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李贺感士不遇诗歌的特色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志钧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8-62,共5页
李贺继承了屈原、宋玉、曹植、李白以来感士不遇的诗歌传统,又显示出新的特色。李诗较之以前的感土不遇诗增添了独有的凄冷幽邃的色彩,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李贺的感遇诗必然是内倾的、险谲的、感伤的,一已的,更侧重于个体意识的倾吐,自...
李贺继承了屈原、宋玉、曹植、李白以来感士不遇的诗歌传统,又显示出新的特色。李诗较之以前的感土不遇诗增添了独有的凄冷幽邃的色彩,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李贺的感遇诗必然是内倾的、险谲的、感伤的,一已的,更侧重于个体意识的倾吐,自我心态的摹写,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李诗具有浓重的主观写意色彩,往往笔带传神。感土不遇发展到李贺,产生了一种激跃性的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士不遇
病态美
畸形人格
主体色彩
主观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词中的“感士不遇”主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玉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由于宋代完善了科考制度 ,广开才路 ,士人的政治出路较之前朝要好得多 ,总起来看 ,文人士大夫“感士不遇”的情绪并不怎么强烈 ,传统的“感士不遇”主题在宋代 (特别是北宋 )文学中并无突出的表现。又由于词一向被看作是花间尊前聊佐清...
由于宋代完善了科考制度 ,广开才路 ,士人的政治出路较之前朝要好得多 ,总起来看 ,文人士大夫“感士不遇”的情绪并不怎么强烈 ,传统的“感士不遇”主题在宋代 (特别是北宋 )文学中并无突出的表现。又由于词一向被看作是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 ,因此在整个北宋时期 ,表现“感士不遇”情绪的词作不多。宋室南渡后 ,在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文人士大夫 (特别是抗战志士 )“感士不遇”的情绪暴涨 ,并进一步转化为潜气回转、沉郁顿挫的“英雄失路”的悲慨。词也由佐欢的工具变成了“陶写之具”和服务于抗战恢复的武器 ,承载了厚重的“感士不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
感士不遇
"主题
陆游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如归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
作者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尘网
氏族
远人村
墟里烟
陶谢
感士不遇
守拙
组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陶渊明的辞赋
4
作者
陈平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3期79-81,56,共4页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疑是由其不朽的诗篇来奠定的。人们研究陶渊明大都侧重于对他诗歌的论述,而对其为数不多的几篇辞赋,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陶渊明的辞赋不仅是他全部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更有其...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疑是由其不朽的诗篇来奠定的。人们研究陶渊明大都侧重于对他诗歌的论述,而对其为数不多的几篇辞赋,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陶渊明的辞赋不仅是他全部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更有其它作品不能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辞赋
《闲情赋》
作品
感士不遇
屈赋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辞》
抚孤
抒情小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李贺感士不遇诗歌的特色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志钧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8-62,共5页
文摘
李贺继承了屈原、宋玉、曹植、李白以来感士不遇的诗歌传统,又显示出新的特色。李诗较之以前的感土不遇诗增添了独有的凄冷幽邃的色彩,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李贺的感遇诗必然是内倾的、险谲的、感伤的,一已的,更侧重于个体意识的倾吐,自我心态的摹写,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李诗具有浓重的主观写意色彩,往往笔带传神。感土不遇发展到李贺,产生了一种激跃性的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感士不遇
病态美
畸形人格
主体色彩
主观写意
Keywords
Sighing in knowledge-kind - man's bad-condition
unhealthy beauty
unhealthy character
subjective colour
painting abide by oneself's emo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词中的“感士不遇”主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玉璞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文摘
由于宋代完善了科考制度 ,广开才路 ,士人的政治出路较之前朝要好得多 ,总起来看 ,文人士大夫“感士不遇”的情绪并不怎么强烈 ,传统的“感士不遇”主题在宋代 (特别是北宋 )文学中并无突出的表现。又由于词一向被看作是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 ,因此在整个北宋时期 ,表现“感士不遇”情绪的词作不多。宋室南渡后 ,在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文人士大夫 (特别是抗战志士 )“感士不遇”的情绪暴涨 ,并进一步转化为潜气回转、沉郁顿挫的“英雄失路”的悲慨。词也由佐欢的工具变成了“陶写之具”和服务于抗战恢复的武器 ,承载了厚重的“感士不遇”
关键词
宋词
"
感士不遇
"主题
陆游
辛弃疾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如归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
作者
陈遇春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尘网
氏族
远人村
墟里烟
陶谢
感士不遇
守拙
组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陶渊明的辞赋
4
作者
陈平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3期79-81,56,共4页
文摘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疑是由其不朽的诗篇来奠定的。人们研究陶渊明大都侧重于对他诗歌的论述,而对其为数不多的几篇辞赋,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陶渊明的辞赋不仅是他全部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更有其它作品不能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
陶渊明
辞赋
《闲情赋》
作品
感士不遇
屈赋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辞》
抚孤
抒情小赋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李贺感士不遇诗歌的特色
何志钧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宋词中的“感士不遇”主题
张玉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如归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陶渊明的辞赋
陈平
《高校教育管理》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