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介事件与当前意识形态构建新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一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构建意识形态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大众媒介亦是意识形态构建的主要场域。技术进步催生新的媒介形态、媒介功能,形成新的传播环境,带来意识形态构建的趋势性变化。新媒介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意识形态性的载体。由于意识... 构建意识形态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大众媒介亦是意识形态构建的主要场域。技术进步催生新的媒介形态、媒介功能,形成新的传播环境,带来意识形态构建的趋势性变化。新媒介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意识形态性的载体。由于意识形态构建与新媒介之间存在的技术路径关联性、文本信息关联性和实现工具关联性,在新媒介情境下,意识形态构建出现了感性化、多场域和博弈化三大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事件 新媒介事件 意识形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民族精神创新 被引量:3
2
作者 宇文利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5,共7页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的充实和引领。民族精神的传统为特定场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精神渊源,其培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创新也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把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抓好二者的共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意识形态构建 民族精神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吕氏春秋》意识形态构建的尝试与中断
3
作者 李国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6,共3页
《吕氏春秋》形成于秦即将统一天下之时,该书试图通过整合先秦诸子思想来为即将到来的政治大一统做思想上的统一,是一次意识形态构建的尝试。秦王朝建立后,对《吕氏春秋》的弃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构建问题上尚不具自... 《吕氏春秋》形成于秦即将统一天下之时,该书试图通过整合先秦诸子思想来为即将到来的政治大一统做思想上的统一,是一次意识形态构建的尝试。秦王朝建立后,对《吕氏春秋》的弃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构建问题上尚不具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构建 文化整合 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及构建理论内涵探讨
4
作者 李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制度及实践的观点论述是马恩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塑新社会的“主人”: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乡村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娅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5,共8页
形塑新社会的“主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乡村意识形态构建工作的明确主题。在“解放”与“翻身”的历史逻辑、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构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导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以大众化的参与方式和艺术化... 形塑新社会的“主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乡村意识形态构建工作的明确主题。在“解放”与“翻身”的历史逻辑、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构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导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以大众化的参与方式和艺术化的承载形式为特点的乡村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日渐其效,社会价值观转型的后续影响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构建 乡村 社会转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意识形态建设过程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苏超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9,共8页
过程逻辑是分析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按过程逻辑可分为意识形态构建、传播、认同三个环节。在意识形态构建环节,列宁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构... 过程逻辑是分析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按过程逻辑可分为意识形态构建、传播、认同三个环节。在意识形态构建环节,列宁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意识形态"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构建的目标和方法;在意识形态传播环节,列宁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采用"灌输"的传播法;在意识形态认同环节,列宁认为执政党必须取得执政实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过程逻辑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构建 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认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9
7
作者 涂秋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并非简单等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但民主党派又应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及各自的理据 ;进而提出民主党派现阶段的总体指导思想为“三个坚... 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并非简单等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但民主党派又应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及各自的理据 ;进而提出民主党派现阶段的总体指导思想为“三个坚持” ,即 :坚持代表各自所属社会阶层广大群众的具体利益 ,坚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坚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最后探讨民主党派的意识形态构建及应涵盖的三个问题 :知识分子的价值系统 ,中等阶层的利益诉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指导思想 “三个坚持” 意识形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评《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 被引量:2
8
作者 宗晓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7-I0008,共2页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道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论及实践范式,也是优良传统继承与弘扬的途径。在华夏文明、民族信念、社会礼仪等众多层面,道德都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内核。老子思想则是"内核中的内核",它成于先秦,影响深远,一定...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道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论及实践范式,也是优良传统继承与弘扬的途径。在华夏文明、民族信念、社会礼仪等众多层面,道德都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内核。老子思想则是"内核中的内核",它成于先秦,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世朝代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构建,并衍生出中国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教育 社会礼仪 老子思想 华夏文明 先秦道家 意识形态构建 继承与弘扬 理论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图式”的生成机制与表意逻辑——对20世纪40-70年代鲁迅图像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85,共11页
20世纪40-70年代(1942-1976)①,鲁迅是唯一一位被不断推崇和反复阐发的现代作家,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地位。对鲁迅的宣扬和纪念无论是出于新的意识形态构建所需,还是政治运动的强烈诉求,都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的革... 20世纪40-70年代(1942-1976)①,鲁迅是唯一一位被不断推崇和反复阐发的现代作家,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地位。对鲁迅的宣扬和纪念无论是出于新的意识形态构建所需,还是政治运动的强烈诉求,都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的革命性和政治性被空前突显和强化,鲁迅甚至成了能够"随物赋形"的政治符号。彼时美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图像就是这一政治符号的视觉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随物赋形 意识形态构建 政治符号 生成机制 视觉呈现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