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意志哲学“贫困”的成因及出路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仓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1期18-24,共7页
意志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和实践难题。与当代实践对合理形态的意志理论的迫切需求及当代西方哲学发生意志转向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的意志哲学仍然呈“贫困”状态。本文对造成这种状况的成因及近年来中国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了专题分析... 意志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和实践难题。与当代实践对合理形态的意志理论的迫切需求及当代西方哲学发生意志转向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的意志哲学仍然呈“贫困”状态。本文对造成这种状况的成因及近年来中国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了专题分析,并进而就进一步深入开展意志哲学研究的合理思路提出了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意志哲学 哲学"贫困" 哲学研究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哲学的交响——略论瓦格纳的音乐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善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1-196,共6页
瓦格纳的一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瓦格纳的一生也注定塑造了属于瓦格纳的个性和成就,瓦格纳以他恢宏的才气创作了他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形成了瓦格纳独特的创作风格:综合艺术,主导动机,无终旋律。瓦格纳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 瓦格纳的一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瓦格纳的一生也注定塑造了属于瓦格纳的个性和成就,瓦格纳以他恢宏的才气创作了他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形成了瓦格纳独特的创作风格:综合艺术,主导动机,无终旋律。瓦格纳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了他的哲学理论,实现了艺术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艺术 意志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视野中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可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康德在其名著《法的形而上学导论》中,以其意志哲学为出发点,对“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区分了物权的形式定义与真正定义,指出了物权的绝对性;他将对人权还原为一种意志关系,将对人权的客体理解为人的行为,还... 康德在其名著《法的形而上学导论》中,以其意志哲学为出发点,对“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区分了物权的形式定义与真正定义,指出了物权的绝对性;他将对人权还原为一种意志关系,将对人权的客体理解为人的行为,还将交付理解为一种合同;他提出了特有的“物权性的对人权”这一概念,并分析、论证了“买卖破租赁”的命题,从而指出了物权的优先性。康德的这些观点对于后世民法教义学与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区分 康德 形而上学 意志哲学 人的行为 出发点 绝对性 物权性 优先性 教义学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何以怨──《红楼梦》和《围城》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 沈治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8-104,共7页
"诗"固"可以怨",但若怨到像叔本华哲学那样"空扫万象"的程度,也就不必有任何形式的文学存在。文学作品的"怨",不一定通篇都是"穷苦之言",至少会含有潜在的"欢愉之词"。《红楼梦》以美好爱情的毁灭为主线,充分揭示了这... "诗"固"可以怨",但若怨到像叔本华哲学那样"空扫万象"的程度,也就不必有任何形式的文学存在。文学作品的"怨",不一定通篇都是"穷苦之言",至少会含有潜在的"欢愉之词"。《红楼梦》以美好爱情的毁灭为主线,充分揭示了这一悲剧的必然性,所以,王国维称之为"悲剧之悲剧"是精辟的,但其基础则并非是叔本华哲学。《围城》以方鸿渐的际遇为主线,方的恋爱婚姻,有一定的社会心理根源,虽不能以崇高的人格和明确的理想打动读者,却能给人哲学的启迪。两书提供了"诗何以怨"的两种不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围城》 叔本华哲学 钱钟书 王国维 悲剧之悲剧 悲剧标准 意志哲学 孙柔嘉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