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方程的电流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电路的频率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雯琪 马皓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分析了一种电流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coupledpowertransfer,ICPT)系统的动态特性,着重探讨了电路的谐振频率。基于其一个周期内各阶段的状态方程,得到每个阶段各状态变量的通解,详细讨论了其不同的谐振频率。除了一个共有的... 分析了一种电流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coupledpowertransfer,ICPT)系统的动态特性,着重探讨了电路的谐振频率。基于其一个周期内各阶段的状态方程,得到每个阶段各状态变量的通解,详细讨论了其不同的谐振频率。除了一个共有的频率之外,在变压器的一次、二次侧还分别有各自的谐振频率,该文根据实际参数的取值范围,得到频率在不同条件下的简化表达式。经分析,这两个频率在某些条件下只与各自这一侧的参数相关。对电路的参数设计给出了一些限制条件,实验验证了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谐振频率 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滨山 张泽恒 +2 位作者 杨斌 麦瑞坤 陈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8-2399,共12页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用于增强系统抗偏移性。与传统多模态切换的IPT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钳位电路可根据耦合变化自适应地导通或关断,以调节工作模态,从而实现近乎恒定的功率输出,该方法无需耦合识别、输出检测及反馈通信等辅助手段。该文对系统不同工作模态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设计相关约束条件,提供一套参数化设计方法。最后设计并搭建一套500 W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耦合度为0.205~0.42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稳定在470~505 W之间,效率为83.29%~9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IPT) 钳位 耦合变化 参数化设计 恒功率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夏晨阳 马念 +3 位作者 陈锐 郑凯 任思源 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磁耦合机构的解耦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之后对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的横向和纵向偏移度进行分析,最终搭建系统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磁耦合机构发生横向或纵向偏移时,均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两通路之间的电磁解耦,验证了该电磁耦合机构的可行性与抗偏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正交DD 磁解耦 基波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晨阳 任思源 +3 位作者 马念 侯永全 孙彦景 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现有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利用逆变器输出方波中的基波分量进行电能传输所带来的输出调压范围不够宽、调压精度及系统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基于谐波的高频特性与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通过在逆... 为解决现有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利用逆变器输出方波中的基波分量进行电能传输所带来的输出调压范围不够宽、调压精度及系统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基于谐波的高频特性与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通过在逆变器输出之后建立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对逆变方波中的基波及谐波分量进行提取、利用,以拓宽系统的调压范围,同时提高了系统效率。首先,阐述了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的工作机理;接着,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与选频特性的影响;然后,结合该系统基本思想,提出一种宽范围调压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原理的正确性与调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谐波 宽范围调压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耦合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38
5
作者 孙跃 夏晨阳 +1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44-50,共7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用条件给出了限制;此外,针对原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结构的ICPT系统在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下,系统效率偏低的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在满足系统输出功率的基础上,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系统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其他因素。通过在该指标下对系统的互感耦合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功率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ICPT系统的全局最优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传输功率 效率 互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谐振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5
6
作者 周豪 姚钢 +3 位作者 赵子玉 周荔丹 蒋大为 郭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9-16,2,共8页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下,系统的电压、电流增益与开关频率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得出该拓扑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为实现了ICPT系统软开关,提出了谐振元件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基于所优化的参数结果,分析了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选择对谐振元件电压电流应力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台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LCL谐振 软开关 功率因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17
7
