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在笔先”说与书法创作中的辩证——兼对当代书法创作样态做一点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家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6,共5页
"意在笔先"是一个老命题,一些创作者对它的理会与使用却不无偏颇。重新检讨此一命题可知,"意在笔先"之"意"在传统书论的使用场域中其内涵虽然偏于技巧性的层面,但也丝毫未与书家的内在情感生命相剥离,支... "意在笔先"是一个老命题,一些创作者对它的理会与使用却不无偏颇。重新检讨此一命题可知,"意在笔先"之"意"在传统书论的使用场域中其内涵虽然偏于技巧性的层面,但也丝毫未与书家的内在情感生命相剥离,支撑它的仍然是书家丰富笃实的灵魂,与今人创作多专注技巧、于设计制作上反复用力不同,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笔先 书法创作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在笔先”?“笔在意先”?
2
作者 于友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263,284,共3页
如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一般,一幅绘画作品的完成,从构思、起稿、制作直至完稿的整个过程,有着自然而正常的顺序。在中国画写意作品的绘制过程中,由于该画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本身特有之属性,加之作画者行笔时偶尔... 如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一般,一幅绘画作品的完成,从构思、起稿、制作直至完稿的整个过程,有着自然而正常的顺序。在中国画写意作品的绘制过程中,由于该画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本身特有之属性,加之作画者行笔时偶尔在意念上的"走神",很可能会使得画面上出现一些有违既定思路和预设的笔墨倾向。这种由"走神"带来的"意外,"很可能蕴藏着一个全新的契机。由此使得画面意蕴产生别致一新的景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艺术创作 意在笔先 构思 画面构图 创作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在意先”与“意在笔先” 被引量:1
3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6-87,共2页
意在笔先 与 笔在意先 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创作方法 .在艺术实践中 ,笔者以为 , 笔在意先 更能激发起画家的创作激情和个性展示 .
关键词 意在笔先 “笔在意先” 绘画技法 创作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在笔先”——论文人画论中的笔墨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耕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2期10-15,共6页
笔墨,是传统文人画论关于创作技巧及各种媒介形式的总称.古人云:“意在笔先”,“意”不仅仅是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象或形象,“意”落实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上,“意”便包含一种技巧性的笔墨思维存在.在实现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笔墨,是传统文人画论关于创作技巧及各种媒介形式的总称.古人云:“意在笔先”,“意”不仅仅是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象或形象,“意”落实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上,“意”便包含一种技巧性的笔墨思维存在.在实现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中,这种形式化、技巧化的笔墨思维始终构成一个中心转换环节.也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中心围换环节,才是“胸中之竹”成功地确定为物态化的作品,使艺术进入了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笔先 文人画论 笔墨技巧 “笔墨” 审美意象 形式化 “意” 审美体验 创作过程 创作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在笔先”与“趣在法外”——论艺术创作中构思/预案与创作实践/方案实施的辩证关系
5
作者 马公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重新思考"意在笔先"和"趣在法外"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创作实践和审美活动不无裨益。它要求我们在创作实践和审美过程中既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增强艺术感受的能力,更多更有效地参与艺术实践,不断钻... 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重新思考"意在笔先"和"趣在法外"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创作实践和审美活动不无裨益。它要求我们在创作实践和审美过程中既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增强艺术感受的能力,更多更有效地参与艺术实践,不断钻研创作技巧,更细致地观察和体验外在于主体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在创作一幅特定的艺术作品之前一定要有特定构想,做到"意在笔先",有的放矢,在创作过程中将"心中之竹"通过手中的笔、墨、技巧化为"手中之竹",心手相应;同时,又要不局限于这一创作构想,在创作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发展、超越作者的创作初衷,有时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艺术创作的材质加以利用,甚至将创作时间和环境、展览时间和环境,与观众的互动等因素考虑进去,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创作和审美过程中的"偶发性"因素,有利于扩大我们的视界,使艺术自由化、民主化,达到"趣在法外"的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笔先 趣在法外 构思 预案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光潜画论看他艺术观的中国本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延利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与绘画的形式化 移情与诗画融合 自然画和人物画与艺术美和自然美 意在笔先和意到笔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之美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多耀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142,共10页
