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悬置”的想象:当前出版从业者对AIGC的想象可供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湖伟 袁志坚 张子航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5,共14页
通过对全国15位出版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内容生成与创造性逻辑、信息整合与知识库逻辑、自然交互与人性化逻辑方面与出版业存在内在关联。出版从业者基于自身对技术物质性和中介化体验的感知,形成了既期待又迟疑的... 通过对全国15位出版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内容生成与创造性逻辑、信息整合与知识库逻辑、自然交互与人性化逻辑方面与出版业存在内在关联。出版从业者基于自身对技术物质性和中介化体验的感知,形成了既期待又迟疑的态度:技术驱动下内容生产、组织、服务有望系统升维;出版形态、业务范式发生迁移;人机关系、内容与渠道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或将被重构。被“悬置”的想象,成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供性的重要部分,亦将影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出版业的路径、进程及结果:高效生产物质性内容的想象,导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出版业的路径;中介体验创新迭代的想象,影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出版业的进程;人机互构情感态度的想象,决定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融入出版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想象可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想象可供性的平台文化生产:以小红书的汉服打卡为例
2
作者 孙萍 廖欣宇 张帆 《中国青年研究》 2025年第9期90-98,共9页
平台文化的生产离不开想象共同体的塑造。本文以青年人“汉服打卡”为切入点,探究当下的汉服文化实践如何借由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参与者等多元角色建立一种相互影响、吸引和密切互动的“想象共同体”。借助“想象可供性”理论,文章... 平台文化的生产离不开想象共同体的塑造。本文以青年人“汉服打卡”为切入点,探究当下的汉服文化实践如何借由媒体平台、内容创作者、参与者等多元角色建立一种相互影响、吸引和密切互动的“想象共同体”。借助“想象可供性”理论,文章尝试从物质性、中介体验、情感性三个角度探究小红书的汉服博主如何借由平台化的生产模式形塑与重构自我对汉服文化的认知。研究发现,围绕着影像生产、平台发布与社交互动期间的多重技术可供性,汉服博主既实现了个体审美表达,又达成了集体文化情感再生产,有效带动了汉服文化的社群性、可持续参与和意义再造。此种平台化的文化生产模式跳出了既往研究对于汉服文化传播实践的单一描述,为理解当下青年文化的消费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分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文化生产 汉服 想象可供性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