了深挚的爱国热情。自汉代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议论和评说,表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有着充分的理由。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历史大变动的时期,“邦无定土,...
-
关键词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人格
人格理想
感性文化
《离骚》
楚国
人格独立
人的价值
宗法观念
理性文化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艺术教育的加强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周冠生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14-118,共5页
-
文摘
科教兴国是指引我们民富国旺的唯一正确方针。 要全面落实这一战略方针,必须排除前进道路上种种障碍。例如,各类人才的培养未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办学的质量与效益不甚理想。又如,应试教育模式至今尚桎梏着部分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头脑。
-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素质的培养
感性文化
综合素质
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
感性教育
素质系统
文艺心理学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