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邓娟 吕苗苗 刘欣荣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坚定全民信念、凝聚全民共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8—2024年收录的1276篇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坚定全民信念、凝聚全民共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8—2024年收录的1276篇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期刊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密度较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性质和概念界定,以及推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基于此,未来应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机构的联合研究,着重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域研究议题的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把握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研究现状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
作者 段俊霞 左建琴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ChatGPT是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多种算法以及多种模型的应用产品,具有资源整合、深度学习和人机交互的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ChatGPT促使教育主体更多样化、教育客体更主动化、教育内容更丰富化、教育方式更个性化、教育... ChatGPT是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多种算法以及多种模型的应用产品,具有资源整合、深度学习和人机交互的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ChatGPT促使教育主体更多样化、教育客体更主动化、教育内容更丰富化、教育方式更个性化、教育环境更免受时空限制。同时,ChatGPT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育深度、政治高度、情感温度带来了挑战。对此,为确保ChatGPT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增强ChatGPT使用者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让其学会提问和批判;加强“类ChatGPT”应用产品研发,完善反馈纠错系统;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多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人机协同教育,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类ChatGPT” 人机协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究
3
作者 丁惠炯 程曼曼 王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3,共3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引导各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共存的时代背景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尚存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引导各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共存的时代背景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尚存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期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教育实践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逻辑
4
作者 金志远 王怡涵 金爱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7,共3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区隔困境,应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层面,协同理论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区隔困境,应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层面,协同理论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协同育人提供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课程主体协同、课程价值协同和课程内容协同。在实践逻辑层面,要坚持以课程主体协同为前提、课程价值协同为关键、课程内容协同为落脚点,提高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协同育人 思政课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失调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学习态度探析
5
作者 周鹏生 《昌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期大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对学习态度规律的把握。形成和改变学习态度均与恢复认知协调关系密切,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理解铸牢教育中学习态度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探讨... 新时期大学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对学习态度规律的把握。形成和改变学习态度均与恢复认知协调关系密切,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理解铸牢教育中学习态度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探讨大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和问题表现在: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存在较高期待,但学习成效面临挑战;大学生的行为与认知之间尚未达到完全统一;大学生急于摆脱学习态度消极的状态,但缺少有效的激励方法。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一要引导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中缩小期待和学习成效之间的差距;二要引导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三要激发大学生内在的需求,防止过度依赖外在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认知失调理论 学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白琼英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2,共2页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合格公民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有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课余以...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合格公民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有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课余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行为和政治参与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教育 主体意识教育 权利意识教育 法治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团学组织促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耦合关联、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基于政治心理学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焦伟 陈华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1,共8页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和前沿阵地。政治心理学认为,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存在内在的渐次递增关系,并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外化为稳定的政治行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中华...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和前沿阵地。政治心理学认为,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存在内在的渐次递增关系,并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外化为稳定的政治行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学校课堂、校园文化和校外实践三个育人场域嵌入各民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进而实现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过程。因此,本文以团学组织为研究视角切入,以政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厘清团学组织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治心理逻辑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认同教育、情感认同教育和行为认同教育三方面构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三重团学进路,以期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团学组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政治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3
8
作者 靳晓繁 刘惠珊 邹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70,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基于综合性视角探究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阐述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生成的时代背景、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发挥国家安全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基于综合性视角探究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阐述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生成的时代背景、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发挥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建构作用。针对目前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以期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探究
9
作者 孟洋洋 张丽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对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一体化路径进行积极探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意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海洋空间资源”为例
10
作者 姚洁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8-5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明确战略部署。本文以“海洋空间资源”为例,将“人海协调观”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明确战略部署。本文以“海洋空间资源”为例,将“人海协调观”作为主线,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研读德育文本,理解德育要求;梳理德育素材,形成德育契机;营造德育氛围,促进德育落实以及设计开放性作业,检测德育成效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意识教育 高中地理 德育渗透 海洋空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优化策略研究
11
