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家卫的镜像美学与意象世界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泓菥 张发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4-118,共5页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镜像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通过镜像叙事,王家卫展现了人物形象的真实与扭曲,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美学空间。王家卫的镜像叙事手法超越了传统...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镜像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更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通过镜像叙事,王家卫展现了人物形象的真实与扭曲,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美学空间。王家卫的镜像叙事手法超越了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进而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意象世界。王家卫通过镜像叙事,独特地表现出人物面临的困境,也刻画出他们对命运的反抗和精神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镜像叙事 意象世界 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辨的眼睛——关于《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我们的双眼常常被尘世的迷雾掩盖而变得混浊,只有用心,双眼才能真正辨认出艺术作品高贵的原形。
关键词 意象世界 张爱玲 眼睛 艺术作品 亨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文化和贾平凹的意象世界——评贾平凹的小说近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仲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0-33,共4页
1990年之后,贾平凹先后发表了《白朗》、《五魁》、《美穴地》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小说《烟》。这是继《古堡》之后,贾平凹为我们构筑的意象世界,标志着贾平凹永不安份的艺术追求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对于人的生命奥秘执著而痛苦... 1990年之后,贾平凹先后发表了《白朗》、《五魁》、《美穴地》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小说《烟》。这是继《古堡》之后,贾平凹为我们构筑的意象世界,标志着贾平凹永不安份的艺术追求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对于人的生命奥秘执著而痛苦的探寻。 人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对于人类来说,最难解决的问题恐怕还是这些来自人类自身的盘诘。由活着的生命来阐释生命的存活以揭示生命的神奇,这不能不是困难而又充满诱惑的。对于贾平凹这样把艺术看得如同生命的作家来说,他不能拒绝这个诱惑。他要在自己的审美创造里,为寻找生命奥秘的答案提供一份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意象世界 近作 白朗 东方文化 小说 人的生命 作家 女性 诱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与日常的诗学重建——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与审美范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峰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从《商州》到《河山传》20部长篇小说中,《废都》堪称贾平凹反思和转换叙事策略的里程碑之作。如果说1980年代《商州》《浮躁》《妊娠》还处在模仿、尝试和追随阶段,处于由传统现实主义方法主导的萌芽期,《废都》的轰动性影响则客观上... 从《商州》到《河山传》20部长篇小说中,《废都》堪称贾平凹反思和转换叙事策略的里程碑之作。如果说1980年代《商州》《浮躁》《妊娠》还处在模仿、尝试和追随阶段,处于由传统现实主义方法主导的萌芽期,《废都》的轰动性影响则客观上坚定了贾平凹的创作自信,实现了他“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①的主张,由此进入了试验、摸索和开拓的生长期。在“行文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②,或“以实写虚,体无证有”③的思路和架构下,从获茅盾文学奖的《秦腔》开始,贾平凹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介入现实和打开自己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茅盾文学奖 意象世界 贾平凹 《浮躁》 审美范式 《秦腔》 轰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为电影构筑意象的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宇丹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99-104,共6页
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势头:在努力逼近现实的同时,而又不断追求对现实的某种超越;在视听表征方面尽量保持与生活实态的同形同构,而在内容寓意上则寻求大于声画具象本身。那种不仅止满足于对现实外部世界的客观纪录和忠实... 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势头:在努力逼近现实的同时,而又不断追求对现实的某种超越;在视听表征方面尽量保持与生活实态的同形同构,而在内容寓意上则寻求大于声画具象本身。那种不仅止满足于对现实外部世界的客观纪录和忠实再现,而把镜头焦点距向内心精神世界,将抽象性的意念、主观化的情绪寓于具体物象,蕴于声画外壳,经由暗示启发、想象唤起而构筑特定意象的倾向,便是这种电影现代意识的一种体现。此种艺术揭示效应,似乎现实主义的写实原则不能涵盖其全部,而与其说这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化 意象世界 影片 电影 音响 外相 声画 内相 龙眼树 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化的生存体验——《野草》意象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4,共8页
关键词 《野草》 意象世界 鲁迅 生存体验 诗化 古典意象 文学想象力 多义 隐喻 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世界本源的凝视:论美术电影中的静止肖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7-80,共4页
“美术电影”是我国旧时对动画电影使用的别称,但本文将要讨论的“美术电影”却并非动画电影,而是结合了电影叙事性与艺术性、讲述画家生平的传记电影、以名画的绘制为核心展开故事编排的影片。这些影片往往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与传记性... “美术电影”是我国旧时对动画电影使用的别称,但本文将要讨论的“美术电影”却并非动画电影,而是结合了电影叙事性与艺术性、讲述画家生平的传记电影、以名画的绘制为核心展开故事编排的影片。这些影片往往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与传记性质,在风格与影调上追求唯美统一,而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静止肖像也成为影片中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肖像画是西方古典艺术中绘画的一种基础形式,是一种以人的外表展开意象世界,在对人物外表神态的描摹中寻求真理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电影 传记电影 动画电影 意象世界 故事编排 肖像 精神文化活动 结构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片《漂亮的女俘》中的形而上叙事与哲学意象
8
作者 林珈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2-54,共3页
