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化”的中国式创新——曹禺剧作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芳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38-143,共6页
本文认为曹禺的剧作是“莎士比亚化”的中国式创新;认为曹禺剧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复杂性丰富性上;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曹禺剧作的情节结构特征和人物形象特征。
关键词 曹禺 莎士比亚化 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的丰富性 个性化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三融合”论新探
2
作者 李留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26-29,共4页
恩格斯“三融合”论新探李留记一、“三融合”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您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而且也许根本不是由... 恩格斯“三融合”论新探李留记一、“三融合”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您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而且也许根本不是由德国人来达到的。无论如何,我认为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内容 莎士比亚戏剧 拉萨尔 思想深度 情节的生动性 莎士比亚剧作 济金根 “席勒式” 题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艺掇拾二则
3
作者 益华 桂森 《当代文坛》 1983年第5期47-48,共2页
〔童言写真倍亲切〕日本影片《泥之河》以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了解世界,虽然幼稚,却格外真切细腻;好象一幅幅色调凝重的油画,使人更注意它生动的细部。尤其它以孩子的口来诉说、解释生活的艰辛,虽然稚拙,甚至含糊不清,却格外沉痛深切。... 〔童言写真倍亲切〕日本影片《泥之河》以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了解世界,虽然幼稚,却格外真切细腻;好象一幅幅色调凝重的油画,使人更注意它生动的细部。尤其它以孩子的口来诉说、解释生活的艰辛,虽然稚拙,甚至含糊不清,却格外沉痛深切。喜一向信雄讲河中有吃人的怪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沉 虚实相映 含糊不清 稚拙 怪物 写真 油画 影片 情节的生动性 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