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荧光探针联合检测在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方鹏 张国平 +5 位作者 曹鹏飞 徐宏向 高银 赵谢兰 李晓林 陈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683-36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P53基因缺失发生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q21、RBl、D13S319及p53四种DNA序列特异性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9例MGUS患者上述各种... 目的:探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P53基因缺失发生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q21、RBl、D13S319及p53四种DNA序列特异性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9例MGUS患者上述各种核型异常。结果:19例MGUS患者中,lq21扩增1例(5.3%);13q14缺失3例(15.8%),其中RB1、D13S319探针同时检出1例13号染色体异常;P53基因缺失1例(5.3%);上述核型异常总的发生率为26.3%。结论:13q14缺失在MGUS中发生率较高,多种荧光探针同时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多探针FISH技术有望成为MGUS的新评价标准,可作为MGUS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基因 p53 荧光原位杂交 1q21扩增 13Q14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人群中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瑞 王亮 +3 位作者 张正昊 庞楠楠 赵佳林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3-628,共6页
目的:了解40岁以上人群中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到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596人(年龄≥40岁,男性310例,女性286例,汉族... 目的:了解40岁以上人群中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到2017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596人(年龄≥40岁,男性310例,女性286例,汉族488例,维吾尔族108例)。根据年龄将健康体检人群分为40-59、60-79和≥80岁3组,记录所有人的年龄、性别、族别。首先采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对所有样本筛查,如果电泳图谱发现疑似单克隆条带,再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明确蛋白类型。结果:596例被筛查人群中MGUS发病24例(4.027%),40-59、60-79和≥80岁组人群MGUS发病率分别为1.762%、2.929%和1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发病率(5.806%)明显高于女性(2.097%)(χ2=5.177,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及男性因素是MGU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4.188,95%CI:1.814-9.673及P <0.05,OR=2.605,95%CI:1.009-6.725)。发病人群蛋白类型Ig G(66.7%)多于Ig A(29.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5,P <0.05),而Kappa与Lambda轻链型人群的MGUS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年龄的增长及性别为男性可能增加MGUS的发病率,Ig G是MGUS发病中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因此要做好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M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苏静 李志辉 卢春燕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腰背部疼痛。辅助检查提示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升高、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颈部超声造影和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提示甲状腺右侧叶下极下方实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Aλ型M蛋白增高,结合骨髓涂片等诊断为M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意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甲状旁腺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文 李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65-1369,共5页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病,为无症状的前期恶性疾患,呈亚临床病症。每年约有1.5%的MGUS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或相关的浆细胞病。累积的进展概...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病,为无症状的前期恶性疾患,呈亚临床病症。每年约有1.5%的MGUS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或相关的浆细胞病。累积的进展概率10年10%,20年21%和25年26%。与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其进展为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AL淀粉样变和淋巴瘤的危险分别增加25倍、46倍、8.4倍和2.4倍。MGUS与广泛范围的其他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相关,表明MGUS不总是无害或良性。确定MGUS进展的高危因素,推迟或预防其进展及其对高危进展因素的靶向和改善生存期均是本综述探索和讨论的热点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单克隆γ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月 陆松松 +3 位作者 陈龙 温磊 贾园 栗占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2017年我院11例RA合并MG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入院,年龄、性别匹配的33例未合并MG的RA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2017年我院11例RA合并MG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入院,年龄、性别匹配的33例未合并MG的RA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脾大(27.3%vs.3.0%,P=0.043)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54.5%vs.6.1%,P=0.001)发生率、血沉[(89.9±30.5)mm/h vs.(56.1±28.4)mm/h,P=0.002]及24 h尿蛋白[0.3(3.2)mg/d vs.0.1(0.1)mg/d,P=0.03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8例,未确诊2例。MGUS患者随访期间1例发展为MM、1例出现肾小管间质浆细胞浸润所致肾功能不全。结论 RA患者可合并MG,以MGUS最为常见,也可发生恶性转化。合并脾大、血沉快、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肾脏受累者需高度警惕以便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前体疾病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马婉云 赵俩 周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72,共1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SMM)等前体疾病的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明确其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MM的病因复杂,涉及种族、家族聚集性、性别、年龄、肥胖、细胞遗传学异常及环境因素等。