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象-言”的解构与中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瑾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 中医理论难以用逻辑语言进行现代化表述被归因于其以"象"表"意"的理论体系。从中医认知、思维和传承体系"意-象-言"的角度出发,力求厘清三者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化语言表述困难的真正原因,提出对"象"和"意"进行分类鉴别,提取出其背后蕴含的基础理论,运用新的语言对中医理论重新表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言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言-象-意”理论看《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之道
2
作者 邵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以中国传统文论“言-象-意”为理论基石对《黑神话:悟空》的艺术成功之路展开深入细致的审美探究。在“言”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层面,游戏对物质要素进行游戏化编码与IP转换,催生玩家的原初热情、期待视野和情感共鸣;在“象”的视听艺术... 以中国传统文论“言-象-意”为理论基石对《黑神话:悟空》的艺术成功之路展开深入细致的审美探究。在“言”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层面,游戏对物质要素进行游戏化编码与IP转换,催生玩家的原初热情、期待视野和情感共鸣;在“象”的视听艺术风格方面,游戏呈现具有中华文化审美意蕴的数字集群,通过影游融合的叙事方式完成意境生成,让用户自行体悟“象”外之意;在“意”的精神内蕴与韵外之旨层面,借由交互性叙事和即时反馈机制嵌入中华传统精神以及“黑神话”立意,影响并塑造玩家的文化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理论 民俗文化元素 数字 现代性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变奏中的“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言-象-意-道”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汪蓓 万晓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6,58,共12页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 国家叙事 “和合”之道 ---道” 体育公共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子“立言”与“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4
作者 杨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178,共7页
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热衷著述"立言",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根本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客观上要求语言以一种与哲学思考、理性反思相互契合的言说方式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来,为此孔子提倡"文... 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热衷著述"立言",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根本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客观上要求语言以一种与哲学思考、理性反思相互契合的言说方式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来,为此孔子提倡"文言"实践,提出通过"立象以尽意"的言说路径解决"言不尽意"的缺憾,这意味着在思想传达阶段语言要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通过想象呈现具体生动的"象"而发出隐喻式的意义暗示,即"象"是意之"象",故谓之"意象"。在"言-象-意"的结构中,"意"是"象"的向导,是语言的目的,主宰着"文言"实践的话语内涵,决定了"立言"的终极价值。诸子时代文化阶层普遍的"立言"追求促进了中国古典哲学、文学"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时代 “立 --”话语方式 “立以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小象》语篇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0,共8页
历来易学研究,《小象》不受重视。以语料库的概念和语篇分析的手段对其分析显示,《小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重复/省略部分,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极少见到的一种语言现象极为丰富的集结,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语言衔接问题开了一个天... 历来易学研究,《小象》不受重视。以语料库的概念和语篇分析的手段对其分析显示,《小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重复/省略部分,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极少见到的一种语言现象极为丰富的集结,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语言衔接问题开了一个天窗。更为重要的是,《小象》“爻辞之言—爻象—原因目的结果推论/判断”的思维三段式是不同于希腊思维传统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言—象—意思维方式两大分支中的一支。同时,注重386爻每一爻小象的落实到位,这种细致、清晰和理性的思维模式正是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局部和细节动态关联思维特征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重复/省略 推论/判断 -- 三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