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诗的意象运动
1
作者 张孝评 王小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23-125,共3页
诗的意象运动的动力源在于情感 ,是情的流动引起包括情与理两端的意的流动 ,又是情和意的流动造成象的跃动。因为情和意如气体或液体呈线型流动 ,像如固体作块状跃动 ,所以在诗的意象运动中 ,往往出现象断而意连的状况。
关键词 意象运动 流动 跃动 象断意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派运动采用文体改良方针的原因及结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珂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世界诗歌的现代运动的重要部分,也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尽管意象派的激进派进行的"自由诗革命"中有一些激进行为,但其在总体上是反对诗的过度散文化、诗体的极端自由化和诗的语言的极端世俗化的。意象派...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世界诗歌的现代运动的重要部分,也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尽管意象派的激进派进行的"自由诗革命"中有一些激进行为,但其在总体上是反对诗的过度散文化、诗体的极端自由化和诗的语言的极端世俗化的。意象派运动采用改良方针,是由它所处的生态决定的。它在文体及诗体上采用改良方针,较为完美地完成了英语诗歌由传统向现代、英语诗体由律化向自由化的转型。意象派运动没有使英语诗歌产生新旧诗的"断裂",自由诗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自由体诗而不是自由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运动 自由诗革命 文体改良 诗体自由化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诗启发庞德发起了意象主义运动”论辨正 被引量:3
3
作者 谢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前学界不少人认为,中国古诗启发庞德发起了意象主义运动。事实上,意象主义是对维多利亚末期浪漫主义的反叛,是师法希腊诗歌等诗歌传统而来,是承袭法国象征主义而来。经1909年的休姆-弗林特团体,意象派诞生于1912年春天或初夏。庞德推... 目前学界不少人认为,中国古诗启发庞德发起了意象主义运动。事实上,意象主义是对维多利亚末期浪漫主义的反叛,是师法希腊诗歌等诗歌传统而来,是承袭法国象征主义而来。经1909年的休姆-弗林特团体,意象派诞生于1912年春天或初夏。庞德推出理查德·阿尔丁顿、H.D.(希尔达·杜利特尔)的希腊主题意象诗,提出他的意象派诗歌理论,躬身于意象派诗歌创作,其理论及创作受到希腊诗歌、日本俳句等诗歌传统的影响。次年9月,庞德初遇中国古诗,在翟里斯的英文译诗中挑选并改译出四首具有希腊诗歌、日本俳句风格的意象诗;1914年底,庞德译出《华夏集》,才真正体现出中国古诗的影响。因此,庞德发起意象主义运动并非受到中国古诗的启发或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意象主义 意象主义运动 希腊诗歌 日本俳句 中国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三厢轿车运动意象的造型形式研究
4
作者 伦博 陈奕名 +2 位作者 冉思杰 邓春艳 刘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5-102,共8页
目的针对汽车开发过程中的造型样式与用户感知意象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感知意象的汽车造型形式研究方法。方法以运动意象为例,通过对车型样本的造型元素及造型形式进行分析,提取每个样本车型的造型元素及造型形式;通过用户感知意... 目的针对汽车开发过程中的造型样式与用户感知意象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感知意象的汽车造型形式研究方法。方法以运动意象为例,通过对车型样本的造型元素及造型形式进行分析,提取每个样本车型的造型元素及造型形式;通过用户感知意象调查,获取每个样本车型运动意象评价值;结合样本车型的造型元素、造型形式及其运动意象评价值,创建意象评价矩阵。以造型元素和造型形式为自变量,以运动意象评价值为因变量,分析各个造型元素的不同造型形式对运动意象评价值的影响差异显著性。结果发现A柱角度、尾箱盖结束趋势等造型元素的不同造型形式,显著影响汽车的运动意象。结论将显著影响运动意象的造型形式运用于汽车造型方案设计,形成造型样式样本,通过用户意象调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意象 差异显著性 汽车造型元素 汽车造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没有受到意象派的真正影响——兼论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的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新诗革命是中西方诗歌史上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前者是诗的技术的小改良,后者是诗的文体的大革命。意象派运动在诗的内容的世俗化和诗体的自由化上,确实影响了胡适及中国的新诗革命。但是胡适所受的影响远远没有通行的观... 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新诗革命是中西方诗歌史上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前者是诗的技术的小改良,后者是诗的文体的大革命。意象派运动在诗的内容的世俗化和诗体的自由化上,确实影响了胡适及中国的新诗革命。但是胡适所受的影响远远没有通行的观念认为的那么巨大。胡适的“八事”与意象派的“三条原则”和“六条原理”都有巨大差异。中国的国情和胡适做人做学问的个性使他夸大了意象派运动的文体革命及诗体解放的程度,故意忽视意象派的精髓:高度重视偏重于图像而非象征的意象、清晰和有力兼顾的凝炼和适当保留格律形式的诗的音乐性。意象主义的“意象”与中国的“意象”颇异,im agism更应该译为“意像主义”或“具象主义”而不是“意象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运动 新诗革命 自由诗 意象 作诗如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意象创造过程的自组织
6
