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定位和建构路径——基于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契合性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亮 王彩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5,共6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的存量基础之上提出并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的存量基础之上提出并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性、先进性、科学性。从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来看,随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在阶层结构、利益诉求和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需要通过建构"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二者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定位。结合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的有效建构,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下,从构建"主体吸纳型意识形态"、探索"利益融合型意识形态"和培育"价值包容型意识形态"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积极稳妥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发展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主体吸纳意识形态 利益融合意识形态 价值包容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国治理型意识形态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意识形态功能出现了由革命向治理的重大转型。治理型意识形态从内在构成要素上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功能互动:方法层面的认知行为与诚信合作,规则层面的规则制度与效率稳定,信仰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意识形态功能出现了由革命向治理的重大转型。治理型意识形态从内在构成要素上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功能互动:方法层面的认知行为与诚信合作,规则层面的规则制度与效率稳定,信仰层面的价值理念与认同忠诚。治理型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高效的治理资本,能够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内生供给机制,在微观上吸纳多元治理主体,在中观上协调多元社会阶层,在宏观上整合多元价值观念,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提供持久的稳定机制与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意识形态 结构 功能 供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迎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4-27,89,共4页
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展开的意识形态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式展开的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和以赋予群众实践合规律的目的性的方式展开的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历程是... 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展开的意识形态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式展开的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和以赋予群众实践合规律的目的性的方式展开的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历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化为开端经学术化再到生活化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追求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要克服"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的倾向,走出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化困境"。面向生活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型 学术 面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