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效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
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述,总觉得美中不足。意象,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还有将意象同意境混同的情形。因此,对于诗的意象、意境比较地作出阐述,探讨诗歌意象、意境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就更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
意象
诗的
意境
意象与意境
论诗
外物
诗歌
意境
意境
的构成
“境”
意境
内涵
诗歌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象、意境审美范畴的历史演进
2
作者
李欣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4-69,共6页
意象与意境是一对姐妹范畴,它们的生成、发展、渗透和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考察它们的演进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发展特点。1 “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美学范畴,合成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窥意象而...
意象与意境是一对姐妹范畴,它们的生成、发展、渗透和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考察它们的演进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发展特点。1 “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美学范畴,合成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它的原始思想渊源实本于《易传·系辞》“立象以尽意”,系指卦象的制作及本质在“尽意”。古人把卦象视为人文之先,故刘勰《原道》云“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人文有别于日月山川天地自然之文,在于它是圣贤仰观俯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的产物,有主观神志意识存内,故构思时必先凝成意象,然后方能立象以尽意。刘勰正是依据此理,指出文学构思先是“神与物游”;及至两者交互为用,相与契合,始可“窥意象而运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意象与意境
美学范畴
中国美学史
观念形象
形象表达
象外
境象
易象
历代名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境”: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
被引量:
4
3
作者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2,共8页
近些年有学者将“意象”说成是美的本体范畴,提出“美在意象”或“美是意象”,这可能是对“意象”美学地位的过度抬高。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只是“意境”的初级形态,包含“意象”的“意境”只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或是书...
近些年有学者将“意象”说成是美的本体范畴,提出“美在意象”或“美是意象”,这可能是对“意象”美学地位的过度抬高。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只是“意境”的初级形态,包含“意象”的“意境”只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或是书画艺术和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范畴。“意境”是言志缘情、主文谲谏的中国古代诗歌以“象”表“意”的结晶。它虽然坚持主体的“意”与客体的“境”相融合,但重心在“意”不在“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审美特征。与西方再现主义文学作品创造的“形象”判然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学
本体范畴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歌意象及其运动的两种方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袁忠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53-60,共8页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人生宏深体验的最小载体单位。这种赋予诗歌以更大弹性与张力的意象功能的多向发挥,引起了诗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意象由此成为诗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运动方式
意象
组合
意象与意境
审美品格
包容性
本体
诗歌创作
表象
历史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
被引量:
5
5
作者
周先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32,共4页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周先慎关于古典诗歌的鉴赏,想谈两个问题:鉴赏的准备;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先谈第一个问题。这里讲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经验和人生素养方面的准备,二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点的...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周先慎关于古典诗歌的鉴赏,想谈两个问题:鉴赏的准备;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先谈第一个问题。这里讲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经验和人生素养方面的准备,二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点的了解和认识。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和
意境
思想感情
基本特点
陶渊明
意象与意境
音乐美
李清照
诗的
意象
生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和陶诗”二题
被引量:
2
6
作者
安熙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苏轼“和陶诗”在意象展开的方式上与陶诗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境界和意境层次上与陶诗是相通的 ;苏轼和陶不是“敛才就陶” ,他所追求的不止是诗歌艺术的完满 ,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完成。
关键词
和陶诗
意象与意境
敛才就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
被引量:
4
7
作者
贾方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3期19-23,共5页
89年后的中国水墨画,曾先后出现两股思潮:一是以回归文人画传统为指向的新文人画的兴起,一是以回归“现实主义新传统”为指向的歌颂模式的回潮。这两种完全相左的倾向,却产生于同一背景:新潮美术的式微。而新潮美术也正是他们共同针对...
89年后的中国水墨画,曾先后出现两股思潮:一是以回归文人画传统为指向的新文人画的兴起,一是以回归“现实主义新传统”为指向的歌颂模式的回潮。这两种完全相左的倾向,却产生于同一背景:新潮美术的式微。而新潮美术也正是他们共同针对的目标。然而两股思潮均未能给当代水墨预示出一个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水墨
中国水墨画
表现主义
新潮美术
表现型
现实主义
新文人画
意象与意境
表现性
传统水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粉》摄影出新意
8
作者
余快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1,共1页
北影新片《红粉》以其新颖的题材而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电影摄影艺术创作方面,大胆打破陈旧的摄影方式和用光方法,注重影片整体影调造型,使画面影调的浓淡灰暗与明亮光影交替变化,反映出影片时代和环境气氛,折映出人物心态,渲泄一种诗意...
北影新片《红粉》以其新颖的题材而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电影摄影艺术创作方面,大胆打破陈旧的摄影方式和用光方法,注重影片整体影调造型,使画面影调的浓淡灰暗与明亮光影交替变化,反映出影片时代和环境气氛,折映出人物心态,渲泄一种诗意的忧伤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粉
电影摄影艺术
影调
人物心态
影片
摄影方式
艺术创作
环境气氛
意象与意境
光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9
作者
张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共8页
"中华美学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尚未得到明晰的界定,而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我们...
