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对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祖晓麟 叶明 +1 位作者 曾亚平 高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CHIP)对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随访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老年HFrEF患者145例,根据全基因组序列的CHI...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CHIP)对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随访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老年HFrEF患者145例,根据全基因组序列的CHIP状态分组,分为CHIP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2%,48例]和非CHIP组(VAF<2%,97例)。随访截至2023年1月31日,主要观察终点是MACCE,为死亡、HF加重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结局。结果145例老年HFrEF患者,年龄65~90岁,平均为(78.1±10.4)岁。48例(33.1%)合并有CHIP,最常见突变是DNMT3A或TET2基因,分别占所有突变的47.9%(23/48)和37.5%(18/48)。与非CHIP患者相比,CHIP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白介素6(IL-6)水平更高(均为P<0.05)。中位随访16个月(12~33个月)期间,51例患者(35.2%)发生MACCE,包括6例(4.1%)死亡、22例(15.2%)因HF加重入院、13例(9.0%)心肌梗死和10例(6.9%)卒中。与非CHIP组比较,CHIP组的因HF加重入院(HR=1.768,95%CI:1.073~2.837,P=0.025)、心肌梗死(HR=1.551,95%CI:1.049~2.236,P=0.042)、卒中(HR=1.538,95%CI:1.082~2.439,P=0.035)和MACCE事件(HR=1.737,95%CI:1.052~2493,P=0.032)均显著增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CHIP仍与MACCE显著正相关(HR=1.737)。此外,年龄(HR=1.642)、HF病程(HR=1.869)、IL-6(HR=1.756)、NT-proBNP(HR=2.211)和血肌酐水平(HR=1.528)均是发生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与加入CHIP前比较,加入CHIP后,模型预测MACCE的准确性明显提高(P=0.038)。结论CHIP在老年HFrEF患者很常见,与临床预后不佳有关。CHIP可成为老年HFrEF患者的新风险因素,有助于预后的进一步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人 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 预后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苏静 李志辉 卢春燕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内分泌常见疾病,但合并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55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腰背部疼痛。辅助检查提示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升高、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颈部超声造影和甲状旁腺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提示甲状腺右侧叶下极下方实性结节。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Aλ型M蛋白增高,结合骨髓涂片等诊断为M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意义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甲状旁腺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US、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MM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毛雪涵 邓书会 +7 位作者 隋伟薇 傅明伟 刘佳慧 樊慧守 邹德慧 赵耀中 邱录贵 安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总结并比较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原发性轻链(pAL)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06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 目的:总结并比较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原发性轻链(pAL)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MM)以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06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就诊,并完善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15例MGUS、34例pAL、842例MM和23例MM继发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胞遗传学统计显示,4组(MGUS vs pAL vs MM vs MM继发淀粉样变性)中t(11;14)易位发生率分别为0%、33.3%、16.4%和15.8%(P=0.037);13q缺失发生率分别为20.0%、14.7%、45.8%和56.5%(P<0.001);1q21扩增发生率分别为50.0%、12.5%、47.4%和40.9%(P=0.001)。31例pAL患者累积发生0个、1个和≥2个细胞遗传学异常(包括13q缺失、17p缺失、1q21扩增和IgH易位)的比例分别为41.9%、41.9%和16.1%;MM患者对应的该比例分别为17.6%、27.3%和55.2%;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这一比例与MM相似。亚组分析显示,pAL患者中t(11;14)阴性与阳性两亚组合并其他遗传学异常比例相当(包括13q缺失、17p缺失和1q21扩增);而MM+MGUS患者中t(11;14)阴性病例更易合并13q缺失,且更常同时发生多个遗传学异常。结论:pAL的临床特点,尤其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与MM及MM继发淀粉样变性具有明显差异。这提示,虽然pAL与MM继发淀粉样变性的起病特征相似,但是二者分属于不同疾病亚型,应仔细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轻链型淀粉样变 意义明的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多发骨髓瘤继发淀粉样变 多发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测序在疑诊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娟 史玉叶 +8 位作者 陈月 邓媛 丁亦含 李赞 陈侃侃 丁邦和 王春玲 于亮 何正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测序在疑似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疑似髓系肿瘤的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20个热点基因测序。结果:39例患...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测序在疑似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疑似髓系肿瘤的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20个热点基因测序。结果:39例患者包括7例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8例意义未明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CCUS)和24例髓系肿瘤患者(MDS 18例,MDS/MPN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70.8%(17/24)髓系肿瘤患者基因突变阳性;72.7%(16/22)MDS及MDS/MPN患者突变阳性。突变类型以ASXL1、TET2和RUNX1为主,与基因阴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或≥5%)、细胞遗传学(好、中、差)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8例CCUS患者均为基因突变阳性,然而双突变或多突变的发生率较MDS及MDS/MPN患者显著降低(37.5%vs 54.5%)(P=0.002)。两组的基因突变类型相似,变异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向测序提示髓系肿瘤患者基因双突变或多突变的比例较高,尤其是MDS及MDS/MPN患者。靶向测序可以提高髓系肿瘤的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意义克隆血细胞减少症 靶向测序 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