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资本逻辑是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基础,其在现代性场域中演变为更具诡辩色彩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以...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资本逻辑是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基础,其在现代性场域中演变为更具诡辩色彩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着眼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范畴,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线,把人的现代化置于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人的逻辑克服资本的逻辑,实现对西方现代化及其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开启了新时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逻辑 西方式现代化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资本的视觉叙事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3
2
作者 邓伯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现代消费社会,随着表意图谱在视觉经验处的集结,图像借助视觉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占领,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制于图像逻辑的规制,图像就此完成其资本身份的社会性建构。在本质上讲,图像资本不是图像本身,而... 在现代消费社会,随着表意图谱在视觉经验处的集结,图像借助视觉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占领,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制于图像逻辑的规制,图像就此完成其资本身份的社会性建构。在本质上讲,图像资本不是图像本身,而是一种以图像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像资本通过制造“假象”意识形态,激活人们的伪欲望结构,为资本的剩余价值增殖提供源源不断的伪消费驱动。图像资本通过将影像编织成被隔离的“景观”意识形态世界,进而把资本意识形态统治纳入到无意识控制之中。图像资本通过对非实在的象征性的结构化“符号”意识形态的控制,来完成隶属于资本的能指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过程。图像资本开启了意识形态直接物化的大门,建构了比现实还真实的超真实“场境”意识形态,使受众自愿地投入到资本意识形态的逻辑框架之中。从“假象”到“景观”、到“符号”再到“场境”,验证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对于图像资本意识形态依然具有持续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图像资本 视觉叙事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昕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因受到特定的阶级意志、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利用人们在数字技术中所获得的自由、共享、便捷等情感体验,在数字化生产中制造劳动解放幻象。他们试图塑造技术主义观念... 因受到特定的阶级意志、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利用人们在数字技术中所获得的自由、共享、便捷等情感体验,在数字化生产中制造劳动解放幻象。他们试图塑造技术主义观念以增进数字劳动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同时使后者在无意识中遭受数字资本的剥削与奴役。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实质在于为数字资本加剧对数字劳动者更加深入、广泛的剥削开辟道路,进而强化资本对劳动全方位的统治权力,也进一步激化了私有化与更充分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有准确识别和科学把握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表现、实质、危害等基础性问题,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虚假性,并最终落脚于现实的生产关系批判,才能明确数字时代人类意识形态的重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劳动 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批判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反思——“人机关系”视野中的批判向度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聪 张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共8页
当人工智能可能进化出人类历史上不可比拟的"自主性"技术维度时,这种"自主性"在学界引起的迷惑并不仅仅是对它所激起的新一轮"技术异化"的批判能够化解的,稍加不慎的"祛魅"路向便可能会导致对... 当人工智能可能进化出人类历史上不可比拟的"自主性"技术维度时,这种"自主性"在学界引起的迷惑并不仅仅是对它所激起的新一轮"技术异化"的批判能够化解的,稍加不慎的"祛魅"路向便可能会导致对技术异化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从一个极端趋向另一个极端。"人机分离"的吊诡逻辑在揭穿"人奴役人"的合理化阴谋的同时却又可能使得"机器奴役人"的合理化辩护死灰复燃,不加反思地承认"人机关系"历史认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很难在思想上真正超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总体性边界。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教训向我们今天做好人机关系中意识形态批判工作提出了更加严肃且紧迫的要求——对"意识形态"批判的批判和对"人机关系"反思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技术异化 人机关系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演变脉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曦珍 何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三大环节及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伟 杨振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9,共10页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以往意识形态的批判,构建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新意识形态样态,体现了批判视阈下的建构逻辑。这一理论蕴含的方法论启示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应当遵循三个环节,即从明确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立场到掌握意...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以往意识形态的批判,构建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新意识形态样态,体现了批判视阈下的建构逻辑。这一理论蕴含的方法论启示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应当遵循三个环节,即从明确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立场到掌握意识形态批判的话语权,从揭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到还原被批判对象的利益本性,从消解原有意识形态的幻象到确立新的意识形态规范。深入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论,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要义,也为推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基本环节 建构逻辑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形而上学、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化路径——以《资本论》对拜物教观念的剖析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召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0,共6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诸种拜物教观念进行了剖析,尤其是对"三位一体的公式"中内蕴的拜物教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在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视野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根本错误在于,他们被拜物教观念束...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诸种拜物教观念进行了剖析,尤其是对"三位一体的公式"中内蕴的拜物教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在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视野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根本错误在于,他们被拜物教观念束缚了头脑,混淆了作为"物质内容"的生产资料与作为"社会形式"的资本,把具有独特性(具体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化(抽象化)了,把具有历史(暂时)性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化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同时就是对形而上学、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体现——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是其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化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理论 拜物教观念 形而上学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何以实现——《资本论》及其手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链接式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燕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5,81,共7页
