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意志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哲学史中的变革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仓 《宁夏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20-26,共7页
意志论是一个亟待重建的重要哲学分支。马克思将意志理解方式由实体思维、主观思维等转向实践思维 ,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转向“合理地改变世界” ,强调唯物辩证地解释各种意志关系和意志能动性 ,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历史使命 ... 意志论是一个亟待重建的重要哲学分支。马克思将意志理解方式由实体思维、主观思维等转向实践思维 ,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转向“合理地改变世界” ,强调唯物辩证地解释各种意志关系和意志能动性 ,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和历史使命 ,实现了意志论的实践转向。这种实践意志论是对旧意志哲学的合理批判和超越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和重要生长点 ,也是当代意志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当代 ,系统阐发和推进实践意志论 ,是重建意志论的必然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实践的思维方式 实践意志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自我批判中的实践意志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新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共8页
意志的中文和英文词源都把意志与行为相联系,劳动从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方面奠定了实践意志的基本内涵。社会自我批判中的两个环节"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作为"头脑的激情"和"激情的头脑",分... 意志的中文和英文词源都把意志与行为相联系,劳动从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方面奠定了实践意志的基本内涵。社会自我批判中的两个环节"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作为"头脑的激情"和"激情的头脑",分别属于意识和物质两个范畴,"一身兼二任"的实践意志就成为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中介。在"批判的武器"中,随着国家权威批判活动和社会民众批判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入,形成具有方向和引导作用的目的、调控社会主体行为的方法和使意向转化为行为的决定。"武器的批判"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批判客体中人的反抗以及理性与意欲之间的张力变化等对意志软弱的产生发生作用。在人民主体作用的推动下,不断地坚持"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之间的相互转化,使主体在对目的和方法等理性因素的"确信"中克服意欲和情感的逆向转化,这是社会批判中锤炼实践意志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的武器 武器的批判 实践意志 意志软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残缺与古代审美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审美残缺 中国古代 意志实践 实践关系 伦理实践 古代审美意识 重伦理 古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审美理想新探
4
作者 杜道明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一、孔子的审美理想是美的人生境界关于孔子的审美理想,有关文章和著作论述颇多。不过,假如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大多数论者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仅仅抓住孔子明确提到“美”字的地方进行探讨。事实上,孔子对“美”字的使... 一、孔子的审美理想是美的人生境界关于孔子的审美理想,有关文章和著作论述颇多。不过,假如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大多数论者还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仅仅抓住孔子明确提到“美”字的地方进行探讨。事实上,孔子对“美”字的使用很不统一,内涵也很不固定。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论语》均只注篇名),“里仁为美”(《里仁》),以及《尧日》篇提到的“五美”等等,这些“美”字的含义大体上相当于“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兴于诗 人生境界 立于礼 成于乐 审美关系 孔子 乐之 意志实践 实践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欣赏的审美特征
5
作者 周来祥 《江汉论坛》 1984年第5期43-47,共5页
一、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感受的一般特征。从认识论看,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在生动的直观形式中深化到理性内容。从伦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 一、艺术欣赏与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感受的一般特征。从认识论看,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在生动的直观形式中深化到理性内容。从伦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和社会功利价值,总要对社会实践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合目的性是通过无目的的形式实现出来的。欣赏者并不把它的艺术对象当作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审美特征 感性与理性 审美活动 情感体验 崇高感 意志实践 艺术美 生活美 生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关系的变异及其理论对应
6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 中国现代美学主潮是由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两大体系的对峙发展汇集而成的。但是这两个体系的对峙关系,仍然不能概括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全貌,如果仅仅局限在这种关系中认识问题,那么许多理论现象就难以解释,例如胡风所陷入的矛盾纠葛与主观论美学并没有多少关涉,而朱光潜对美感经验能动性和直接性的强调,与客观论美学也无根本的冲突。实际上,中国现代美学近百年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较上述对峙关系远为复杂的结构,其中还包含着另一个特殊的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两个与主客两大美学体系表面上相似而实质上有深刻差异的理论形态。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发展,就是在这多种关系和理论形态的错综复杂的交织中呈现出来的。研究这个特殊的系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及其内部两种形态的特点,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主观论美学 现代审美 客观论美学 实践关系 中国现代美学 实践意志 理性认知 感性意欲 社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
7
作者 姚文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1-109,共9页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西部分交织而成,具有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四个层次。它们总是相互纠结、融合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文艺价值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文艺...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西部分交织而成,具有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四个层次。它们总是相互纠结、融合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文艺价值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文艺价值由人的需要激发和定向,人的需要又是一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而人的需要构成了文艺价值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结的中介环节。从逻辑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呈现为一种多维结构,即超前性需要和滞后性需要、恒常性需要和情境性需要、共生性需要和寄生性需要、有意识的需要和无意识的需要、聚敛性需要和发散性需要;从历史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具有五种水平,即实现实践意志的需要、获取感知经验的需要、达到认识再现的需要、宣泄神秘情绪的需要、表现思想感情的需要。何种生态环境有利于文艺价值的发展?作者认为,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大致有下列情况:(1)文化转换时期,使人在建构新的文化格局过程中始终处于奋发进取的紧张状态;(2)文化交流的空间转换创造了机遇;(3)文化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包含大量的新生事物;(4)有时险恶的外部环境,如外族入侵、阶级压迫、内战频仍、国土分裂等,使人产生一种必要的紧张感和激奋感,发生新的转机,燃起新的希望;(5)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具备允许分歧和竞争、鼓励探索和创新、促进独创性和多样化的文艺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价值 生态环境系统 物质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 优化 实践意志 文艺政策 四个层次 中介环节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