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率对岩石电荷感应信号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文红 施天威 +2 位作者 潘一山 罗浩 吕祥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水是诱发矿井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水-岩相互作用下的岩石破坏电荷信号,可丰富矿井水引起灾害的监测方法。为研究含水率对岩石破坏电荷感应信号的影响规律,基于损伤理论推导了岩石损伤破坏力-电耦合模型,得到了感应电荷量与岩石力损... 水是诱发矿井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水-岩相互作用下的岩石破坏电荷信号,可丰富矿井水引起灾害的监测方法。为研究含水率对岩石破坏电荷感应信号的影响规律,基于损伤理论推导了岩石损伤破坏力-电耦合模型,得到了感应电荷量与岩石力损伤和水损伤的理论关系。利用自主研制的电荷感应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电荷感应信号监测试验,分析了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电荷感应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对含水率影响感应电荷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电荷感应信号与岩石的损伤程度有关,累积感应电荷量与感应电荷总量的比值可以表示岩石在水和力作用下的损伤量,且含水率越高,试样越易在较低的应力下产生大量的电荷感应信号。不同含水率岩石的宏观破坏特征明显不同,随着含水率升高,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裂隙发育,岩石破坏形式由单剪式破坏向张拉和剪切混合破坏转变。电荷感应信号分布形态上,含水率的升高使得高幅值电荷簇数增加,并向弹性阶段发展,且高幅值电荷感应信号主要分布在弹性阶段后期和塑性阶段。感应电荷量上,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弹性阶段的感应电荷释放量占比逐渐增大,塑性阶段占比逐渐减小,两阶段的感应电荷量之和占试样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感应电荷总量的90%以上。水通过弱化岩石颗粒和渗透压作用,使岩石在较低应力下产生或扩展裂隙,感应电荷信号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电荷感应信号 损伤 力-电耦合模型 累积感应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感应电荷对放电活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梦颖 谭涌波 +3 位作者 师正 刘俊 王梦旖 郑天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为探究闪电放电后电荷重置方案中异极性电荷植入法对雷暴云放电效应的影响,利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结合2011年8月12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雷暴个例,通过控制倍数改变闪电通道感应电荷量进行大量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 为探究闪电放电后电荷重置方案中异极性电荷植入法对雷暴云放电效应的影响,利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结合2011年8月12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雷暴个例,通过控制倍数改变闪电通道感应电荷量进行大量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闪电通道感应电荷量对空间电荷结构分布和云闪通道长度有明显影响。通道感应电荷量增加,即空间异极性电荷堆增多,加大空间电荷结构复杂程度;云闪通道在发展过程中难以穿越与自身极性相同的电荷堆,导致短通道云闪频次增加。通道感应电荷累积总量相同,不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量下云闪频次与通道电荷平均累积量呈负相关,即通道感应电荷平均累积量增大,云闪频次减少。而地闪频次、类型与通道感应电荷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感应电荷量 电荷结构 云闪通道长度 闪电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对工频电场测试仪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昆丽 秦文浩 +2 位作者 杨昊 韩文 郭晓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67,共5页
工频电场是交流输电线路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一般采用现场测量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现场测试经验表明,工频电场探头附近有人经过时会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为研究人与探头距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拟工频电... 工频电场是交流输电线路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一般采用现场测量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现场测试经验表明,工频电场探头附近有人经过时会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偏差。为研究人与探头距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拟工频电场探头在人体影响下的测量结果。基于人体对测量过程的影响分析,提出以探头感应电荷量的变化来表征人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人与探头间距为0.5m时,电场最大值和探头感应电荷量的测量结果畸变率分别为102.2%、12.4%;当间距为2.5 m时,两者测量值畸变率分别为3.12%、0.5%;因此,分析认为利用探头感应电荷量的变化表征人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最大场强值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 有限元法 探头 感应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油系统静电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雄 王继文 左洪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7-153,共7页
针对没有考虑绝缘层对静电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改进点电荷传感模型,分析改进前后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与空间灵敏度。在滑油系统中,静电传感器监测荷电磨粒时,绝缘层厚度会影响静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荷电油液会在传感器探极上产生感... 针对没有考虑绝缘层对静电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改进点电荷传感模型,分析改进前后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与空间灵敏度。在滑油系统中,静电传感器监测荷电磨粒时,绝缘层厚度会影响静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荷电油液会在传感器探极上产生感应电荷量,影响静电传感器对荷电磨粒的监测,把油液和磨粒所带电荷极性分为相同极性和相反极性,计算了荷电油液中磨粒在探极上的感应电荷量,分析荷电油液对磨粒监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滑油系统静电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静电传感模型 荷电磨粒 荷电油液 感应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