作者 夏晨阳 庄裕海 +3 位作者 邵祥 刘志远 童为为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3-960,共8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负载的数量,自动改变逆变器工作结构,只让需要供电的负载所对应的原边线圈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基于"点对点"模式实现负载高效无线供电。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可行性,对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领域的设计与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多负载 变拓扑高频逆变器 控制策略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阻抗分析与匹配电路设计方法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阳 张雅希 +3 位作者 闫卓 杨庆新 薛明 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18,共7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阻抗失配引起的效率低和烧毁射频功放等问题,综合考虑耦合因数、电源和线圈内阻,利用互感耦合理论对四线圈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射频功放的负载阻抗进行等效分析;并针对通过改变系统互感系数来...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阻抗失配引起的效率低和烧毁射频功放等问题,综合考虑耦合因数、电源和线圈内阻,利用互感耦合理论对四线圈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射频功放的负载阻抗进行等效分析;并针对通过改变系统互感系数来调整阻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缺陷,提出和设计阻抗匹配电路方法来调整阻抗。根据阻抗特性设计了π型结构的阻抗匹配电路,给出了系统器件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最后设计了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并进行了阻抗匹配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也为进一步研究自适应阻抗匹配,提高无线电能传输功率和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谐振 无线电能传输 阻抗特性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不同补偿拓扑的研究 被引量:85
9
作者 周雯琪 马皓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比较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拓扑。讨论了ICPT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补偿形式,包括单谐振补偿和多谐振补偿拓扑,并推导出匝比为1时每种拓扑的电压电流增益。为了最小化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和优化参数设计,介绍了谐振电路功率因数的概... 比较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拓扑。讨论了ICPT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补偿形式,包括单谐振补偿和多谐振补偿拓扑,并推导出匝比为1时每种拓扑的电压电流增益。为了最小化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和优化参数设计,介绍了谐振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由分析结果及得到的曲线图可知,在单谐振补偿拓扑中,一次侧串联补偿与其余几种相比更能抵消漏感的影响。而几种多谐振补偿拓扑的效果则明显优于单谐振补偿拓扑。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参数变化时的特性曲线,以便于进行电路设计。最后以一次、二次侧都进行并联补偿的一种电流型ICPT电路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以说明实际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补偿拓扑 功率因数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变压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18
10
作者 詹厚剑 吴杰康 +2 位作者 赵楠 蒋程 齐佳鑫 《现代电力》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简要介绍松耦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松耦合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铁芯材料、绕组位置、气隙大小对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简要介绍松耦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松耦合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铁芯材料、绕组位置、气隙大小对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响。同时,针对原、副边漏感的特性,进一步讨论了变压器原、副边电路补偿问题。最后给出了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网络补偿等几个重要参数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耦合变压器 耦合系数 原、副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输出功率调节方法 被引量:34
11
作者 蔡华 史黎明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5-220,共6页
高效调节输出功率是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调幅、调频、移相以及能量注入控制四种基本功率调节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根据移相控制改变逆变器移相角调节输出功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谐波的移相控制... 高效调节输出功率是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调幅、调频、移相以及能量注入控制四种基本功率调节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根据移相控制改变逆变器移相角调节输出功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谐波的移相控制功率调节方法,推导了从基波切换为各次谐波的移相角以及各次谐波工作下合理的移相角范围。该方法采用谐波替代基波传递功率,在输出同样功率情况下可降低器件开关频率。本文以3次谐波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功率调节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功率调节 基波 谐波 移相控制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输出电压调压电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跃 陈宇 +2 位作者 唐春森 王智慧 戴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26-230,共5页
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的输出电压受原边电流、线圈间距、谐振参数、负载等影响。为了让系统输出稳定的电压,提出一种应用于IPT系统副边的调压电路,利用IPT系统不同副边拓扑输出特性的不同,结合并联型与串联... 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的输出电压受原边电流、线圈间距、谐振参数、负载等影响。为了让系统输出稳定的电压,提出一种应用于IPT系统副边的调压电路,利用IPT系统不同副边拓扑输出特性的不同,结合并联型与串联型拓扑的特点,在交流侧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首先通过基波近似法求得系统等效阻抗与占空比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求得输出电压与占空比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电路进行了简化,分析了无需使用双向开关的简化电路的输出特点。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电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副边拓扑 调压 基波近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永祥 田野 +1 位作者 李琳 明廷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41,共4页
在建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小功率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分析了如何选择该系统的补偿拓扑和谐振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了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大.
