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通感意象的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
2
1
作者
苏宏斌
廖雨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通感意象是文艺作品中通过通感所产生的意象。所谓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是指这种意象在存在方式上介乎于其他存在物之间。通感意象的"间体"特征包括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
通感意象是文艺作品中通过通感所产生的意象。所谓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是指这种意象在存在方式上介乎于其他存在物之间。通感意象的"间体"特征包括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第二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其他意象之间,具有某种"意象间性"。前者是一切意象的共同特征,后者则是通感意象的特定属性。通感意象之所以具有这种"间体"特征,是因为它是一种意向对象,是创作主体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这种意向性活动,既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也发生在各种感知经验之间,由此产生了通感意象的独特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通感
意象
意向性
意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
被引量:
4
2
作者
邱文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55-460,共6页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由通感生成的意象包孕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认知规律,同时对通感意象的研究也开拓了美学领域与诗学领域的新境。在认知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一般产生于由低级感官域的意象到高级感官域的意...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由通感生成的意象包孕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认知规律,同时对通感意象的研究也开拓了美学领域与诗学领域的新境。在认知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一般产生于由低级感官域的意象到高级感官域的意象的映射,亦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意象特征到可及性较弱的意象特征的映射;在美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作为一种新颖的隐喻意象丰富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而在文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则具有诗学的功能,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通过对通感意象语言类型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通感意象的多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象
诗学功能
审美功能
认知功能
语言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被引量:
8
3
作者
吴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意象
组合
典型
意象
视觉
意象
听觉
意象
传统诗歌
孟浩然
夜半钟声
李贺
通感
意象
意象
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通感意象的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
2
1
作者
苏宏斌
廖雨声
机构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文摘
通感意象是文艺作品中通过通感所产生的意象。所谓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是指这种意象在存在方式上介乎于其他存在物之间。通感意象的"间体"特征包括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第二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其他意象之间,具有某种"意象间性"。前者是一切意象的共同特征,后者则是通感意象的特定属性。通感意象之所以具有这种"间体"特征,是因为它是一种意向对象,是创作主体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这种意向性活动,既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也发生在各种感知经验之间,由此产生了通感意象的独特本质。
关键词
通感
通感
意象
意向性
意向对象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
被引量:
4
2
作者
邱文生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55-460,共6页
基金
漳州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S06015)
文摘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由通感生成的意象包孕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认知规律,同时对通感意象的研究也开拓了美学领域与诗学领域的新境。在认知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一般产生于由低级感官域的意象到高级感官域的意象的映射,亦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意象特征到可及性较弱的意象特征的映射;在美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作为一种新颖的隐喻意象丰富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而在文学的范畴里,通感意象则具有诗学的功能,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通过对通感意象语言类型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通感意象的多面特性。
关键词
通感
意象
诗学功能
审美功能
认知功能
语言建构
Keywords
synaesthetic image
poetic function
aesthetic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linguistic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被引量:
8
3
作者
吴晟
机构
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意象
组合
典型
意象
视觉
意象
听觉
意象
传统诗歌
孟浩然
夜半钟声
李贺
通感
意象
意象
的组合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通感意象的现象学阐释
苏宏斌
廖雨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
邱文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吴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