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情节性元强化学习的对抗行为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聂凯 孟庆海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1年第2期65-71,共7页
基于强化学习的敌方对抗行为评估能够提高仿真推演的智能化水平,强化学习算法的训练速度成为制约其实际军事应用的关键。为了加快强化学习速度,首先将敌方对抗行为评估建模为多任务强化学习,并将环境知识和经验集成到学习算法,提出基于... 基于强化学习的敌方对抗行为评估能够提高仿真推演的智能化水平,强化学习算法的训练速度成为制约其实际军事应用的关键。为了加快强化学习速度,首先将敌方对抗行为评估建模为多任务强化学习,并将环境知识和经验集成到学习算法,提出基于层次情节性元强化学习(Hierarchical Episodic Meta-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HE Meta DRL)的敌方对抗行为评估方法,协同加快强化学习速度。设计了层次情节性元强化学习智能体结构,给出了具体流程;采用可微分神经字典(Differentiable Neural Dictionary,DND)的情节记忆系统,解决参数增量的问题,并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里叠加设计好的情节记忆系统,恢复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里的活动模式;最后选用OpenAI Gym平台和飞行器攻防对抗智能博弈平台对方法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HE Meta DRL在倒立摆任务、情节性两步任务和敌方对抗行为评估任务上都表现出良好性能,实现了层次情节性DRL和元RL协同加速强化学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推演 行为评估 强化学习 元学习 情节性深度强化学习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感 情节性 陌生化——论方文山歌词的影像特质
2
作者 吴高园 《写作》 2009年第12期6-8,共3页
“周杰伦现象”是近十年来华语流行乐坛上最具轰动效应的传奇事件。周杰伦兼收并蓄的作曲天赋、嘻哈饶舌的演唱风格,以及方文山才华横溢的填词功底,是该乐坛传奇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国内对方文山歌词艺术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主... “周杰伦现象”是近十年来华语流行乐坛上最具轰动效应的传奇事件。周杰伦兼收并蓄的作曲天赋、嘻哈饶舌的演唱风格,以及方文山才华横溢的填词功底,是该乐坛传奇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国内对方文山歌词艺术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主要集中于分析鉴赏方氏歌词的古典意蕴与诗性特质,而对其极具现代流行因素的影像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艺术 文山 影像 情节性 陌生化 视感 轰动效应 兼收并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情节性杂技创作与现代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伟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杂技[1]是一门以人的肢体技巧作为本体语言的艺术,技巧不具有表意的功能,技巧完成的动态过程就是杂技表达的全部内容,所以杂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表演形式是'显技',以技巧的高难、险峻为创作和表演的追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 杂技[1]是一门以人的肢体技巧作为本体语言的艺术,技巧不具有表意的功能,技巧完成的动态过程就是杂技表达的全部内容,所以杂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表演形式是'显技',以技巧的高难、险峻为创作和表演的追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杂技创作的繁荣发展,国内外杂技的交流互融,在我国杂技舞台上流行起一种新的创作潮流、新的表演形态,即情节性杂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 创作者 杂技节目 情节性 现代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院体花鸟画的情节表现研究
4
作者 涂少辉 《中国艺术》 2014年第3期164-165,共2页
通过对院体花鸟画中的经典图式以"情节性"概念为线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照,可以较清晰地看出院体花鸟画家在既定的审美规范下,以不同的精神诉求和形式面貌重新诠释"自然"这一主题。众多画家承接前贤的艺术精髓并探... 通过对院体花鸟画中的经典图式以"情节性"概念为线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照,可以较清晰地看出院体花鸟画家在既定的审美规范下,以不同的精神诉求和形式面貌重新诠释"自然"这一主题。众多画家承接前贤的艺术精髓并探索与时代精神表达相契合的形式语言,由此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多样化的创作思维方式。由此,本文以"情节性"概念将院体花鸟画分为若干角度加以分析,以期梳理出院体花鸟画多样化的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院体花鸟画 情节性表现 单独情节 自然化 想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的心灵情节——王安忆散文创作论
5
作者 傅金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共3页
王安忆以小说名世,《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小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王安忆同时还是一个散文创作的高手。 比之小说,王安忆的散文尚... 王安忆以小说名世,《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小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王安忆同时还是一个散文创作的高手。 比之小说,王安忆的散文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她的散文多零星地发表在《文汇报》、《上海文学》等报刊杂志上,迄今结集出版的散文集只有两部:《乘火车旅行》(金蔷薇随笔文丛第二辑,北京华侨出版社,1995年版)和《漂泊的语言》(王安忆自选集第四卷,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散文创作 游记散文 情节性 心灵性 重大性 心灵世界 散文观 《叔叔的故事》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典戏曲中科诨之特质——兼论中西方喜剧观念上的某些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生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81,共6页
科诨,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种喜剧表现形式。其萌芽、发展乃至被广泛应用的过程,几乎与古典戏曲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同步。科诨之特质,非情节性居于主导地位,使戏曲作品在文学品位上流于庸俗;但是它的实演效果性却对演出意义非... 科诨,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种喜剧表现形式。其萌芽、发展乃至被广泛应用的过程,几乎与古典戏曲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同步。科诨之特质,非情节性居于主导地位,使戏曲作品在文学品位上流于庸俗;但是它的实演效果性却对演出意义非凡,并在戏剧观念和审美趣味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诨 情节性 实演效果性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时代精神体现和审美追求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涛 《美术大观》 2012年第7期51-51,共1页
