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家庭——以《嘉莉妹妹》为例 |
周敏
杨子靖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2
|
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
仰海峰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3
|
电影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彭砚淼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4
|
在解析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读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宋玉波
张智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2 |
1
|
|
5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再生产视阈中的政治学话语——阿尔都塞对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种尝试 |
凌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论《土生子》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薛玉凤
|
《外语研究》
|
2004 |
5
|
|
7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个概念的四维思考 |
吴永生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阿尔都塞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艾蒂安·巴里巴尔
吴子枫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3 |
8
|
|
9
|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 |
陈炳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15
|
|
10
|
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 |
王列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9
|
|
11
|
“心智模型”与“国家形象”:基于电影症候阅读的意识形态建构 |
李伟
宫欢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2
|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 |
黄应全
苏宗闰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10
|
|
13
|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 |
俞吾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5
|
|
14
|
隐蔽的统治: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再考察 |
刘力永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相遇的哲学与意识形态的物化——阿尔都塞晚期的哲学思想 |
刘文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电影叙事的意识形态策略 |
万丽娅
|
《电影评介》
|
2013 |
1
|
|
17
|
“阿尔都塞国家机器理论”视角下的苏报案 |
贾艳敏
朱进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8
|
普兰查斯意识形态理论述要 |
汪行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评 |
姬长军
|
《学习与实践》
|
2007 |
0 |
|
20
|
《万里归途》:新主流电影英雄符号的美学重构 |
丁李
周雅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