"中华美学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尚未得到明晰的界定,而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我们结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进行理解和阐发。尝试从四个方面描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一是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为渊源,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有普遍性的感兴创作观念和宇宙生命感;二是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和谐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四是超越模仿现实的意象与意境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征。这里的尝试分析,只是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方面加以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感兴
真善美
感性与理性
意象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效刚
机构
甘肃庆阳师专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文摘
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述,总觉得美中不足。意象,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还有将意象同意境混同的情形。因此,对于诗的意象、意境比较地作出阐述,探讨诗歌意象、意境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就更有必要。
关键词
诗的
意象
诗的
意境
意象与意境
论诗
外物
诗歌
意境
意境
的构成
“境”
意境
内涵
诗歌
意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象、意境审美范畴的历史演进
2
作者
李欣复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4-69,共6页
文摘
意象与意境是一对姐妹范畴,它们的生成、发展、渗透和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考察它们的演进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发展特点。1 “意象”作为一个独立美学范畴,合成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窥意象而运斤”。它的原始思想渊源实本于《易传·系辞》“立象以尽意”,系指卦象的制作及本质在“尽意”。古人把卦象视为人文之先,故刘勰《原道》云“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人文有别于日月山川天地自然之文,在于它是圣贤仰观俯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拟诸形容、象其物宜的产物,有主观神志意识存内,故构思时必先凝成意象,然后方能立象以尽意。刘勰正是依据此理,指出文学构思先是“神与物游”;及至两者交互为用,相与契合,始可“窥意象而运斤”。
关键词
审美范畴
意象与意境
美学范畴
中国美学史
观念形象
形象表达
象外
境象
易象
历代名画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境”: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
被引量:
4
3
作者
祁志祥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2,共8页
文摘
近些年有学者将“意象”说成是美的本体范畴,提出“美在意象”或“美是意象”,这可能是对“意象”美学地位的过度抬高。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只是“意境”的初级形态,包含“意象”的“意境”只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或是书画艺术和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范畴。“意境”是言志缘情、主文谲谏的中国古代诗歌以“象”表“意”的结晶。它虽然坚持主体的“意”与客体的“境”相融合,但重心在“意”不在“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审美特征。与西方再现主义文学作品创造的“形象”判然有别。
关键词
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学
本体范畴
审美特征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歌意象及其运动的两种方式
被引量:
1
4
作者
袁忠岳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53-60,共8页
文摘
新时期诗歌审美品格的激变,是与各种新颖奇美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的创造相联系的。诗中之“象”已不仅仅是社会生活与自然景物在心波情湖中的映象单元,而且超时空地遨游于内外宇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合、理性与感性相突、主体与客体互化的人生宏深体验的最小载体单位。这种赋予诗歌以更大弹性与张力的意象功能的多向发挥,引起了诗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意象由此成为诗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运动方式
意象
组合
意象与意境
审美品格
包容性
本体
诗歌创作
表象
历史与现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
被引量:
5
5
作者
周先慎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32,共4页
文摘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周先慎关于古典诗歌的鉴赏,想谈两个问题:鉴赏的准备;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先谈第一个问题。这里讲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经验和人生素养方面的准备,二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点的了解和认识。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和
意境
思想感情
基本特点
陶渊明
意象与意境
音乐美
李清照
诗的
意象
生活体验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和陶诗”二题
被引量:
2
6
作者
安熙珍
机构
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基金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the research fund of Dankook Universityin 2 0 0 1.
文摘
苏轼“和陶诗”在意象展开的方式上与陶诗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境界和意境层次上与陶诗是相通的 ;苏轼和陶不是“敛才就陶” ,他所追求的不止是诗歌艺术的完满 ,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完成。
关键词
和陶诗
意象与意境
敛才就陶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
被引量:
4
7
作者
贾方舟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3期19-23,共5页
文摘
89年后的中国水墨画,曾先后出现两股思潮:一是以回归文人画传统为指向的新文人画的兴起,一是以回归“现实主义新传统”为指向的歌颂模式的回潮。这两种完全相左的倾向,却产生于同一背景:新潮美术的式微。而新潮美术也正是他们共同针对的目标。然而两股思潮均未能给当代水墨预示出一个光明前景。
关键词
现代水墨
中国水墨画
表现主义
新潮美术
表现型
现实主义
新文人画
意象与意境
表现性
传统水墨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粉》摄影出新意
8
作者
余快新
机构
湖南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31,共1页
文摘
北影新片《红粉》以其新颖的题材而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电影摄影艺术创作方面,大胆打破陈旧的摄影方式和用光方法,注重影片整体影调造型,使画面影调的浓淡灰暗与明亮光影交替变化,反映出影片时代和环境气氛,折映出人物心态,渲泄一种诗意的忧伤的氛围。
关键词
红粉
电影摄影艺术
影调
人物心态
影片
摄影方式
艺术创作
环境气氛
意象与意境
光影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9
作者
张晶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共8页
文摘
"中华美学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建设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尚未得到明晰的界定,而其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我们结合中国美学发展历程进行理解和阐发。尝试从四个方面描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一是以"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为渊源,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有普遍性的感兴创作观念和宇宙生命感;二是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三是理性与感性的动态和谐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四是超越模仿现实的意象与意境追求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征。这里的尝试分析,只是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方面加以理解的。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感兴
真善美
感性与理性
意象与意境
Keywords
Chinese aesthetic spirit
the perceptual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emotionality and rationality
imag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分类号
I01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吴效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意象、意境审美范畴的历史演进
李欣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意境”: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诗歌意象及其运动的两种方式
袁忠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漫谈古典诗歌的鉴赏(上)
周先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轼“和陶诗”二题
安熙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
贾方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红粉》摄影出新意
余快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
张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