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统一性--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秦志龙 王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6,共7页
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统治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构成后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中,"虚假意识"之虚假性不仅指作为意识形态具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同时也指... 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统治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构成后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中,"虚假意识"之虚假性不仅指作为意识形态具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同时也指意识形态一般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的虚伪性;"阶级意识"从根本上揭示了意识形态一般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内容,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与革命阶级的意识两种类型;"统治思想"凸显了特定时期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并没有在统治阶级的思想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简单划等号;"观念上层建筑"形象地勾勒出意识形态一般在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位置,阐明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在此种"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结合的视阈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便能获得统一性理解而不是被任意肢解阉割。我们不能把原典作家对意识形态具体的殊相批判与对意识形态一般的共相揭示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阶级意识 意识形态一般 意识形态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与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岳杰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厘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是开展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特拉西最早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阐释;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结构主义者等对... 厘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是开展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特拉西最早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阐释;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结构主义者等对意识形态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概念 思想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苏联教科书式阐释:缘起与流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秀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6,共8页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范畴;而基于1920-30年代的"体系之争"所确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命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苏联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志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进入汉语世界时发生了"扩大式变形",构成了毛泽东认识理解这一概念的语义和思想背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初步解读、延伸解读和综合解读三个阶段,并依循"精神现象与实践活动&qu...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进入汉语世界时发生了"扩大式变形",构成了毛泽东认识理解这一概念的语义和思想背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初步解读、延伸解读和综合解读三个阶段,并依循"精神现象与实践活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等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哲学认识论、社会功能论和革命实践论层面的多重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概念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建设中对“西马”思想方法的反思与借鉴——以“意识形态概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要返本开新。首先是必须返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本,批判地检视作为一种新资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其次返文学之本,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具有"审美性"的文...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要返本开新。首先是必须返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本,批判地检视作为一种新资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其次返文学之本,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具有"审美性"的文学文本之上,而不是过于宽泛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中有着丰富的可资借鉴、可供"开新"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建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概念 返本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确立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烨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1,共3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 确立 历史考察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俊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使意识形态概念获得了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也为学者们研究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新路径。近代启蒙理性为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科学认识的保障,而拿破仑开创了意识形态概念的贬义史,德国古典哲...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使意识形态概念获得了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也为学者们研究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新路径。近代启蒙理性为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科学认识的保障,而拿破仑开创了意识形态概念的贬义史,德国古典哲学则使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了历史哲学的框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主要有4种方式:虚假的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以及一系列由日常风俗、行为和信仰所构成的传统的象征形式和价值观。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理论在理性与价值批判两个维度获得了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四个维度
8
作者 郝玥 刘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上层建筑论、虚假意识论、阶级意识论和文化载体论构成了学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语境中,“上层建筑论”将意识形态看作一种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上层建筑,它作为社会总体中的一个特殊层级,与另... 上层建筑论、虚假意识论、阶级意识论和文化载体论构成了学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语境中,“上层建筑论”将意识形态看作一种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上层建筑,它作为社会总体中的一个特殊层级,与另一更具决定意义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由后者所决定;“虚假意识论”则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虚假意识”,其颠倒性与虚幻性本质上根源于唯心史观;“阶级意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意识形态作为特定阶级为维持自身地位和表达阶级利益的思想媒介;“文化载体论”形象地勾勒出意识形态在人类处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把原典作家对意识形态概念本质的多维性与对意识形态具体的一维否定性相混淆,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意识形态概念 多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探究——以“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编译体”的传播与接受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秀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大致可分为"领袖体"、"教科书体"和"编译体"三种基本传播形式。本文拟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的传播与接受为例,致力于梳理其中的第三种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大致可分为"领袖体"、"教科书体"和"编译体"三种基本传播形式。本文拟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1949—1979)的传播与接受为例,致力于梳理其中的第三种话语体系,也即"编译体"的传播史。所涉及的传播载体包括这一时期(1949—1979年间)中文1版的斯大林著作、列宁著作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选集》、《全集》和各类主要单行本。以期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在其中的译法的流变,管窥这一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中国化 编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一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笑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7,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范畴,到目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要搞清楚意识形态这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范畴,到目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要搞清楚意识形态这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就必须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主要文献支撑,以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三个最基本层次,虚假的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四个本质特征:阶级性、实践性、继承性和独立性。进而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才是研究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批判 哲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