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作链接式解读,将呈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 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作链接式解读,将呈现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存在论革命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观念进行了由表及里的链接式批判,为《资本论》中对诸类拜物教观念批判的全面展开铺平了道路。《资本论》对诸类拜物教观念的批判清晰地呈现出双重维度,标志着马克思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对意识形态批判存在论革命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存在论 商品 货币 资本 拜物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一个新的支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大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他者理论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齐泽克 马克思主义 商品拜物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解释学视域内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金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0,共6页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马克思主义那里分别表现为总体性批判、微观文化批判和话语政治批判三种形态。这三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忽略了理解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学视角和实践、批判的维度,因而导致了各...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马克思主义那里分别表现为总体性批判、微观文化批判和话语政治批判三种形态。这三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忽略了理解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学视角和实践、批判的维度,因而导致了各自的理论困境和理论局限性。实践解释学视域内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坚持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学视角和实践的批判视角,超越了以上三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批判 微观文化批判 实践解释学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的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放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6,共7页
福柯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复杂关系。他基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方法,从历史的矛盾、断裂和缝隙中开掘出了一系列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他对于西方的现代理性、意识形态的质疑和批判,具有惊世骇俗的思想震撼力和理论穿... 福柯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复杂关系。他基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方法,从历史的矛盾、断裂和缝隙中开掘出了一系列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他对于西方的现代理性、意识形态的质疑和批判,具有惊世骇俗的思想震撼力和理论穿透力,并拓展出一种既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又明显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正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社会关系主要归结为镜像关系,又有它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意义——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9,共6页
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汤普森看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意识形态的论战概念、意识形态的副现象概念、意识形态的潜在概念。阿尔都塞则把马克思思想的变革划分为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由此认为... 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汤普森看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意识形态的论战概念、意识形态的副现象概念、意识形态的潜在概念。阿尔都塞则把马克思思想的变革划分为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由此认为,马克思实现了"认识论的断裂"。巴利巴尔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又主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或者说拜物教批判)实则就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上述三位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启示我们,只有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实践唯物主义重建
14
作者 张永庆 祝莉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蒂纳 意识形态批判 反讽 “世界历史” 世界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
15
作者 程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3,2,共7页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 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具有实质性意义,意识形态批判充分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人的自由解放的理念是通过与各种抽象的人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斗争而逐渐确立起来并获得其独特性内涵的。人的自由解放的真实内涵就是现实的个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是要确定对人的自由解放的现实条件与现实途径。在批判意识形态理论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确立起了"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解放 思维方式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及构建理论内涵探讨
16
作者 李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制度及实践的观点论述是马恩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与无产阶级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分析
17
作者 彭冰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3,共5页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卢卡奇主张物化批判,葛兰西坚持对文化的领导权,柯尔施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批判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发挥政党在意识形态批判中的作用。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无产阶级革命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德纳反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18
作者 郭世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2,共6页
如何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语言分析和批判哲学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于以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形态的话语特征... 如何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语言分析和批判哲学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于以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形态的话语特征和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机制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文.古尔德纳在这个课题上的主要探索成果,并基于理性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文·古尔德纳 反思的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全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共4页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考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前期的意识形态批判,另一个是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时期所谈论的话题、所指向的目标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现代社会问...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考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前期的意识形态批判,另一个是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时期所谈论的话题、所指向的目标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现代社会问题展开的,因而可以看做是对现代性矛盾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市民社会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中的数字劳工形象、叙事与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一鸣 史可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2-57,共6页
数字劳工是资本家在数字时代为了加速生产,增加资本的再积累和私有财产,利用数字技术对劳动力剥削制度的升级。劳工的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打破,在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监控下他们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给予了劳动,生命在数字时代仅仅作为生存... 数字劳工是资本家在数字时代为了加速生产,增加资本的再积累和私有财产,利用数字技术对劳动力剥削制度的升级。劳工的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打破,在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监控下他们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给予了劳动,生命在数字时代仅仅作为生存而存在。劳工的处境、遭遇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意识形态话语有着无可回避的连结,劳工形象一直是电影艺术和创作者对现实关注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工 意识形态话语 技术监控 剥削制度 意识形态批判 现实关注 数字时代 时间与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