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超表面与惯性测量单元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设计
1
作者 孙巍 杜鑫 +1 位作者 宋清洋 郭磊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针对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定位技术中导频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I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旨在实现对室内移动用户设备的持续、精确定位。首先,利用IMU提供的测量数据作为用户设备位置的先验信息,指导RIS的相... 针对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定位技术中导频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I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旨在实现对室内移动用户设备的持续、精确定位。首先,利用IMU提供的测量数据作为用户设备位置的先验信息,指导RIS的相移细粒度调控,降低信道参数估计所需的开销。其次,通过因子图优化方法,将IMU的测量数据与RIS的相位信息进行融合,构建位置估计的优化问题。最后,采用莱文贝格-马夸特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用户设备的位置估计,并根据融合定位结果对IMU数据进行校准和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所需的导频开销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智能超表面 惯性测量单元 因子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线特征与多惯性测量单元融合的SLAM算法
2
作者 张弼泽 潘龙飞 +1 位作者 侯勇胜 樊渊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09-316,共8页
在移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中,准确且高效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至关重要。针对现有SLAM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动态场景时面临的精度和鲁棒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线特征与多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的SLAM算法。该算法利用... 在移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中,准确且高效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至关重要。针对现有SLAM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动态场景时面临的精度和鲁棒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线特征与多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的SLAM算法。该算法利用多IMU融合技术从环境中提取点和线特征,这些几何特征能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有助于构建更详细和准确的地图。在点线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基于优化的特征匹配算法确保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多IMU融合技术增强系统的运动估计能力。多IMU融合不仅能提高单一IMU在高动态环境下的鲁棒性,还能通过优化的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提供更精确的位姿估计。实验在多种典型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包括静态和动态场景)中进行。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更优越,能有效应对环境中的变化和噪声干扰,在定位精度、建图质量以及实时性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建图 点线特征 惯性测量单元融合 自主导航 图优化 传感器融合 激光雷达 视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木制惯性测量单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晨 李浩 杨研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针对商用低精度惯性测量单元具有高成本、制造工艺复杂、废弃后污染环境、不能生物降解等缺点,提出一种低成本、可生物降解的木制惯性测量单元。该设计包含平衡振子和非平衡振子单元,分别用于测量3轴加速度和3轴角加速度。采用激光诱导... 针对商用低精度惯性测量单元具有高成本、制造工艺复杂、废弃后污染环境、不能生物降解等缺点,提出一种低成本、可生物降解的木制惯性测量单元。该设计包含平衡振子和非平衡振子单元,分别用于测量3轴加速度和3轴角加速度。采用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工艺在木梁上制备应变传感器阵列,并形成多组惠斯顿电桥测量电路。结果表明:加速度方面,X轴灵敏度为0.006 m V/g,Y轴灵敏度为8.695×10^(-4)m V/g,Z轴灵敏度为0.200 m V/g;角加速度方面,X轴灵敏度为0.285 m V/(rad/s^(2)),绕Y轴旋转的灵敏度为0.305 m V/(rad/s^(2)),绕Z轴旋转的灵敏度为0.765 m V/(rad/s^(2))。与有限单元法仿真结果对比,实验测量误差在10%以内,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测量精度。该惯性测量单元在木制船舶、木制载具、木制家具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激光诱导石墨烯 陀螺仪 加速度计 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足部三维运动数据建模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平 陈浩源 +2 位作者 高睿馨 王欣平 Philip ROWE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探讨应用该系统评估裸足和穿鞋状态下足内小关节三维运动的可行性。方法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部分组成。惯性测量单元用于足部小关节运动...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探讨应用该系统评估裸足和穿鞋状态下足内小关节三维运动的可行性。方法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部分组成。惯性测量单元用于足部小关节运动数据采集,力敏电阻用于检测足跟触地和足趾离地时间。所有数据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数据处理由自主编写的宏程序完成。2024年1月至7月,2例健康成年女性穿戴该设备以自我感觉合适的速度在室内平地连续行走10 m。采用步态分析对受试者2进行行走一致性测试,并记录受试者1分别以裸足、穿两种护士鞋行走时,连续步态周期下第1跖骨相对于拇趾(Met-Ph)、中足相对于第1跖骨(Mid-Met)的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运动曲线。结果该系统在行走时显示良好的测试一致性。Met-Ph和Mid-Met的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在穿鞋时均较裸足时降低,使用带足弓支撑的鞋最低。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系统,可用于测量连续步态时足内小关节在裸足和穿鞋状态下的三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力敏电阻 三维运动建模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可穿戴脊柱运动学动态优化方法