作者 刘彩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网络安全意识作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与重要构成,是强化全民网络安全素质、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着力方向。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参与的重要群体,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维护网络安... 网络安全意识作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与重要构成,是强化全民网络安全素质、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着力方向。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参与的重要群体,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思想意识、责任情感与自觉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价值理念,是维护网络空间环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优化策略,以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守正与创新
12
作者 刘远杰 吴杰凤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9-18,26,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当前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首要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相关研究日趋丰富和深化,总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突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象性聚焦;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语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鲜明主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当前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首要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相关研究日趋丰富和深化,总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突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象性聚焦;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语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鲜明主题;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范式初步形成,“自上而下”的研究逻辑是主导。辩证地看,这三个特点同时也隐藏着研究视域、主题与内容、研究逻辑与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展望未来,以党的二十大为历史新起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应承前启后,守正创新,逐步突破既定的对象与框架局限,超越“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的视角,迈向“中国疆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多样性教育场域的对象性和框架建构;积极回应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体系和中国自主性教育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新时代诉求,在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传统基础上,逐步拓宽研究主题与内容,形成更为全面、宏大的知识视域与理论想象,创新研究逻辑与方法,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新特征、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以新方法、新技术,深化更为具体的问题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知识和智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民族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以宁夏吴忠市滨河中学为例
13
作者 吴启迪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144-146,共3页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详细阐述了吴忠市滨河中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成效,即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地区民族工作相融合,与学校党建相融合,与学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与...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详细阐述了吴忠市滨河中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成效,即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地区民族工作相融合,与学校党建相融合,与学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工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调查研究
14
作者 仲文丹 韩仁美 彭冲 《职业》 2024年第24期73-76,共4页
青少年阶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技工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技工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包括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 青少年阶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技工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技工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包括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旨在探索技工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技工院校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现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进展与前瞻
15
作者 涂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梳理回顾近年来国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文献,学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本质、价值意蕴、教育主客体、评价体系、载体融入、育人模式、困境与对策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深耕,成果颇丰。但也存在基础理论... 梳理回顾近年来国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文献,学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本质、价值意蕴、教育主客体、评价体系、载体融入、育人模式、困境与对策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深耕,成果颇丰。但也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未能体系化阐释、研究方法拘囿、研究对象偏颇、教育实践观照缺乏等不足。今后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夯实根基;强化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融合、多方法互嵌;拓宽研究对象,注重整体性;注重实践育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研究进展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时代机遇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苑冰杰 孙钰航 李红军 《改革与开放》 2024年第19期58-65,共8页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全媒体体系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又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切实需要,二者有着内在的耦合性。全媒体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全媒体体系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又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切实需要,二者有着内在的耦合性。全媒体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迎来了教育方式时代革新、教育载体全息融合、教育主体全员联动的机遇。高校应通过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创新多元教育载体、实现多方联动的方式,有效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效果,汇聚起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识教育与德育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希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6期24-27,共4页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无一不是受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既包括有意识教育,也包括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无一不是受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既包括有意识教育,也包括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辩证统一。 无意识概念最先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不能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见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第270页)。这种心理活动虽然不被人所知,却能导致人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教育 意识教育 弗洛伊德 教育 社会环境 社会无意识 大学德育 道德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 意识和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秦晓华 李辽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5,共4页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的国家安全观从传统安全观转变为新的综合安全观,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形成了以传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为主,非传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为补充的...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的国家安全观从传统安全观转变为新的综合安全观,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形成了以传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为主,非传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为补充的格局。为了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各种法律制度,采取了军事训练、课堂教育、各类宣传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历史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忧患意识教育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景峰 匡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忧患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的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丹娃 李春雪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从口号走向全民实质参与的前提。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还很薄弱,政府对生态...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从口号走向全民实质参与的前提。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还很薄弱,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存在问题、社会生态意识不强、公民生态意识的教育不够。在这些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应该为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水平做出相应的工作,同时也对公民自我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公民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