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汉语中“为动用法”与使动、意动用法的区别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忠华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
文摘
古代汉语的“为动”与使动、意动用法有质的不同。为动句是用“主·谓·宾”结构(“S+V+M”)表示了“S+为+M+v”式表示的语文关系的内容,二者是同义句式,可以共时变换;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具有多义性;使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主、谓、宾之间的语义关系与为动句不同;使动、意动与为动同义变换的句式结构不同。
-
关键词
“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语义关系
多义句
同义变换
-
Keywords
usage of“Weidong”
passive
co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e meanings
different mean ing sentence
changing on the sanle meaning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辨略
- 2
-
-
作者
夏继先
-
机构
濮阳教育学院
-
出处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
文摘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性、语境、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种用法的区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强调辨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时语言环境及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一般教材没有提及或言之不确的结构翻译问题。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语法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语言环境
结构形式
词性分析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文中使动与意动用法特点浅探
- 3
-
-
作者
尤庆环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
文摘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做到准确、通顺、生动,那么,掌握词类活用知识,特别是弄清使动与意动用法的语法特点及规律,是至为重要的。
-
关键词
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
使动用法
语法特点
中使
古代汉语
语式
长安君
句子意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 4
-
-
作者
王锡祥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91-95,共5页
-
文摘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自从作为一条语法法则提出后,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首先摆出“意动”的是陈承泽先生(《国文法草创》)。以后的语法学者大多沿用他的说法,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汉语史稿》等。不过,他们在意义关系上比陈氏说得更周详、更具有“法则”化。
-
关键词
意动用法
古代汉语
高等国文法
语法现象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国文法要略
郭锡良
意义关系
使动用法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辨议
- 5
-
-
作者
王少涛
-
机构
长庆石油勘探局七中
-
出处
《榆林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1-46,共6页
-
文摘
在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专职分工.例如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状语、定语等等.这种情况,古今汉语的语法情况一致.但是,在古汉语里,有些词类的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产生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变化,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就叫词类活用.例如,“绿”是形容饲,常作定语、状语,而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中,却临时作了谓语,带了宾语,语义也由“绿色的”转变为“使……绿”(即变绿),这就活用为动词了.
-
关键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形容词
兼语式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客观事实
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
语法特点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词类活用“为动用法”摭谈
- 6
-
-
作者
侯学智
-
出处
《青海教育》
2009年第4期29-29,共1页
-
文摘
“为动用法”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然而由于它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多,所以,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到这个问题时,讲得也比较简略。这给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准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想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为动用法”的有关问题作—探讨,以利于中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
关键词
为动用法
词类活用
中学文言文
中学语文教材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学生学习
语法现象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成语在古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廖荣娟
-
机构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11-12,共2页
-
文摘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语语法与古汉语语法有相通之处,利用成语进行古汉语词语、句式及语法讲解,能以简洁明了的例子讲清复杂难懂的知识,增加学生古汉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现象古汉语中有很多名词活用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在古汉语语境下可以用作动词。例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中'一狼洞其中'一句,'洞'原本是名词。
-
关键词
成语
古汉语
词类活用
语法
熟语
词性活用
文法
动词活用
名词动用
名词用如动词
文言文
文言
意动用法
以动用法
-
分类号
H109.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关于使动、意动问题的答疑
- 8
-
-
作者
冯玉华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89-49,共2页
-
文摘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及其区别,我们搞不清楚。求答。(北京几位中学生)。
-
关键词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带宾语
主语
形容词活用
名词
《鸿门宴》
赵太后
不及物动词
中学语文课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编写古代汉语自学思考题的做法和体会
- 9
-
-
作者
冯达
-
机构
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
出处
《高师函授》
1987年第6期30-31,共2页
-
文摘
我们八三级高师中文专科函授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是南开大学的《古代汉语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我在面授这本教材的过程中,编写了一系列自学思考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语法现象
中学语文课
文言文教学
现代汉语
王力
中学语文教师
捕蛇者说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种简便易记的古文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口诀歌
- 10
-
-
作者
徐庆海
-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2期36-36,共1页
-
-
关键词
古文今译
古文翻译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通假字
文言文
古今字
古今词义
易记
搭配关系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浅谈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何林英