5
作者 王玮 朱泽宇 +1 位作者 萧人菘 李光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41,共1页
目的脊柱运动监测可为疾病评估和康复训练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由于脊柱的多自由度和椎体的微小尺寸,精准的椎关节运动监测一般要求高精度的医学成像或者光学运动捕捉设备,如何便捷地在日常生活场景获取椎关节运动存在巨大挑战。方法... 目的脊柱运动监测可为疾病评估和康复训练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由于脊柱的多自由度和椎体的微小尺寸,精准的椎关节运动监测一般要求高精度的医学成像或者光学运动捕捉设备,如何便捷地在日常生活场景获取椎关节运动存在巨大挑战。方法本研究原创性地提出基于多个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可穿戴脊柱运动学求解算法,结合构建的全自由度脊柱肌骨模型,基于直接配点法、全局骨骼动力学平衡和最小机械能准则等精准求解椎体运动。采集了7名健康者的静止站立和动态脊柱三维旋转运动。通过在背部椎体上放置10个IMU,同时在IMU外侧贴附光学运动捕捉标记点,验证仿真得到的IMU标记点的位置,并对比了肌骨建模软件Open Sim中的常规逆向运动学IK方法(每帧基于最小二乘法优化姿态)的计算效果。结果优化方法精准预测了各胸腰椎关节运动,动态旋转与基于光标点的运动方案高度一致(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94),仿真的IMU上附着的标记点位置与实际光学标记点位置平均误差为0.028 m;而相应常规IK方法的误差为0.039 m,并且结果中出现椎体的异常扭转。结论研究提出一种可穿戴的三维脊柱运动捕捉方法,无需专业的实验室环境和成像设备,对户外等多场景下大批量人群的脊柱健康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运动 皮尔逊相关系数 标记点 动力学平衡 惯性测量单元 可穿戴 运动监测 成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置惯性测量单元对坐站转移中下肢肌力的评估研究
6
作者 朱烨 伍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2-182,共1页
目的坐站测试是简易的功能评估方法,过往研究多基于5次坐站时间进行下肢肌力评估,准确性较差。本研究将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应用于坐站测试中,旨在提出更加精准的坐站测试评估方法,并通过与运动捕捉系统的结果... 目的坐站测试是简易的功能评估方法,过往研究多基于5次坐站时间进行下肢肌力评估,准确性较差。本研究将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应用于坐站测试中,旨在提出更加精准的坐站测试评估方法,并通过与运动捕捉系统的结果对比,来确定固定于身体不同部位的IMU对坐站转移中下肢肌力的评估差异。方法招募16名健康在读大学生,将两个IMU(XSENS DOT)固定在受试者胸骨和右侧大腿上1/3处,采用Kistler测力台和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同时采集5次坐站转移中的生物力学参数。研究选取的主要参数有:5次坐站转移时间、站起阶段的肌肉相对峰值功率。根据传感器的欧拉角进行坐站转移阶段划分并得到坐站转移时间。传感器估算的肌肉功率是由垂直方向上的自由加速度乘以其积分所得的速度和0.9倍体重得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rso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为0.05。结果(1)与运动捕捉系统相比,胸骨处的IMU更能反映真实坐站转移时间,大腿处IMU估算时间显著减少(P<0.05)。(2)利用胸骨处IMU估算的坐站转移中的下肢肌肉功率与运动捕捉系统结合测力台的功率测量值相关性较好(r>0.7)。结论将IMU应用于坐站测试中可以提高坐站测试对下肢肌力的评估能力,未来有望将其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群的下肢肌力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力 坐站转移 下肢肌肉 右侧大腿 惯性测量单元 生物力学参数 配对样本t检验 在读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惯性测量单元标定补偿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田晓春 李杰 +2 位作者 范玉宝 刘俊 陈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1-1415,共5页
在介绍微惯性测量单元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根据MEMS惯性器件的输出特性,建立了微惯性测量单元中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学标定模型,提出并推导了一种适用于微惯性测量单元的标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微惯性测量单元中惯性传感器的零位、标... 在介绍微惯性测量单元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根据MEMS惯性器件的输出特性,建立了微惯性测量单元中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学标定模型,提出并推导了一种适用于微惯性测量单元的标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微惯性测量单元中惯性传感器的零位、标度因数、安装误差系数及g值敏感项等33个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通过加速度计重力场静态翻滚试验和陀螺仪恒角速率试验对MIMU中参数标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验室自研的MIMU进行了标定;最后利用得到的标定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与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MIMU的测量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能够满足姿态解算及导航计算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安装误差 标定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江 蔡伯根 +1 位作者 唐涛 王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采用GPS接收机及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输入层、故障检测与隔离层、数据融合层和输出层4个部分。给出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等定位传感器的位置解算方法;设计采用H∞鲁棒滤波方法的数据融合算法;采用小波... 