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创造认识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反映 |
胡敏中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2
|
坚持辩证法 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的对象问题同康才洪同志商榷 |
张久儒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3
|
能动反映世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吗?——与孙运福同志商榷 |
倪志昂
隋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4
|
哲学意识论中的反映机能系统问题 |
胡复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5
|
论无意识的艺术创造认识功能 |
胡敏中
沈映春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6
|
认识中的无意识问题 |
黄德良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7
|
苏联心理学家关于无意识问题的研究 |
张世英
|
《心理学报》
|
1987 |
0 |
|
8
|
论人的意识反作用问题 |
康才洪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9
|
试论无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
徐遂堂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0
|
意识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新探 |
黄志斌
|
《学术界》
|
1988 |
1
|
|
11
|
简论“能动反映” |
林兆荣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12
|
青年女性的自立意识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冲突 |
兰淑真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3
|
简论划分意识形式的标准问题 |
一木
|
《党校教学》
|
1991 |
0 |
|
14
|
反映论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 |
周兆新
|
《北京社会科学》
|
1986 |
0 |
|
15
|
再论意识的能动性 |
孙运福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6
|
本原与反映——与黄枬森同志再商榷 |
刘继岳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0 |
|
17
|
《荒野生存》:人性的哲学吊诡之作 |
张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词语的联接作用与隔离作用——兼谈语言的规范原则 |
雷友梧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创作心理的源泉及其实质 |
梁安全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20
|
略述物质的反应特性 |
方爱东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