关键词 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补偿拓扑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跃 代林 +2 位作者 叶兆虹 唐春森 谭若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4-139,共6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中信号反向传输的优化问题,在深入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信号并联注入、串联拾取的能量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拓扑,并提出其参数设计方法。该拓扑充分将ICPT系统的谐振电感考虑到...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中信号反向传输的优化问题,在深入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信号并联注入、串联拾取的能量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拓扑,并提出其参数设计方法。该拓扑充分将ICPT系统的谐振电感考虑到载波信号发射电路中,增强信号发射强度;通过LC谐振回路的选频滤波及放大作用提升信号接收强度;同时,基于交流阻抗分析法对拓扑参数进行了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拓扑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 交流阻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补偿网络 被引量:28
15
作者 黄晓生 陈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20-3026,共7页
对于恒压输入输出型的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其补偿网络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补偿网络存在的系统电压增益会随负载值变化而变化的缺点,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补偿网络。该新型... 对于恒压输入输出型的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其补偿网络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补偿网络存在的系统电压增益会随负载值变化而变化的缺点,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补偿网络。该新型的补偿网络可使得系统的电压增益仅与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系数成正比,而与负载值无关。通过分析及实验证明,该补偿网络不仅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的特性及较高的效率,且其系统电压增益与负载值大小无关。此外,还对其工作频率的鲁棒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补偿网络 压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双向传输的仿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芳勋 孙跃 戴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65-3871,共7页
针对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单向传输特性所产生的电能回馈困难与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双向传输模式,以实现能量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能量双向传输。阐述在软开关工作状态下运行于能量注入模式... 针对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单向传输特性所产生的电能回馈困难与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双向传输模式,以实现能量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能量双向传输。阐述在软开关工作状态下运行于能量注入模式和自由振荡模式双工作模式的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双向传输原理,并提出基于谐振软开关的多负载高频电能双向变换拓扑。以状态空间法构建并分析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论证了本文所提的多负载能量双向传输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双向 多负载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度范围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玉刚 吴学颖 +2 位作者 刘波 唐春森 陈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5-182,共8页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主电路进行建模分析,给出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实现系统软开关控制提供依据;提出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的软开关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软开关 宽温度范围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软开关电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跃 赵志斌 +1 位作者 王智慧 戴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8-134,共7页
为了降低开关损耗、减小系统体积,提出了一种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软开关电路,其一次逆变环节仅用1个开关管来控制线圈的充能与谐振,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均在零电压的条件下完成。以二次串联电容补偿拓扑为例,利用松耦合变压器模... 为了降低开关损耗、减小系统体积,提出了一种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软开关电路,其一次逆变环节仅用1个开关管来控制线圈的充能与谐振,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均在零电压的条件下完成。以二次串联电容补偿拓扑为例,利用松耦合变压器模型及微分方程精确分析了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多目标遗传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为了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利用猫映射混沌模型改进算法的初始值产生方式,以得到分布更均匀的优良初始种群。利用优化的参数对系统进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开关管能够稳定工作于软开关状态,系统参数达到了最优配置,各波形谐振良好,频率稳定。该电路及改进的算法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软开关 谐振 耦合变压器模型 参数优化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死区时间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蓝建宇 马殿光 唐厚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0-56,共7页
谐振网络为感性并且合理设置逆变器的死区时间能够保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软开关运行。针对死区时间设置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在全负载和全频率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死区时间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数学模型... 谐振网络为感性并且合理设置逆变器的死区时间能够保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软开关运行。针对死区时间设置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在全负载和全频率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死区时间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数学模型,简述其工作原理。其次,详细分析功率场效应管开关过程中其结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以及体二极管的续流过程。研究表明最优死区时间应该介于结电容放电完毕之后和体二极管续流结束之前。然后,讨论死区时间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对一台57W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实验样机进行死区时间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此设计方法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场效应管能够实现软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区时间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软开关 寄生 续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民生 王耀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提出一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对相控电抗器进行动态切换,通过改变其导通延迟角来改变导通电流大小,使得ICPT系统的电能拾取侧谐振或解谐,在负载端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实现对传输功率的控制。导... 提出一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对相控电抗器进行动态切换,通过改变其导通延迟角来改变导通电流大小,使得ICPT系统的电能拾取侧谐振或解谐,在负载端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实现对传输功率的控制。导出了动态切换的相控电抗器的等效电感,分析了等效电感对输出电压及传输功率的控制作用。根据负载稳定时输出电压与导通延迟角之间的变化曲线获得了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控制方法。相控可变电抗器实现了软开关动态切换,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功率损耗。利用该动态谐振/解谐控制方法,系统的最大功率传输性能得到了保证。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良传输功率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传输功率控制 动态谐振/解谐 相控抗器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