采用GPS接收机及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输入层、故障检测与隔离层、数据融合层和输出层4个部分。给出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等定位传感器的位置解算方法;设计采用H∞鲁棒滤波方法的数据融合算法;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组合系统故障检测,确定故障隔离及系统重构策略。对列车组合定位系统进行现场测试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列车运行环境及干扰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定位;定位误差较采用传统的Kalman滤波方法更为稳定;组合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故障检测并根据故障隔离策略重构系统,保证定位输出的连续性,保障系统安全;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定位 组合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 GPS 数据融合 故障检测与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息自适应滤波的惯性测量单元误差在线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洁 熊智 +3 位作者 邢丽 戴怡洁 华冰 刘建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3-1213,共11页
考虑到空天飞行器飞行环境和运动特性下导航传感器误差的噪声统计特性不可能完全精确已知,若使用常规卡尔曼滤波进行在线标定,将会导致滤波精度下降甚至发散。设计一种基于新息自适应滤波方法的惯性测量单元(IMU)误差在线标定方案和算法... 考虑到空天飞行器飞行环境和运动特性下导航传感器误差的噪声统计特性不可能完全精确已知,若使用常规卡尔曼滤波进行在线标定,将会导致滤波精度下降甚至发散。设计一种基于新息自适应滤波方法的惯性测量单元(IMU)误差在线标定方案和算法,克服常规卡尔曼滤波需预先知道噪声统计特性的不足,设计包含IMU安装误差、刻度因子误差和随机常值误差在内的27维高阶状态变量的误差标定模型,分析提出可同时对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动态调整的新息自适应滤波在线标定算法。仿真验证实验表明,相较于采用常规卡尔曼滤波以及Salychev O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在线标定,所设计的新息自适应滤波在线标定方法能更有效实现对IMU误差的动态标定及补偿,进一步提高了惯性导航系统精度。实物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标定IMU误差残差,提高导航精度,为工程应用带来较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误差 在线标定 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分类步频调节的微机电惯性测量单元室内行人航迹推算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若涵 张金艺 +2 位作者 徐德政 陈兴秀 徐秦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23,共12页
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作为一种新兴的导航定位方法,因其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室内行人航迹推算,采集并分析了微机电惯性测量单元(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inertial measurement u... 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作为一种新兴的导航定位方法,因其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室内行人航迹推算,采集并分析了微机电惯性测量单元(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EMS-IMU)数据,设计了运动分类的区间对称步频检测,并建立了步频调节的步长估计模型,最后提出了运动分类步频调节的MEMS-IMU室内行人航迹推算,从而实现较精准的定位.针对不同个体,对步频调节的步长估计模型进行个性化标定,以进一步提高室内行人航迹推算性能.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峰值非线性方法相比,运动分类步频调节的MEMS-IMU室内行人航迹推算的定位误差降低了32.6%,使短距离室内行人航迹推算在无其他定位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行人航迹推算 微机电惯性测量单元 步频 步长 运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系统级标定方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赛成 秦石乔 +1 位作者 王省书 胡春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传统的分立标定方法必须依靠高精度的转台提供姿态基准,不满足带减振器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现场标定需求。首先建立了附加约束条件的陀螺和加速度计安装坐标系数学模型,根据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输出误差方程,从惯性导航基本误差方程出发... 传统的分立标定方法必须依靠高精度的转台提供姿态基准,不满足带减振器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现场标定需求。首先建立了附加约束条件的陀螺和加速度计安装坐标系数学模型,根据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输出误差方程,从惯性导航基本误差方程出发推导了惯性测量单元的系统级误差参数标定Kalman滤波模型,该模型包含了陀螺和加速度计零偏、比例因子、安装误差在内共21维标定误差状态变量,且仅以速度解算误差为观测量。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和设计的标定路径对此系统级标定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陀螺和加速度计零偏估计精度分别优于0.005o/h和0.005 mg,安装误差估计精度优于1′′,比例因子误差优于1ppm,满足高精度惯导系统的标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陀螺 惯性测量单元 系统级标定 误差参数辨识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混合标定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骏超 房建成 +2 位作者 吴伟仁 李建利 王文建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52,共8页