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 Grillet),是罕见的创作派电影导演,其另一身份即世界著名的“新小说”流派创始人。作为一位杰出激进的作家,罗伯-格里耶试图以巴尔扎克式的创作,来更深刻地体认、理解、表达这个世界;而作为一位导演... 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 Grillet),是罕见的创作派电影导演,其另一身份即世界著名的“新小说”流派创始人。作为一位杰出激进的作家,罗伯-格里耶试图以巴尔扎克式的创作,来更深刻地体认、理解、表达这个世界;而作为一位导演,其试图将20世纪中后叶的那种浮噪感、间离感、无奈感等统统融于光影,在人心般复杂的迷宫世界之中,点燃一盏指引方向与照亮长夜的明灯。《漂亮的女俘》是其1983年出品的一部佳作,影片为我们更进一步走进罗伯-格里耶的意象世界提供了阶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世界 漂亮 影片 形而上 罗伯-格里耶 哲学 叙事 电影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火”意象流变考略 被引量:2
9
作者 仲立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女神》 意象世界 郭沫若 中国新诗 中心意象 中国诗歌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太阳意象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朗的现代意象美学建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简圣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178,共9页
在新语境下构建中国现代意象美学,就需要推动意象相关理论的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型工作,在学术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兼具国际通约性和中国本土原创性。叶朗的意象美学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将在朱光潜论著中还是只言片语的关于意... 在新语境下构建中国现代意象美学,就需要推动意象相关理论的现代阐释和现代转型工作,在学术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兼具国际通约性和中国本土原创性。叶朗的意象美学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将在朱光潜论著中还是只言片语的关于意象理论范畴的系列论述,初步拓展为一套相对完整的美学理论。而他对现象学资源的整合和化用,在推动意象美学研究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未能实现将现象学“中国化”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朗 现代意象美学 现象学 意象世界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符号与意象的投射——史学现代化的精神契机与主体内蕴
11
作者 丁峻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自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卡西尔的“符号论”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问世以来,当代文化哲学走向深广的主体性世界,并赋予各人文学科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历史学作为人类观照自身往昔历程的符号活动,应当着重透过符号层来把握什么内涵... 自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卡西尔的“符号论”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问世以来,当代文化哲学走向深广的主体性世界,并赋予各人文学科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意义。历史学作为人类观照自身往昔历程的符号活动,应当着重透过符号层来把握什么内涵?史学家的主体性又如何在其中合情合理地得到体现?历史的主体意义或变革动力又在何处?本文将根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断并结合现代史学的“意象分析”理论,对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现代史学 意象世界 现代化 历史动力 史学家 主体性 历史人物 人类观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学审美距离的内涵、作用及实现路径
12
作者 孙嘉蔓 李如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教学审美距离”借鉴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将教学作为审美对象,以观赏者的视角直面教学,促进自身教学经验嬗变深化,从而获得超越日常教学经验的美感体验。“教学审美距离”的作用贯穿... “教学审美距离”借鉴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将教学作为审美对象,以观赏者的视角直面教学,促进自身教学经验嬗变深化,从而获得超越日常教学经验的美感体验。“教学审美距离”的作用贯穿于教学始终,有利于保障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情感表达的有效性,重在通过“自知无知而求知”构建超越现实情境的意象世界,以无功利的审美态度感知教学,将教师的经验进行“悬置”等方式来探索其实现路径,以使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教学审美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审美距离 经验改造 意象世界 美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示王家卫电影台词的矛盾性与艺术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綦雁 冯旭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7,共3页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无论是台词,还是独白,似乎都在倾诉繁华都市背后那种疏离的感情、对青春的缅怀,对多维视角的冷观,王导似乎并不关注台词的使用能否获得传统电影所要求的那种时空及前因、后果的连贯性,更关注的是后现代主义意境之下所...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无论是台词,还是独白,似乎都在倾诉繁华都市背后那种疏离的感情、对青春的缅怀,对多维视角的冷观,王导似乎并不关注台词的使用能否获得传统电影所要求的那种时空及前因、后果的连贯性,更关注的是后现代主义意境之下所飘散于意象世界中角色的心理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矛盾心理 《花样年华》 阿飞正传 影像艺术 多维视角 意象世界 自恋 孤独者 叙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游”之古典美学特征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斯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90,共6页
"梦游"一直被作为一个医学病症名词,很少注意到该词古典意义对古典美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实则,"梦游"也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梦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其内涵不仅可以包含... "梦游"一直被作为一个医学病症名词,很少注意到该词古典意义对古典美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实则,"梦游"也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梦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其内涵不仅可以包含儒家之"游"、道家和禅宗之"游",而且呈现出现实审美所不及的特点。同时,"梦游"也是主体在意象世界中的艺术创造活动,在中国古典艺术作品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体现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梦游 意象世界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抗日剧影像抒写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米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9,共3页
