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意向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语言意义的阐释离不开意向性的考虑。言语行为中语句的意向结构在语言层面上是以许多不同层次的单位表达的,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意向综合体。该综合体包含有关说话人所有意向状态的信息。本文以俄语指令类... 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语言意义的阐释离不开意向性的考虑。言语行为中语句的意向结构在语言层面上是以许多不同层次的单位表达的,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意向综合体。该综合体包含有关说话人所有意向状态的信息。本文以俄语指令类言语行为为例,简要阐述其意向结构中所包含的有关说话人的意向状态的信息:说话人的态度、情感,说话人对行为完成的兴趣程度,他的言语策略以及被指令行为发出的动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令类言语行为 意向 意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向性关联结构在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欧东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6,共7页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予以解决。只不过胡塞...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予以解决。只不过胡塞尔的“意向性”处在 (纯 )意识的内在性领域 ,而海德格尔的“生活经验”的意向性已不局限于任何现成的领域 ,只具有一种意向性的纯形式的“关联”意义。运用意向性关联的思路 ,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才得以互有区别地显示出各自的意义世界 ,并揭示出其意义世界的 (无前提的 )自构成机能。其中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生活经验的意义关联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意识意向 生活经验 自构成机能 意向性关联结构 意义世界 意义关联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旅游: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潇文 杨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机制。研究发现,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主张是最重要的旅游感知对象,目的地品牌感知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性别气质。在边塞诗与长城多重勾连的时空观照下产生6种游客类型;包括个人素养、出游准备、信息敏感性、学习动机、信息丰度、原真性在内的游客个人认知和包括卷入度、自恋与共情、怀旧、猎奇等情感对游后记忆、重游与宣传意愿、自我地位感知、人生启迪和多元认同起到先验与调节作用。研究为旅游与文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长城旅游 意蕴耦合 多元认同 认知—情感—意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意象的叙事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明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书写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文学意象所凝结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深刻的巫性体验和母语思维方式与汉族不同,体现于叙事就是其文学意象特有的喻指性、辐射性、涵化性和变现性,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观点、价值趣向...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书写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文学意象所凝结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深刻的巫性体验和母语思维方式与汉族不同,体现于叙事就是其文学意象特有的喻指性、辐射性、涵化性和变现性,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观点、价值趣向、人格方式以及叙述模式。本文拟由意象分析入手,就少数民族文学意象与题材的叙述性关系作一点深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意向结构 情境延展功能 价值涵化功能 意象与题材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在21世纪的弘扬和发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量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宜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所谓国学,应该从学术研究的主观精神去理解,应该定义为特定的"意向结构"或者学术宗旨。中国人的意向结构是生成式的,"世界"的结构是"一本"的,这是一幅包容和成长的世界图景。西方人的意向结构是聚焦式的,... 所谓国学,应该从学术研究的主观精神去理解,应该定义为特定的"意向结构"或者学术宗旨。中国人的意向结构是生成式的,"世界"的结构是"一本"的,这是一幅包容和成长的世界图景。西方人的意向结构是聚焦式的,"世界"的结构是"两分"的,这是一幅分裂和对抗的世界图景。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根本的事情是在理论上揭明两种世界图景的不同,并且整合进法治、民主和自由等个人主义的观念来说明"世界"的结构是"一本"的,"大家"可以互相包容、共同成长。这是"国学"的历史使命,它包含守护和弥纶两方面的工作,而首先需要一场中华文明"人文"和"民本"的启蒙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国学 意向结构 世界图景 霸权主义 天下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先验存在论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金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154,共6页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qu...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结构 先验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法学方法论缘起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夏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现代法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缝隙或矛盾。这个问题在哲学中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真正对该问题有所突破的是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 现代法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缝隙或矛盾。这个问题在哲学中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真正对该问题有所突破的是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因此,现象学就为现代法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哲学 现象学 还原 意向结构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屈华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9期22-23,共2页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其主流观点体现了自然态度,通过介绍现象学态度和意向性结构,给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因变”是材料及其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意向相关项及其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正名”是这些变...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其主流观点体现了自然态度,通过介绍现象学态度和意向性结构,给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因变”是材料及其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意向相关项及其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正名”是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旧有的外在的现实对象的消失和新的对象和新的意义的出现;“有形”是“正名”,是立义,是意向对象的呈现;“合”为“变”之后,因为有“变”化,有了多样性,才会有“合”的立义,完成同一性,同时交织地“合”而立义出“有形”之象。由此,提出气是现象学中的材料、质料或质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态度 现象学态度 意向结构 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