针对采用低精度转台标定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转台精度的静态解析与Kalman滤波估计混合的新型高精度标定方法。首先采用多位置静态解析法粗标定出IMU系统参数的低精度初始值;然后根据惯性... 针对采用低精度转台标定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转台精度的静态解析与Kalman滤波估计混合的新型高精度标定方法。首先采用多位置静态解析法粗标定出IMU系统参数的低精度初始值;然后根据惯性导航算法基本误差方程,建立以IMU系统参数粗标定结果的残差为估计对象,以IMU速度误差为观测量的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出系统参数残差,进一步修正粗标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低精度转台获得与高精度转台相当的参数标定精度,降低了惯导系统的标定成本,满足高精度激光陀螺IMU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抖激光陀螺 惯性测量单元 混合标定 误差补偿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惯性测量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凝芳 张春熹 +2 位作者 马迎建 杜新政 张维叙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30-33,37,共5页
本文介绍采用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组成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实现方法,采用DSP作为中央处理单元,完成三轴组合的时序控制、数字解调、滤波算法、波形合成及数据传输,并对三轴陀螺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惯性测量单元中每个... 本文介绍采用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组成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实现方法,采用DSP作为中央处理单元,完成三轴组合的时序控制、数字解调、滤波算法、波形合成及数据传输,并对三轴陀螺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惯性测量单元中每个陀螺零漂均小于0.5°/h,标度因数线性度<200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惯性测量单元 DSP 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测量单元中加速度信号的去噪处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新厂 柴晓冬 +2 位作者 郑树彬 朱文发 蒋啟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99,共3页
为了克服轨道状态检测中噪声信号对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运用基于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的EMD去噪方法对惯性测量单元输出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将去噪后的加速度信号进行连续的两次积分运算,从而得到载体的空间运动轨迹;经过试验证明,运用基... 为了克服轨道状态检测中噪声信号对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运用基于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的EMD去噪方法对惯性测量单元输出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将去噪后的加速度信号进行连续的两次积分运算,从而得到载体的空间运动轨迹;经过试验证明,运用基于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的EMD去噪方法切实可行且具有自适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惯性测量单元 积分 空间运动轨迹 轨道状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整机标定和补偿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代刚 李枚 +1 位作者 苏伟 邵贝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0-1626,共7页
提出了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在高动态、高过载复杂应用条件下的误差整机标定和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了高动态,高过载复杂应用条件下MIMU的误差模型,该模型包括了结构误差,传感器安装误差和MEMS惯性传感器在复杂条件对精度影响较大的误差... 提出了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在高动态、高过载复杂应用条件下的误差整机标定和补偿方法。首先,建立了高动态,高过载复杂应用条件下MIMU的误差模型,该模型包括了结构误差,传感器安装误差和MEMS惯性传感器在复杂条件对精度影响较大的误差项,指零位温度漂移、互耦误差、刻度因子非线性和微陀螺加速度效应误差;根据模型提出了整机标定补偿方法,该方法可以标定MIMU的63个误差系数,并且不需要对单个传感器进行标定。然后,介绍了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误差系数标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自研的MIMU进行了标定。最后,通过飞行实验对MIMU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使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基本满足MIMU在高动态、高过载条件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MIMU) 微机电系统(MEMS) 误差分析 整体标定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传感器的车载微惯性测量单元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文华 石存杰 +2 位作者 秦洪武 王启唐 李正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感知汽车姿态,利用MEMS传感器自主设计了一种车载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详细介绍了三轴MEMS加速度计、三轴MEMS陀螺和正六面体的设计。该单元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体积小,且便于标定等优点,可以方便地运用到汽车姿态实时监测系统中... 为了感知汽车姿态,利用MEMS传感器自主设计了一种车载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详细介绍了三轴MEMS加速度计、三轴MEMS陀螺和正六面体的设计。该单元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体积小,且便于标定等优点,可以方便地运用到汽车姿态实时监测系统中。给出了单元的标定方法,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建立误差模型以及自主设计了标定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单元能有效地消除信号干扰,具有满意的精度要求,可对运用该单元进行汽车姿态监测等提供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姿态 微机电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标定 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型捷联惯性测量单元标定及补偿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建利 房建成 +1 位作者 盛蔚 陶冶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7-951,共5页