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可改变因素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细胞遗传学异常方面,原发性异常[如超二倍体、t(11;14)、t(14;16)]始于MGUS前期,而继发性异常{如1q增益(1q+)、17p缺失[del(17p)]}驱动疾病进展,其中1q+积累促进克隆演化,del(17p)显著缩短生存期;2)可控性因素方面,肥胖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2-干扰素调节因子4通路促进MM发生,维生素D缺乏削弱免疫监视功能,杀虫剂橙剂及草甘膦暴露增加MGUS发病率,紫外线不足通过降低维生素D合成增加MM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如氮循环菌富集、产短链脂肪酸菌减少)通过铵离子-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NEK2轴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因此,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高危人群(如肥胖、高龄、化学暴露者)筛查,以及针对细胞遗传学靶点[如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 2,Bcl-2)抑制剂干预t(11;14)、铁死亡诱导剂靶向t(4;14)]和可改变因素(如补充维生素D、调节菌群)的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意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浆细胞病分型患者骨髓浆细胞的流式特征分析
7
作者 江志红 江雅婷 +3 位作者 王晓娜 张钰鑫 王扬扬 魏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2-607,619,共7页
目的探讨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不同浆细胞病分型患者骨髓浆细胞数量及免疫表型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2日至2023年9月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诊治的浆细胞病患者... 目的探讨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标准不同浆细胞病分型患者骨髓浆细胞数量及免疫表型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2日至2023年9月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诊治的浆细胞病患者血清学及骨髓流式结果。结果纳入102例浆细胞病患者,男性63例,女性39例,发病年龄22~85岁,其中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46例,冒烟型骨髓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39例,轻链淀粉样变性1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M蛋白,包含IgG型58例、非IgG型44例。所有患者骨髓均可检测到浆细胞,其中79例患者骨髓检测到异常浆细胞,63例患者骨髓检测到正常浆细胞,40例患者骨髓同时检测到正常及异常浆细胞。52例患者骨髓的异常浆细胞表达CD56,12例患者骨髓异常浆细胞表达CD117。不同疾病组间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疾病组间的M蛋白类型及浓度、血清受累/非受累游离轻链、骨髓总浆细胞(包括正常及异常浆细胞)/有核细胞、骨髓异常浆细胞/有核细胞、骨髓异常浆细胞/骨髓总浆细胞、骨髓正常浆细胞/骨髓总浆细胞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疾病组中异常浆细胞CD56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9),而CD11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链淀粉样变性患者骨髓克隆性浆细胞的比例、克隆性浆细胞/骨髓总浆细胞、异常浆细胞CD56表达比例与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相仿,而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骨髓浆细胞(BMPC) 多发性骨髓瘤(MM) 轻链淀粉样变性(AL) 意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段嘉宇 崔健 +2 位作者 唐文娇 邹忠晴 张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3-67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伴随新药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半数以上患者将长期生存10年以上;因此,其疾病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方法;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伴随新药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显著改善,半数以上患者将长期生存10年以上;因此,其疾病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健康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方法;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要求健康管理应从疾病前期到终末期全过程实施。把全周期管理理念植入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管理实践中,将有力且高效地指导并规范骨髓瘤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全周期概念以及相应的健康管理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周期 健康管理 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冒烟型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US、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MM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毛雪涵 邓书会 +7 位作者 隋伟薇 傅明伟 刘佳慧 樊慧守 邹德慧 赵耀中 邱录贵 安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总结并比较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原发性轻链(pAL)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06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 目的:总结并比较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原发性轻链(pAL)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06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就诊,并完善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15例MGUS、34例pAL、842例MM和23例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胞遗传学统计显示,4组(MGUS vs pAL vs MM vs MM继发淀粉样变性)中t(11;14)易位发生率分别为0%、33.3%、16.4%和15.8%(P=0.037);13q缺失发生率分别为20.0%、14.7%、45.8%和56.5%(P<0.001);1q21扩增发生率分别为50.0%、12.5%、47.4%和40.9%(P=0.001)。31例pAL患者累积发生0个、1个和≥2个细胞遗传学异常(包括13q缺失、17p缺失、1q21扩增和IgH易位)的比例分别为41.9%、41.9%和16.1%;MM患者对应的该比例分别为17.6%、27.3%和55.2%;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这一比例与MM相似。亚组分析显示,pAL患者中t(11;14)阴性与阳性两亚组合并其他遗传学异常比例相当(包括13q缺失、17p缺失和1q21扩增);而MM+MGUS患者中t(11;14)阴性病例更易合并13q缺失,且更常同时发生多个遗传学异常。结论:pAL的临床特点,尤其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与MM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具有明显差异。这提示,虽然pAL与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起病特征相似,但是二者分属于不同疾病亚型,应仔细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 意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淀粉样变性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