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义接受学习中教师角色特征的转变 |
孟圣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
|
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方式的统一 |
张忠华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
2010 |
8
|
|
3
|
接受与意义: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建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语文课改中的教学实践的启示 |
陈雪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9 |
0 |
|
4
|
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蒋学聪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顾若丹
|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6
|
从发现教学到研究性学习 |
郅庭瑾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0
|
|
7
|
从奥苏伯尔和布卢姆学习理论的借鉴中探索学习教育问题 |
于淑云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8
|
人力资源视野中的高职教育内容和方法 |
廖昌荫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9
|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趋势 |
张爱卿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5
|
|
10
|
投影教材对认知心理过程的影响 |
张军征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