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非宾格动词“出现”的短语结构及特征
- 1
-
-
作者
刘国兵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49,共8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BYY012)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22〕41号)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25-CXTD-06)。
-
文摘
已有非宾格动词研究主要以非宾格假说为切入点,集中探讨汉语中两格归属、句法、语义与生成机制,但并未对其短语结构及特征进行阐释。本研究将非宾格假说与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以“出现”一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意义移变单位、典范形式、变异情况及局部语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出现”主要为隐性表现形式,倾向于与抽象类词汇共选,而显性表现形式则无此倾向;“出现”具有四个意义移变单位,各包含一个典范形式与两个变异。典范形式涉及两种表现形式,以隐性表现形式为主;变异则表现不同,用作参照点时为显性表现形式,描述状态变化时为隐性表现形式。“出现”的不同意义移变单位具有不同的局部语法,主要表现在聚合轴上词集的选择与组合轴上文本序列的排序两个层面。
-
关键词
非宾格动词
意义移变单位
典范形式与变异
局部语法
短语特征
-
Keywords
unaccusative verb
meaning-shift unit
the canonical form and variant
local grammar
phraseology features
-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