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结构解码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铭杰 刘燕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2,共7页
解码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结构,是将消费主义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继而运用意识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其内部构成要素。通过分析发现,消费主义内含了四种要素:作为认知解释要素的消费时代丰裕景象、作为价值信仰要素的拜物教观念... 解码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结构,是将消费主义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继而运用意识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其内部构成要素。通过分析发现,消费主义内含了四种要素:作为认知解释要素的消费时代丰裕景象、作为价值信仰要素的拜物教观念、作为实践意志要素的异化消费以及作为外围观念要素的相关意识形式。其中,拜物教观念是消费主义显露负面影响的症结,而充当外围观念要素之一的扩大内需消费政策,则使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一国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从而让消费主义表现出特殊的经济价值。因此,应该客观认识消费主义,特别是在消费主义批判的问题上要坚持靶向批判,即批判既要弄清“靶子”划定界限,又要找准“靶心”明确目标,以防一味否定的批判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意识形态结构 靶向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意识形态结构理论的泛娱乐主义透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豆勇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5,共10页
基于国内外相关意识形态结构研究理论可知,泛娱乐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要包含了三个维度,即知识维度的智能时代自由时间、价值维度的资本拜物教、实践维度的异化娱乐以及相互关联的边缘观念意识形式。其中,资本拜物教是泛娱乐主义产... 基于国内外相关意识形态结构研究理论可知,泛娱乐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要包含了三个维度,即知识维度的智能时代自由时间、价值维度的资本拜物教、实践维度的异化娱乐以及相互关联的边缘观念意识形式。其中,资本拜物教是泛娱乐主义产生的根源,作为泛娱乐主义边缘观念之一的休闲娱乐消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泛娱乐主义客观上产生了经济效益。在透析泛娱乐主义时,应坚持客观性原则,既要划清界限,又要明确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拜物教 泛娱乐主义 意识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维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冰 刘颀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话语权的生成和构建遵循一定的逻辑,其核心机制生发于意识形态内部结构。意识形态内部结构由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行动策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需要针对这三个要素精准发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 话语权的生成和构建遵循一定的逻辑,其核心机制生发于意识形态内部结构。意识形态内部结构由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行动策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需要针对这三个要素精准发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夯实话语权的思想基础,以价值的道义性和正当性铸牢话语权的价值根基,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话语权的实践支撑,在三者协调统一、动态平衡中实现话语权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结构 话语权 认知解释维度 价值信仰维度 行动策略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叙事的闭合机制——叙事学中“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然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在叙事话语中包含着一种闭合机制,它由情节闭合和叙述形式的闭合两方面构成。情节的闭合在于,因果机制使事件不依赖于外部现实而在情节整体中获得意义;叙述的闭合在于,叙述行为的层级化使进入文本的话语形成内部的对话性,从而造成了&qu... 在叙事话语中包含着一种闭合机制,它由情节闭合和叙述形式的闭合两方面构成。情节的闭合在于,因果机制使事件不依赖于外部现实而在情节整体中获得意义;叙述的闭合在于,叙述行为的层级化使进入文本的话语形成内部的对话性,从而造成了"自身指涉"的封闭效果。叙事的闭合机制把叙事文本变成一个意义充实的封闭体,造成了一种自身完满的假象,这是叙事学理论中"结构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闭合 结构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金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新时期中后期小说在解构性写作姿态的背后潜藏着无所不在的“结构”意识形态。它以对启蒙叙事的消解,放弃了对人的理性化和感性诗意化的整合。人的生存过程和场景被纳入“结构”中,人的具体性、复杂性被个体无法把握的“结构”所控制,... 新时期中后期小说在解构性写作姿态的背后潜藏着无所不在的“结构”意识形态。它以对启蒙叙事的消解,放弃了对人的理性化和感性诗意化的整合。人的生存过程和场景被纳入“结构”中,人的具体性、复杂性被个体无法把握的“结构”所控制,成为话语、权力和社会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结构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骆正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从1976年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经济逐渐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此后,中国人民逐渐告别了"广场政治",重新回归世俗生活。经济体制的变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基层群众微观的经济、政... 从1976年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经济逐渐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此后,中国人民逐渐告别了"广场政治",重新回归世俗生活。经济体制的变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基层群众微观的经济、政治行为得到凸显,社会结构不断向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方向演变。这种演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由单一僵化向灵活多元转变,政治结构由中央集权向有限分权转变,阶层结构由两个阶级向复杂阶层转变,意识形态结构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意识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以学术范式、方法、批评实践为切入点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8,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范式中介 理论枢纽 中国折叠 形式结构意识形态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