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 |
刘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内在逻辑与学习进程 |
刘艳
郭元祥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4
|
|
3
|
马克思的实践感性观及其审美现代性 |
杜学敏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4
|
美是人的实践感性本质力量的自我表现新解——以时尚文化为视角 |
张卫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5
|
论社会实践的它批判和自批判 |
陆剑杰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6
|
实践原则在当代社会理论中的复兴与创新 |
刘少杰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实践的无目的性与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质疑——与胡义成同志商榷 |
陈广亮
高立胜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4 |
2
|
|
8
|
论实践无目的性同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胡义成
|
《河北学刊》
|
1985 |
0 |
|
9
|
美及其尺度与艺术实践 |
满都夫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4 |
0 |
|
10
|
非理性何以“可见”:交往革命的心理转向与日常现实的媒介再造 |
张铁云
李文洁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学解读 |
王雨辰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2
|
马克思“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思想新解 |
王荣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从“思辨逻辑”到“文化逻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现的思维方式变革 |
李刚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4
|
不可超越的本体论 |
张广森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5
|
活动——艺术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 |
杜卫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6
|
德育活动课的分类 |
但武刚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0 |
0 |
|
17
|
“人学”视野中区域化教师教育发展的思考 |
李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经典理论理解与人本主义之间——回顾与简评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中的基础理论 |
周清林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基础建设初探 |
余福洲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0
|
德性和恶都是出于意愿——论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批评 |
宋友文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