本文通过现代女性题材作品的风格、形式与传统仕女画进行比较,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发展:女性视点对作品风格气质的影响,脱离神话历史为蓝本的非情节性题材的广泛拓展。现代女性题材的工笔画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趣味格调上都比传... 本文通过现代女性题材作品的风格、形式与传统仕女画进行比较,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发展:女性视点对作品风格气质的影响,脱离神话历史为蓝本的非情节性题材的广泛拓展。现代女性题材的工笔画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趣味格调上都比传统仕女画大大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仕女画 女性题材 质文代变 情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词丽句写深情——黄仲则的情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成强 尹玲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黄仲则的情词与前人相比,所写感情更加真挚,体现出两性的平等特别是对女性的尊重;语言清丽,倾向于白描和直抒胸臆,对前人情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超越。这既源于黄仲则对前人思想观念的承继性,也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及性格有关。
关键词 黄仲则 情词 情节性 超传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檀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8-159,共2页
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作品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因舞蹈具有传情达意、烘托气氛、展开情节的特性,成为电影作品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电影中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的运用,提升电影作品的观赏性及艺术性。就目前而言,舞蹈在电... 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作品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因舞蹈具有传情达意、烘托气氛、展开情节的特性,成为电影作品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电影中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的运用,提升电影作品的观赏性及艺术性。就目前而言,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几种行之有效运用模式,如,个别人物内心情感的独舞,戏剧化和情节化的群舞,还有烘托气氛的非情节性舞蹈等,为电影展现剧情、刻画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舞蹈 情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芳清面塑艺术风格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进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7年第5期31-33,共3页
李芳清出生于面塑世家,曹州面塑第五代传承人,他的面塑作品独树一帜,人物多为2-3人组合式,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塑造,人物造型洗练生动、质朴真纯,善于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一种大巧若拙的稚拙之美。对李芳清面塑风格的探... 李芳清出生于面塑世家,曹州面塑第五代传承人,他的面塑作品独树一帜,人物多为2-3人组合式,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塑造,人物造型洗练生动、质朴真纯,善于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一种大巧若拙的稚拙之美。对李芳清面塑风格的探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特殊的学习实践经历、面塑工艺技法、作品的情节性和表现出的稚拙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芳清 面塑艺术 情节性 稚拙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期间心理活动的认知特点
11
作者 钱兰英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4年第2期62-65,共4页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P.Cicogna等人进行的一项睡眠实验中,将27名被试分别从四种睡眠状态中唤醒,记录被试所报告的梦及由梦引起的联想回忆,对梦报告如梦联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这一有关梦的认知活动的假说:在不同...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P.Cicogna等人进行的一项睡眠实验中,将27名被试分别从四种睡眠状态中唤醒,记录被试所报告的梦及由梦引起的联想回忆,对梦报告如梦联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这一有关梦的认知活动的假说:在不同抑制程度即睡眠的不同阶段梦的激发具有相同的认知运行机制,具有同一成梦系统,只是在不同的水平操作而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联想 情节性记忆 语义性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精神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延续
12
作者 海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26,共2页
中国古典戏曲的精神(或者说本质)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文学艺术是一条流动的河流,而不是一座静止的山峰。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影视作品 抒情性 传奇性 矛盾冲突 写意性 情节性 散文化 精神本质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赢来掌声——小议《童年在瑞金》的视点应用
13
作者 皇甫一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0-10,共1页
作为中国电影硕士编导的第一部影片《童年在瑞金》,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儿童片,而是拍给成年人看的影片。影片的编导黄军,童年是在瑞金农村度过的。因此,当他第一次有机会以编导的身份拍摄影片时,他很自然地,或者说不由自主地和许多初登... 作为中国电影硕士编导的第一部影片《童年在瑞金》,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儿童片,而是拍给成年人看的影片。影片的编导黄军,童年是在瑞金农村度过的。因此,当他第一次有机会以编导的身份拍摄影片时,他很自然地,或者说不由自主地和许多初登影坛的导演一样,将他的处女作对准了自己童年在瑞金的一段生活。所以《童年在瑞金》充满了他对已逝童年生活的双重体验,即作为儿童时期的那一段生活体验和成年后(现在)对儿童时期那段生活回忆时的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童年生活 电影观众学 编导者 影片内容 黄平 河对岸 直观效果 临场感 情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础造型课如何围绕专业方向开展教学
14
作者 胡德强 《美术大观》 2014年第5期167-167,共1页
