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家卫的镜像美学与意象世界 |
任泓菥
张发松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2
|
善辨的眼睛——关于《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
杜瑞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3
|
东方文化和贾平凹的意象世界——评贾平凹的小说近作 |
王仲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
4
|
意象与日常的诗学重建——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与审美范式 |
关峰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象征—为电影构筑意象的世界 |
宇丹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7 |
1
|
|
|
6
|
诗化的生存体验——《野草》意象解读 |
张园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
7
|
来自世界本源的凝视:论美术电影中的静止肖像 |
刘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8
|
论影片《漂亮的女俘》中的形而上叙事与哲学意象 |
林珈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9
|
中国新诗“火”意象流变考略 |
仲立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
10
|
论叶朗的现代意象美学建构 |
简圣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
11
|
历史学:符号与意象的投射——史学现代化的精神契机与主体内蕴 |
丁峻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12
|
教师教学审美距离的内涵、作用及实现路径 |
孙嘉蔓
李如密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揭示王家卫电影台词的矛盾性与艺术性 |
綦雁
冯旭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4
|
“梦游”之古典美学特征探析 |
李斯斌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5
|
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抗日剧影像抒写的反思 |
苏米尔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6
|
诗论·诗材·诗史:唐诗学体系的多维建构 |
胡可先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7
|
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探究——评《艺术教育学》 |
王猜猜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18
|
审视“照相”的文化意味 |
潘一禾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9
|
论惠特曼与狄更生的诗歌创作 |
周黎明
钱晓霞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4
|
|
|
20
|
论语言“污染”问题 |
刘金海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