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感性教育为主的美学课程教学范式探索
1
作者
刘小文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年第7期187-187,189,共2页
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在我国的人文学科中有其特殊性,依据其学科特性,要有对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文章从三个方面予以了论述, 以感性体验作为学习的元点,以立体课堂的建立为其实现手段,最终通过审美实践达到审美教育作为其归宿.
关键词
高峰体验
立体课堂
感性实践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学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和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上述理解不仅是他建...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和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上述理解不仅是他建构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代表了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实践
劳动
人的本质
对象化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的课程思政本质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鑫
于孟晨
+1 位作者
马芳琴
梁正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为探析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课程思政的本质,文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感性实践与历史的人的解读,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应然状态是实现对古典教育及资本主义教育的双重超越。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现这一双重超越所遵循的感性实践...
为探析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课程思政的本质,文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感性实践与历史的人的解读,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应然状态是实现对古典教育及资本主义教育的双重超越。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现这一双重超越所遵循的感性实践原则、历史角色环节和从课程知识进入哲学基础再深入人学本质的理论路径。讨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教育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实践
历史的人
课程思政
双重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异化的“自我意识”与被照亮的思想未来——马克思《博士论文》辩证思想解读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之中。在"三重去昧"过程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完成了三层超越:第一,仅仅作为"实体"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原子论;第二,仅仅作为"主体"存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自我意识";第三,仅仅作为"抽象性"的个体存在的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作为其对象化活动的感性实践;第二,作为其对象化物的感性自然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对象化使"实体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本质在辩证逻辑中获得完成。"自我意识"的本质即自由。《博士论文》开启了新的世界观,即新的现实理论视域和新的实践视域,启迪和照亮了思想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自我意识
启蒙理性
辩证法
感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育活动课的分类
5
作者
但武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年第2期60-61,共2页
德育活动课分类的研究是深化活动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根据个体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德育活动课分为:感性实践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和游戏娱乐活动。
关键词
德育活动课
分类
感性实践
活动
课程研究
娱乐活动
学习活动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6
作者
潘峻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尽管在恩格斯眼中,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极其贫乏,但不能据此将费尔巴哈伦理道德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排除在马克思伦理学研究之外。费尔巴哈伦理观具有鲜明的反宗教特色和自然主义倾向,其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相对于宗教神学具有历史进...
尽管在恩格斯眼中,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极其贫乏,但不能据此将费尔巴哈伦理道德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排除在马克思伦理学研究之外。费尔巴哈伦理观具有鲜明的反宗教特色和自然主义倾向,其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相对于宗教神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感性直观的方法导致了其伦理道德思想的抽象性和空洞性。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的、抽象的伦理思想,创立了科学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伦理观
感性实践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7
作者
郑玉明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只有对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解构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而这与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是统一的。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人都不是不变的实体,而是在解构中被建构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的分析不是单纯的认识,它同...
只有对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解构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而这与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是统一的。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人都不是不变的实体,而是在解构中被建构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的分析不是单纯的认识,它同时还是解构既有认识范式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性
社会生活
实践
社会意识
实践
性研究
感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的研究对象
8
作者
李应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12期19-20,共2页
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对象问题。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由人们自己的审美经验与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来确立。在这个意义上,就"在场"的本体论而言,从感性实践发生学的历史视野来说,当代美学研究应该、也可以把审美实践理解为...
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对象问题。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由人们自己的审美经验与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来确立。在这个意义上,就"在场"的本体论而言,从感性实践发生学的历史视野来说,当代美学研究应该、也可以把审美实践理解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方法
审美经验
历史视野
感性实践
审美
实践
本体论
发生学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感性教育为主的美学课程教学范式探索
1
作者
刘小文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年第7期187-187,189,共2页
文摘
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在我国的人文学科中有其特殊性,依据其学科特性,要有对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文章从三个方面予以了论述, 以感性体验作为学习的元点,以立体课堂的建立为其实现手段,最终通过审美实践达到审美教育作为其归宿.
关键词
高峰体验
立体课堂
感性实践
美学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学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雨辰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援计划(NCET-08-0851)
文摘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和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上述理解不仅是他建构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代表了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旨趣。
关键词
感性实践
劳动
人的本质
对象化
异化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的课程思政本质探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鑫
于孟晨
马芳琴
梁正
机构
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基金
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大项目(SZ2059)。
文摘
为探析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课程思政的本质,文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感性实践与历史的人的解读,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应然状态是实现对古典教育及资本主义教育的双重超越。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现这一双重超越所遵循的感性实践原则、历史角色环节和从课程知识进入哲学基础再深入人学本质的理论路径。讨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教育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感性实践
历史的人
课程思政
双重超越
Keywords
perceptual practice
historical m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double transcendence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异化的“自我意识”与被照亮的思想未来——马克思《博士论文》辩证思想解读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12&ZD10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理解史视阈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14CKS001)
+2 种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唯物史观范式创新与当代形态研究"(15ZXC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XKXM2012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研究"(SK2014019)
文摘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之中。在"三重去昧"过程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完成了三层超越:第一,仅仅作为"实体"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原子论;第二,仅仅作为"主体"存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自我意识";第三,仅仅作为"抽象性"的个体存在的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作为其对象化活动的感性实践;第二,作为其对象化物的感性自然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对象化使"实体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本质在辩证逻辑中获得完成。"自我意识"的本质即自由。《博士论文》开启了新的世界观,即新的现实理论视域和新的实践视域,启迪和照亮了思想的未来。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自我意识
启蒙理性
辩证法
感性实践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育活动课的分类
5
作者
但武刚
机构
华中师大教科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年第2期60-61,共2页
文摘
德育活动课分类的研究是深化活动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根据个体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德育活动课分为:感性实践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和游戏娱乐活动。
关键词
德育活动课
分类
感性实践
活动
课程研究
娱乐活动
学习活动
游戏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6
作者
潘峻岭
机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文摘
尽管在恩格斯眼中,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极其贫乏,但不能据此将费尔巴哈伦理道德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排除在马克思伦理学研究之外。费尔巴哈伦理观具有鲜明的反宗教特色和自然主义倾向,其人本主义伦理思想相对于宗教神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感性直观的方法导致了其伦理道德思想的抽象性和空洞性。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的、抽象的伦理思想,创立了科学的伦理观。
关键词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伦理观
感性实践
活动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7
作者
郑玉明
机构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文摘
只有对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解构性分析才能真正认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而这与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是统一的。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人都不是不变的实体,而是在解构中被建构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的分析不是单纯的认识,它同时还是解构既有认识范式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性
社会生活
实践
社会意识
实践
性研究
感性实践
Keywords
Marxist philosophy
The contemporary era problem
Deconstruction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的研究对象
8
作者
李应龙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12期19-20,共2页
文摘
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对象问题。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由人们自己的审美经验与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来确立。在这个意义上,就"在场"的本体论而言,从感性实践发生学的历史视野来说,当代美学研究应该、也可以把审美实践理解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
美学研究方法
审美经验
历史视野
感性实践
审美
实践
本体论
发生学
在场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感性教育为主的美学课程教学范式探索
刘小文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文本学解读
王雨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的人学语境下的课程思政本质探析
黄鑫
于孟晨
马芳琴
梁正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被异化的“自我意识”与被照亮的思想未来——马克思《博士论文》辩证思想解读
孙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德育活动课的分类
但武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判
潘峻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郑玉明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美学的研究对象
李应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