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问题导向——评《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1
作者 吴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凝聚力量和引领方向的重要方面。立足新时代,思考意识形态的理论本质及其实践依据,是学界必须回应的重要课题。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的《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是一部... 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凝聚力量和引领方向的重要方面。立足新时代,思考意识形态的理论本质及其实践依据,是学界必须回应的重要课题。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的《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是一部探讨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力作。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特别是勇于站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敢于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理论与实践 意识形态斗争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建设 凝聚力量 引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意蕴
2
作者 邢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9,共14页
从哲学图景分层次、针对性、系统性地探究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内蕴的方法论是个崭新的研究范式,生动诠释了哲学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图景分层次、针对性、系统性地探究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内蕴的方法论是个崭新的研究范式,生动诠释了哲学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表征为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与革命性三个“有机统一”;也具有意识形态领域哲学方法论的特殊性,表征为辩证性、人民性、实践性等“三大品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阐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思想是什么、怎么看的世界观、历史观问题;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指导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及认识论等“三论一法”哲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理论 哲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世虎 赵建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0,共3页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他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都给予了充分的表达。系统分析和探讨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意识形态理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永平 刘晓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共5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家的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一个合逻辑性与合历史性相统一的过程:霍克海默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这一论点,马尔库塞加以完善,至早期哈贝马斯却得出了资本主义统治合法化这一结论。法兰克福学派陷入理论误区,原...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家的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一个合逻辑性与合历史性相统一的过程:霍克海默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这一论点,马尔库塞加以完善,至早期哈贝马斯却得出了资本主义统治合法化这一结论。法兰克福学派陷入理论误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区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异同,在于他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但是他们的观点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大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哈贝马斯 合法性 科学技术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文化产业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包毅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列宁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点是:批判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者的机械论观点,突出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对意识形态作中性化理解。其不同点是:对意识形态存在领域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哲学基础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解不同... 列宁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点是:批判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者的机械论观点,突出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对意识形态作中性化理解。其不同点是:对意识形态存在领域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哲学基础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形成路径的理解不同。从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中得出的启示是: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异端学说";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既要重视政治层面,又要重视文化层面;既要重视意识形态灌输,又要重视培育群众的自我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葛兰西 意识形态理论 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价值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8
7
作者 马立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意识形态开始成为真正的哲学命题和科学的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具有不为岁月所湮灭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在当今时代,意识形态不但...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意识形态开始成为真正的哲学命题和科学的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具有不为岁月所湮灭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在当今时代,意识形态不但没有终结反而更加活跃和复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深入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把握精神,探寻规律,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价值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精髓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永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全面理解和认识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性,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7
9
作者 朱彦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等四个问题研究状况的探讨与分析,获得以下观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等四个问题研究状况的探讨与分析,获得以下观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否定性概念;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有虚假性、无意识性和阶级性;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中的人类观念和对观念的经济学分析——对诺斯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 被引量:5
10
作者 宗兆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26,共8页
经济理论忽视对人类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由来已久 ,认识人的观念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是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将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解决经济学理论中“... 经济理论忽视对人类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由来已久 ,认识人的观念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是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将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解决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与“全面人”冲突的关键。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正确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但他未说明社会何以获得一个节约国家组成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的有正面作用的意识形态。本文即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和过程 ,正确、有效地把个人的观念整合成一个社会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斯 意识形态理论 经济学 人类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永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0,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生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宏观意识形态与微观意识形态的关系,混同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功能,并带有明显的扩展意识形态研究视阈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理论的视境:传媒作为权力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之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知常 彭海涛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1,共4页
本文对西方传媒批判理论中的重要学派———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阐释与探析 ,尤其是对这一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葛兰西。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阿尔都塞 葛兰西 传媒批判理论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云霞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6,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理论的契合、互补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崇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9,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承担主体、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契合与互补。对两种意识形态理论契合与互补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借鉴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成功适用的地方。借鉴的同时必...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承担主体、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契合与互补。对两种意识形态理论契合与互补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借鉴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成功适用的地方。借鉴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以下方面成功地实现了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及其建设;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展示的方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批判地吸收是对待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 契合 互补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仓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3期4-14,共11页
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思想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变动规律,强调了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了思想文化的阶级性和思想领域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为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思想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变动规律,强调了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了思想文化的阶级性和思想领域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当代中国,应该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地位,把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意识形态理论看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产业运作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潇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运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本文解析了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产业链条和意识形态运作。笔者发现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包括模式研发、模式分销和本土化改编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翻拍、改编有涉及意识形态方... 运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本文解析了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产业链条和意识形态运作。笔者发现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包括模式研发、模式分销和本土化改编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境外电视模式在中国的翻拍、改编有涉及意识形态方面,在意识形态接收和意识形态重构之后,中国生产者对境外电视模式的改编形成了意识形态混杂的产品,这是重要的传播学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电视模式 产业运作 意识形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涵摄社会历史观的进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所涉猎的命题和范畴。其次,阐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及作用,侧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节点。再次,确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复次,探明社会生活本质及其相关范畴,重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的问题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延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在强调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对社会结构的把握中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革新中加强党的领导,在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讲求方法,在加强意识形态工...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在强调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对社会结构的把握中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革新中加强党的领导,在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讲求方法,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时强调为中心工作服务。他的这些观点对当代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意识形态理论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冰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方法论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假性,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相。马克思认为,要实际地超越意识形态,就...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方法论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假性,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相。马克思认为,要实际地超越意识形态,就必须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铲除产生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这种批判。但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再局限于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探索意识形态发挥功能的运作机制。这种理论转变也表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之中,他们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重心从"知"转移到"行"上,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旨趣主要是揭示意识形态的操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内容批判 形式揭示 意识形态理论 历史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