本文以动画专业基础造型课—素描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动画专业角度重新审视素描在专业结构中的定位和专业倾向性,围绕素描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和教学组织等几方面,重新审视其在动画专业如何展开教学,既继承造型和审美训练,又将专业特性和... 本文以动画专业基础造型课—素描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动画专业角度重新审视素描在专业结构中的定位和专业倾向性,围绕素描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和教学组织等几方面,重新审视其在动画专业如何展开教学,既继承造型和审美训练,又将专业特性和基础训练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造型 表现形式 影视属性 情节性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舞蹈与涂形艺术——秦安大地湾地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一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大地湾原始地画还展现了一对男、女舞蹈的场面,这对我国原始艺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湾地画 画面内容 绘画作品 主体形象 画中 张朋川 中国绘画史 考古报告 人物形象 情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历史画卷,探究艺术价值——《韩熙载夜宴图》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婷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23期13-13,共1页
《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从设色、用笔、构图、造型还是表现形式看,它都是优秀的绘画名作。从叙事性看,它是一幅以音乐为线索,再现五代时期官家宴会场景的画作;从艺术价值看,它对人物的细节刻画相当细致... 《韩熙载夜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从设色、用笔、构图、造型还是表现形式看,它都是优秀的绘画名作。从叙事性看,它是一幅以音乐为线索,再现五代时期官家宴会场景的画作;从艺术价值看,它对人物的细节刻画相当细致、传神,表现出了人物画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内容上研究五代时期官员的家庭生活,也可以在画作中找到当时的流行风尚,更可以从作品中了解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主人公的复杂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情节性 艺术价值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夏衍剧作的心理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一 打开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也许可以归纳出这样两类作品:一类是在戏剧艺术史上历来占主导地位的以传统的情节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而另一类剧作则以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作为结构基础和表现对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各自内部心理意绪的... 一 打开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也许可以归纳出这样两类作品:一类是在戏剧艺术史上历来占主导地位的以传统的情节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而另一类剧作则以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作为结构基础和表现对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各自内部心理意绪的冲突上。这后一种戏剧被称作“心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剧作 中外戏剧 内心生活 剧中人物 心理剧 情节性 心理意绪 心理特色 结构基础 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醒吧,第五代导演——从《大磨坊》谈开去
18
作者 云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11,共1页
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时不时地闯入他青年时代生活的镜头,并久久地呆立在那儿,做着那段历史的见证人。这就是《大磨坊》给人的最深印象。此外,无非仍是画面与色彩的尽善尽美,摄影角度的独特而凝滞,富于理性沉思却没有多少情节性的一个故... 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时不时地闯入他青年时代生活的镜头,并久久地呆立在那儿,做着那段历史的见证人。这就是《大磨坊》给人的最深印象。此外,无非仍是画面与色彩的尽善尽美,摄影角度的独特而凝滞,富于理性沉思却没有多少情节性的一个故事。其主题自然是第五代导演重复了多次的呼唤人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情节性 《红高粱》 《黄土地》 一个和八个 南行记 历史的见证 极海 事中 地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史传类文言文解读——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德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66-69,共4页
史传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历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的重点.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传类文言文,编选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教学示范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 史传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历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的重点.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传类文言文,编选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教学示范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本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的合传,以蔺相如为本传核心人物,以廉颇的生平遭际为首尾,附叙赵奢、李牧二位名将事迹, 将人物命运起伏作为线索,勾勒出战国时期的赵国兴衰史,抒发了作者"人之云亡,邦国殄瘁"[1]的无限兴亡之感.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以颇富情节性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以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的传记作品写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蔺相如、廉颇等历史人物形象,倾注着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敬佩、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示范 第一课 蔺相如 传记作品 史传类 情节性 李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从“再现论”到“形式主义”美学的转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宪文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51-152,共2页
_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艺术再现是否准确为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最初的艺术史写作也源于这样一种认识,从而将艺术史书写成人类向视觉真实的进军。甚至列举艺术史的例证,以展示绘画的再现技术是如何从稚拙的草创期开始,并最终实现了... _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艺术再现是否准确为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最初的艺术史写作也源于这样一种认识,从而将艺术史书写成人类向视觉真实的进军。甚至列举艺术史的例证,以展示绘画的再现技术是如何从稚拙的草创期开始,并最终实现了完美的三度空间的幻觉呈现的。但今天,我们早已放弃了这种评判标准,美学理论也早已放弃了逗真的艺术再现的主张。"艺术欣赏课的教师通常要设法纠正的第一个偏见,就是认为艺术的高超在于它跟照相一样毫发不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论 美学理论 三度空间 欣赏课 “形式主义” 摄影术 客观再现 再现性 情节性 表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