"气韵生动"在我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气韵生动最先是作为一种人伦鉴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 "气韵生动"在我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气韵生动最先是作为一种人伦鉴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即主体气韵。这两种气韵是相互转化的。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照与贯想,将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的主体气韵;再通过绘画创作将个人主体气韵化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客体气韵,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原则,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绘画的审美境界的价值标准;追求气韵生动之美的境界,是中国画艺术悠久而又极富生命力的传统,而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客体气韵 主体气韵 观照与贯想 意在笔先 中国画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机”和写意人物画创作 被引量:2
8
作者 翁振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意在笔先”是艺术构思阶段,“化机”则存在于艺术表现过程。“意在笔先”是基于既定计划的有机应变,“化机”则强调情感流溢的随机应变,侧重于感兴顿悟,即兴创作。“化机”是写意人物画创作的一大优势,而“九朽一罢”的创作方式往往... “意在笔先”是艺术构思阶段,“化机”则存在于艺术表现过程。“意在笔先”是基于既定计划的有机应变,“化机”则强调情感流溢的随机应变,侧重于感兴顿悟,即兴创作。“化机”是写意人物画创作的一大优势,而“九朽一罢”的创作方式往往以牺牲写意画的特质为代价。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应该充分理解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继承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精神灵魂,以“化机”达到自由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人物画 意在笔先 写意画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 构思阶段 艺术表现 趣在法外 画家 创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拘无束过前人——漆伯麟的绘画艺术
9
作者 左庄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洪都黄秋园闭门写山水数十载,才绝今世却久不为国人所知晓。十多年前,我偶见他画作数幅,惊呼此乃绝世神品,即呈亚明公赏鉴,亚公命笔题写“当代大师”。黄秋园遂自南京始渐登上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大师荣座。漆伯麟是他亲授弟子中的... 洪都黄秋园闭门写山水数十载,才绝今世却久不为国人所知晓。十多年前,我偶见他画作数幅,惊呼此乃绝世神品,即呈亚明公赏鉴,亚公命笔题写“当代大师”。黄秋园遂自南京始渐登上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大师荣座。漆伯麟是他亲授弟子中的杰出者。伯麟出生贫寒,自少酷爱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黄秋园 用笔用墨 师造化 意在笔先 笔墨 诗中有画 中国画 八大山人 传统精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评苏东坡的诗画合一
10
作者 刘永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述评 诗画合一 东坡 意在笔先 陶渊明 《历代名画记》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法度 《将进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公文写作
11
作者 李建芳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公文写作 表明观点 写作目的 搜集材料 规范性 感性认识 语言运用 划分标准 公文撰写 意在笔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文教学五字经
12
作者 张一阳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2期120-120,共1页
目前作文教学中有两大困难:一是学生无话可说、作文无章可循;二是教师批改作文既苦且慢。笔者企图解决这个问题,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经过八○届、八二届、八五届三轮的实践,试行改革,现已初见成效。在这三届的高考中。语文成绩均获市属... 目前作文教学中有两大困难:一是学生无话可说、作文无章可循;二是教师批改作文既苦且慢。笔者企图解决这个问题,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经过八○届、八二届、八五届三轮的实践,试行改革,现已初见成效。在这三届的高考中。语文成绩均获市属中学第一名。现简述一途经,以求教诸方家。 一、读。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相结合。着重分析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如同学书法一样,行笔之前,要多看帖,做到意在笔先。教师据其课文不同特点,确定重点,突破一点,做到一课一得。对大部分的课文,要学生写评论,或写读后感。这样可解决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字 作文教学 批改作文 市属中学 书法 意在笔先 《改造我们的学习》 行笔 语文成绩 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仙雕刻·养护与造型(三) 水仙盆景的款式及制作
13
作者 马文其 《园林》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水仙鳞茎球经精雕细刻,精心养护之后,可培育,制作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水仙盆景。中国绘画有“意在笔先”的论述。雕刻,培育,制作水仙盆景亦是如此,立意即构思,在挑选鳞茎球之前就要想好制作什么款式的水仙盆景?表现什么“主题... 水仙鳞茎球经精雕细刻,精心养护之后,可培育,制作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水仙盆景。中国绘画有“意在笔先”的论述。雕刻,培育,制作水仙盆景亦是如此,立意即构思,在挑选鳞茎球之前就要想好制作什么款式的水仙盆景?表现什么“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盆景 鳞茎 培育 养护 挑选 制作 中国绘画 雕刻 意在笔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