作者 张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迹为:主客体信息的碰撞,产生了某个独特的艺术意象内核——直觉运动的聚合中心,经过腾挪变化,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作用激起涨落,促使艺术意象要素形成一串串系列,当直觉元同化对象的凝聚力与审美外射的扩散力之间达到相干耦合,这些要素系列就会高度有序化,形成巨涨落,新的意象群簇便由此诞生。艺术意象的自组织并不排斥主体的自主控制,自组织过程对于主体自我的超越,实质上也就是主体自主意愿中的自我实现。两者关系应是:自组织并不是可以脱离主体控制的过程,而自主控制又必须通过自组织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过程 艺术意象 创造过程 意象运动 开放系统 艺术创造 客体信息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行为研究的体育学学科独立性—基于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程志理 焦素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4,共12页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从学科演进的历史看,学科分类是基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域形成的。随着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不断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学术实践,即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具有学科独立性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对体育...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从学科演进的历史看,学科分类是基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域形成的。随着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不断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学术实践,即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具有学科独立性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对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从体育学学科独立性角度提出:①体育学的学科定位应从研究“人体”的生物学层面拓展出来;②应形成体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③研究运动情境中人的运动行为是体育学方法论的立论基点,从身体认知的行为叙事建立身体感,以此为基石与相应的学科研究构成互证证据链结构的论证,是解决运动行为“真实性”判断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④体育学研究以“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2种方法学技术研究人的运动行为,提供了多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叙事中证实或证伪的学术依据,开启了一条体育学逼近运动行为真相的“方法学路径”。此外,以学术实践成果“抢花炮的人文田野调查”为个案,展示了体育学新方法论的学术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学科独立 体认范式 运动行为志 运动行为意象分析 文化重叠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意象本质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葛中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63,共5页
文学意象本质初探葛中义目前关于文学意象概念的阐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意象概念,只是对古典诗词艺术评价的一个范畴,既没有明确而相对稳定的定义,又无比较一致的用法。所谓文学意象,一般以为是作品中意蕴与具... 文学意象本质初探葛中义目前关于文学意象概念的阐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意象概念,只是对古典诗词艺术评价的一个范畴,既没有明确而相对稳定的定义,又无比较一致的用法。所谓文学意象,一般以为是作品中意蕴与具象的融合,或谓意中之象,或等于对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本质 意象思维运动 意境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叶”诗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岩泉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5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九叶”诗派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袁可嘉 现代主义 《诗创造》 现代诗人 意象运动 表达方式 新诗戏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体与无体:中西方自由诗的本质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4,共8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的“自由诗”和汉语诗歌的“自由诗” ,两者的文体特征却有巨大的差异。在“自由诗”的概念上 ,中西方有质的区别 :西方的自由诗是有“诗体”的诗 ,至少建立起了“准定型诗体” ,诗的表面韵律仍然受到重视。中国的自由诗极端地打破了“无韵则非诗”的原则 ,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诗体”。应该改变百年来西方自由诗在中国的称谓 ,将freeverse译为自由体诗 ,还应该把中国的自由诗改称为“自由体诗”。这样才有利于新诗的诗体建设 ,特别是对当前诗坛进行的“诗体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诗 自由体诗 诗体 意象运动 新诗革命 诗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