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丽春 王滟 岳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03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PT),对其中417例被诊断为ASCUS的病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 目的:探讨宫颈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03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PT),对其中417例被诊断为ASCUS的病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内膜刮出术。结果:高危型别HPV阳性率随病理学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而宫颈活检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值,高危型别HPV感染活检阳性率高于低危型别和HPV阴性患者。几个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ASCUS患者中炎症与CIN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管内膜刮除术(ECC)43例,发现异常为8例(18.60%),宫颈活组织检查372例发现异常119例(31.99%),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率高于ECC。结论:对ASCUS患者应重视HPV检测,特别是HPV高危型的检查,ECC可作为一种辅助宫颈活组织检查的诊断手段,细胞学异常而伴有高危型别HPV感染但是阴道镜无明显异常发现的患者,可行ECC检查提高诊断率而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无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丁力 余俐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签发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共276例,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214例(77.5%),其中53例阳性(24.8%),161例阴性(75.2%)。53例BRAF基因突变阳性病例中,手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94.3%);276例Ⅲ类报告中最终诊断甲状腺癌75例(27.2%)。首次报告Ⅲ类病变后于半年、1年、2年及3年行重复细针穿刺患者13例,手术诊断为癌症9例(69.2%);一直随访观察的患者142例(51.5%)。结论临床穿刺医师、病理诊断医师及技术员需共同努力降低Ⅲ类病变诊断占比,对于该类病变建议积极行BRAF基因检测协助恶性风险度评估,重复细针穿刺在定期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漏诊及过度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病变 细胞学 Bethesda报告系统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病变 BRAF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在ASCUS合并HPV阳性患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方钦 Soule Hassanati +2 位作者 房园园 戎荣 邢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者中对宫颈高级...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283例ASCUS合并高危型HPV阳性者阴道镜下的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探讨HSIL的危险因素,比较p16/Ki-67双染检测和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283例患者中88例被诊断为HSIL。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HPV型别、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间HSIL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HSIL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18阳性、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HSIL的高危因素(P<0.001)。p16/Ki-67双染检测较HPV分型检测有更高的灵敏度(62.03%vs. 51.14%)、阴性预测值(81.6%vs. 78.9%)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794 vs. 0.669,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ASCUS合并HPV阳性者中发现HSIL的预警因素,其筛查效能优于HPV分型检测,为宫颈病变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Ki-67 不能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T阳性病例与其HPV的相关性及HPV分型在ASC-US临床处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延 许晶晶 张红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35-3738,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阳性病例与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相关性及HPV分型检测在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临床处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7例宫颈细胞学异常并进行HPV检测的病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比较...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阳性病例与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相关性及HPV分型检测在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临床处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7例宫颈细胞学异常并进行HPV检测的病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的HPV阳性率;对TCT为ASC-US且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215例病例,分析比较HPV分型检测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4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其HPV阳性率分别为50.17%、66.67%、76.34%、83.33%,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ASC-US病例中HPV阳性率为43.26%,HPV阳性组和阴性组检出CINⅡ及以上分别为29.03%、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HPV感染患者中,HPV分型检测感染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HPV16、58、52、33、18,其中HPV16及58阳性率分别为36.56%、27.96%。HPV16及58阳性组中检出CINⅡ及以上分别为17.20%、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增加,HPV阳性率逐渐升高,HPV分型检测对ASC-US的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 宫颈病变 意义不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