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的内在性”之批判及其限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守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5,共7页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它之外的"对象"成了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海德格尔诉诸"此在"的"出—离"性,科耶夫则诉诸具有"主动性"和"否定性"的"欲望"。但只有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对象性活动",才真正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不过,对马克思而言,瓦解"意识的内在性"仅仅是工作的前提,如何变革既定社会状况和"使现实世界革命化",从而让"社会现实"和"事情本身"真实呈现,才是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的内在性 出一离 对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与历史之思——论科耶夫与马克思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及其路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唯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我思"。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活动不仅构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而且创造了人类历史。相对于个体性的欲望而言,社会性的生产更为本源。就此而言,马克思比科耶夫更为深入的触及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的内在性 我思 欲望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晓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上)有决定性开展的"同时代人",而这样的同时代人将特别包括海德格尔。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在于"意识"的存在特性,这种存在特性是通过主体性被规定的,从而现代形而上学作为"我思"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是以意识的内在性(Immanenz)来作为基本建制的。因此,对于意识或一般主体之内在性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便成为决定某种哲学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尺度。在这一主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积极"对话",将开启出一个从根本上超越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视域,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到真正深入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现代形而上学 意识的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