何林娜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邢台市开发区北园中学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8期24-25,共2页
-
文摘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我们阅读古籍,深入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都有重要意义。与传统"词类活用"说的类型相比,还有几种类型应排除在"词类活用"之外,如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考察词类活用现象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从语义、语用等多方位对词类活用加以考察,同时还要注意区别词类活用与词类兼用。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词的兼类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
被引量:6
- 12
-
-
作者
赵宗乙
-
机构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5期82-86,共5页
-
文摘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赵宗乙“词类活用”理论最早是陈承泽先生于1922年在他的《国文法草创师专门系统地论述出来的。嗣后的七十多年,举凡古汉语语法著作,几乎没有例外地对这一理论和现象加以补充、阐发和论定。然而我们用陈先生提出的“说明的,非创造的”,“...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古汉语
《古代汉语》
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
词的使动用法
郭锡良
《说文》
动词用法
-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试谈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无易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3期33-35,共3页
-
文摘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活用的语言标志是:被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
关键词
形容词活用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一般动词
古汉语
名词
词语活用
宾语
语言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郭占瀛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5-30,共6页
-
文摘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着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字本是个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当“游泳”讲,作谓语.这就叫做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情况(如“铁了心”、“丰富词汇”).
-
关键词
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
普通名词
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古汉语
形容词
意动用法
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五版教材《医古文》中几点讹误之刍议
- 15
-
-
作者
李顺保
-
机构
兰化医院中医科
-
出处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1996年第S2期44-46,共3页
-
文摘
五版教材《医古文》中几点讹误之刍议兰化医院中医科李顺保《医古文》(以下简称《文》)历经五版修茸已成不刊之书,被中医院校师生奉为圭桌。为配合五版《文》教材,于1985年又出出版了《文》的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参》),以臻完善了医古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完...
-
关键词
《医古文》
五版教材
意动用法
实词活用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语言环境
语法功能
“端”
词类活用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
-
题名阅读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 16
-
-
作者
赵平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3期95-97,共3页
-
-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
认知框架
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
通假字
知识框架
意动用法
固定句式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怎样辨析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
- 17
-
-
作者
毕晓敏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57-61,共5页
-
文摘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活用是文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实词的活用一般分为名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直接作副词;动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和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些活用现象是我们今天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待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善于从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出发,去辨析、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活用现象。有些实词的活用可以从语法角度辨析。名词作副词的语法条件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作用。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语法条件是: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
关键词
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
意动用法
语法条件
一般动词
名词
辨析
语法功能
史可法
现代汉语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搞好试卷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认识
- 18
-
-
作者
李宝仓
-
出处
《青海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25,共2页
-
文摘
搞好试卷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认识李宝仓试卷作为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考核,注意了各个知识点及各个点之间的联系,是对学过的知识点的集合,所以说,搞好试卷分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某一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认识。现根据本人的语文课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
-
关键词
试卷分析
知识点
系统认识
分析评价
“点”
逆向思维
意见和建议
题型分析
意动用法
补充加强
-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重音问题
- 19
-
-
作者
解保勤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1-45,50,共6页
-
文摘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以前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注意到了语法上的问题,而忽略了语音学上的问题,这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认为。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百不有一
方位名词
陈涉
屈原贾生列传
时间名词
上首功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词类活用在成语中的表现种种
- 20
-
-
作者
花镜清
花雪梅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8期2-3,26,共3页
-
文摘
古今汉语的词类都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来划分的。因此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也是基本一致的,在句中用作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较固定。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例,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类词
时间名词
意动用法
动作行为
词汇意义
论贵粟疏
使动用法
用言
不齿于人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