在MIMU(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角速度及加速度通道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三轴速率转台的MIMU快速高精度标定补偿方法,介绍了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及误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应的误差数学模型及修正算法。利用三轴转台进行姿... 在MIMU(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角速度及加速度通道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三轴速率转台的MIMU快速高精度标定补偿方法,介绍了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及误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应的误差数学模型及修正算法。利用三轴转台进行姿态运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系统捷联惯性导航解算的三方位姿态误差小于1.5度。该标定补偿方法对提高MIMU的工作精度具有现实意义及工程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 误差模型 标定 补偿 捷联惯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EMS的微惯性测量单元标定补偿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宏伟 房建成 盛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2,共4页
根据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惯性器件的特点,在建立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Micro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角速度及加速度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MIMU的、仅采用单轴速率转台(无指北... 根据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惯性器件的特点,在建立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Micro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角速度及加速度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MIMU的、仅采用单轴速率转台(无指北装置)的“动态翻转6位置”快速标定补偿方法.与传统标定方法相比,标定补偿方法简单便捷,可以一次确定出MIMU的45个误差系数,辨识误差系数精度高,尤其适用于低精度捷联惯性测量单元.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以及大量的实验验证,标定补偿方法可以将MIMU的精度提高2~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MIMU) 标定补偿 误差模型 动态翻转6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和FlightGear软件的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振恒 胡德文 +1 位作者 柳爱利 胡小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包含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的机载IMU数据对于飞行对准等惯性系统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在回路仿真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可包含完整飞机模型,不需要设计特定的自动驾驶仪,来实现任意机动下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的方案。给出了惯性测量... 包含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的机载IMU数据对于飞行对准等惯性系统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在回路仿真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可包含完整飞机模型,不需要设计特定的自动驾驶仪,来实现任意机动下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的方案。给出了惯性测量单元仿真模型,设计了基于Simulink、AeroSim模块集及FlightGear模拟飞行软件的新方案,实现了一个机载惯性测量单元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飞行摇杆,由人实现对飞机的控制和机动飞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仿真方案,避免了复杂的自动驾驶仪设计,可以得到机动飞行条件下的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数据和导航参数基准数据,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人在回路仿真 飞行模拟 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惯性测量单元的标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乌伟 赵严 +1 位作者 宁永权 梁有财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7,共4页
精确的误差标定技术是提高惯导系统精度的重要基础,故在使用前要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标定。根据误差来源建立了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误差模型,提出并推导了一种采用多位置和速率相结合的标定方法。利用多位置试验标定出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 精确的误差标定技术是提高惯导系统精度的重要基础,故在使用前要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标定。根据误差来源建立了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误差模型,提出并推导了一种采用多位置和速率相结合的标定方法。利用多位置试验标定出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系数、安装误差,陀螺的零偏以及与加速度有关的误差系数,利用正负对称的速率试验法标定出陀螺的标度因数和安装误差。将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能有效减少误差,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 无人机 惯性测量单元 参数标定 速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