一、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抗日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消解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简称"抗日剧")作为中国革命抗战史的影像抒写,由于所展现的历史相去不远,史料详尽,素材丰富,所以创作空间较为广阔。诚然,作为历史题材剧的一类,抗日... 一、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抗日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消解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简称"抗日剧")作为中国革命抗战史的影像抒写,由于所展现的历史相去不远,史料详尽,素材丰富,所以创作空间较为广阔。诚然,作为历史题材剧的一类,抗日剧的创作亦是"立足今天,为了明天,抒写昨天"。然而,纷至沓来的抗日剧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许多作品在创作上已然偏离了正确航向。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的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相去不远 历史题材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亮剑精神 意象世界 为了明天 李云龙 平民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论·诗材·诗史:唐诗学体系的多维建构
16
作者 胡可先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5,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陈伯海先生《唐诗学引论》一书,我当时得到该书就如获至宝。90年代中期,陈先生的《唐诗汇评》出版,我也是第一时间阅读,而后则常置案头。新世纪以来,举凡陈伯海先生的著作,每次出版,我都会在第一时间... 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陈伯海先生《唐诗学引论》一书,我当时得到该书就如获至宝。90年代中期,陈先生的《唐诗汇评》出版,我也是第一时间阅读,而后则常置案头。新世纪以来,举凡陈伯海先生的著作,每次出版,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阅读,以获教益。前几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体系 唐诗研究 陈伯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一时间 学史 意象世界 诗学研究 类编 文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探究——评《艺术教育学》
17
作者 王猜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艺术教育以其自由把握、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真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把握事物形式的多样性。艺术审美教育与科学认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审美... 艺术教育以其自由把握、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真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把握事物形式的多样性。艺术审美教育与科学认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审美教育作为创造形式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从而去创造一个审美的物质文化世界。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提升个体素质,使个体素质走向全面协调、自由的发展,促进社会群体的和谐、有序和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和提高。艺术教育从教育学领域汲取各种经验、原则和方法,艺术教育又是一个跨地域、跨学术和跨科学的交叉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情操 艺术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活动 交叉学科 多样统一 意象世界 个体素质 科学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照相”的文化意味
18
作者 潘一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8,共3页
照相不仅是现代人生的一件乐事,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种乐趣。由于市场上相机的种类繁多和功能各异,已经使这个产品开发到了几乎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程度,因此我们今天出门、郊游、交友、聚会、敬老爱幼、自娱自乐等等一切活... 照相不仅是现代人生的一件乐事,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种乐趣。由于市场上相机的种类繁多和功能各异,已经使这个产品开发到了几乎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程度,因此我们今天出门、郊游、交友、聚会、敬老爱幼、自娱自乐等等一切活动都会经常性地携带一架相机,为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世界 《龙虫并雕斋琐语》 象征意义 视觉记忆 真实性 日常生活 艺术化生活 现代主义 现代生活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惠特曼与狄更生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黎明 钱晓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18-128,137,共12页
在并不悠久的美国诗歌史上,以一部《草叶集》著称的惠特曼(1819—1892)和一生留下一千七百七十五首短诗的狄更生(1830—1886)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某些评论家分别称他们为“美国诗歌之父”和“美国诗歌之母”。但两位大诗人并不相识,且互... 在并不悠久的美国诗歌史上,以一部《草叶集》著称的惠特曼(1819—1892)和一生留下一千七百七十五首短诗的狄更生(1830—1886)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某些评论家分别称他们为“美国诗歌之父”和“美国诗歌之母”。但两位大诗人并不相识,且互不影响,各走各的路。惠特曼有拥抱全人类的精神;终身隐居的狄更生却视发表诗作为拍卖灵魂,从来不愿向公众表明心迹,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诗歌创作 意象世界 狄更生 女诗人 上帝 生活态度 泛神论 思想感情 转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污染”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语言表述现实,必然要经过两个环节:一个是真实世界向意象世界过渡,一个是意象世界向语言世界过渡。过渡中出现的偏差也就是康德所谓的主体对客体的“增加或改变”。本文将“增加”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益的增加,这种增加可以理解为主体对... 语言表述现实,必然要经过两个环节:一个是真实世界向意象世界过渡,一个是意象世界向语言世界过渡。过渡中出现的偏差也就是康德所谓的主体对客体的“增加或改变”。本文将“增加”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益的增加,这种增加可以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整理工作;另一类是无益的增加,文中称之为“污染”。本文试图从语言身上寻找一些造成“污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真实世界 意象世界 语言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