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为何消退——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
1
作者 朱德玲 郭仕豪 余秀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2,共10页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仅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当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存在严重的消退现象。已有研究主要将其归因为外部培养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个体认知与行动的...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仅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当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存在严重的消退现象。已有研究主要将其归因为外部培养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个体认知与行动的作用。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对16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拔尖学生专业兴趣经历期望落空期、功利承诺期、怠惰因循期以及专业逃离期四个阶段,在外在规范与内在诉求的冲突之中呈现出“渐进式”的消退特征。其中,基础学科专业价值祛魅、学术理性与现实的错位、创造性天赋不足以及高投入与低回报的冲突等多重消极评价,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兴趣消退的直接成因;学习方向迷失、学习动机异化等消极个体认知,以及对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高学业挑战引发的自我否定、有效支持阙如导致的抵触情绪等消极环境认知,是其专业兴趣消退的间接因素。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多阶段、长周期”的兴趣追踪与潜能研判机制,以生涯辅导和心理咨询增强拔尖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感体验,科学设置个性化学习与指导服务路径,促使其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基础学科研究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业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与求知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兴趣 认知评价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司创意拒绝、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与趋避行为——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富强 祝含秋 +1 位作者 陈耘 王龙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9,I0023,I0024,共14页
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旨在探究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和趋避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创意拒绝归因的边界条件作用。基于一项多时点回顾式问卷调查和两项情境实验,研究发现:(1)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人际偏离、工作退缩和... 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旨在探究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离散情绪和趋避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创意拒绝归因的边界条件作用。基于一项多时点回顾式问卷调查和两项情境实验,研究发现:(1)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人际偏离、工作退缩和自我改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型员工愤怒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人际偏离和工作退缩的影响,焦虑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工作退缩和自我改善的影响,羞愧情绪中介创意拒绝对自我改善的影响;(3)创意拒绝归因调节上司创意拒绝对知识型员工愤怒和羞愧情绪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愤怒和羞愧情绪对趋避行为的间接作用。具体而言,当员工对创意拒绝做出“对人不对事”消极归因时,更易触发愤怒情绪,此时创意拒绝通过愤怒对人际偏离和工作退缩的间接作用更强;相比之下,当员工做出“对事不对人”积极归因时,更易触发羞愧情绪,此时创意拒绝通过羞愧对自我改善的间接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拒绝 离散情绪 人际偏离 工作退缩 自我改善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和情绪反应的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发展模型 被引量:20
3
作者 严瑜 吴艺苑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其次,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最后,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情绪反应模型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认知影响移动政务用户的持续使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米加宁 商容轩 张斌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8,125,126,共16页
移动政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新途径,其用户的持续使用问题关系到数字治理效能的实现。目前移动政务存在用户持续使用率较低的问题,且政务APP评价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情感分歧度。以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作为基础,构建情绪认知作用下的移... 移动政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新途径,其用户的持续使用问题关系到数字治理效能的实现。目前移动政务存在用户持续使用率较低的问题,且政务APP评价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情感分歧度。以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作为基础,构建情绪认知作用下的移动政务用户持续使用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用户认知因素在移动政务持续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内在认知负荷、认知需求与认知信任通过满意度影响持续使用行为,而外在认知负荷则与持续使用行为具有直接效应;认知信任影响移动政务用户对系统的相对优势评价,是促使用户持续使用的核心条件。研究发现扩展了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在移动政务领域的应用,并为用户持续使用的提升与移动政务工作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政务 持续使用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政务APP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还是愉悦?娱乐恐惧空间的情绪体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增贤 苏思晴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1,共16页
恐惧通常会让人逃离,但恐惧的娱乐活动又经常能吸引人们参与,这就是恐惧悖论。文章通过邀请受访者参与虚拟现实恐怖游戏后接受深度访谈,借助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研究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体验过程,以回应恐惧悖论。研究表明,游客在... 恐惧通常会让人逃离,但恐惧的娱乐活动又经常能吸引人们参与,这就是恐惧悖论。文章通过邀请受访者参与虚拟现实恐怖游戏后接受深度访谈,借助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研究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体验过程,以回应恐惧悖论。研究表明,游客在游戏中的情绪唤起源于对外部刺激的认知评价。该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初评价和次评价两个阶段。在游戏初期,游客在接收到恐怖刺激后会应激性地产生初评价,判断自己正处于危险环境中,从而唤起强烈的恐惧与惊奇情绪。随着时间与行为适应,游客会逐渐通过次评价形成一个安全性保护框架,并沉浸到游戏中,产生恐惧、惊奇、愉悦、兴趣并存的情绪状态。由此,文章构建出个体在娱乐恐惧空间中的情绪生成与转化过程框架,揭示了恐惧与愉悦在其中的互动转化过程,同时证明了个体的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在娱乐恐惧空间中存在一种动态互动关系,从微观角度丰富旅游休闲领域中关于情绪体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恐惧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体验 恐怖游戏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过程中的法感情——基于心理学情绪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丰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3-192,共10页
法感情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旁观者,旁观者的法感情是指法官、社会公众作为不义之事的旁观者在不义之事发生时内心涌出的愤怒和义愤之情,或者看到正义伸张时油然而生的愉悦和满足之情,同时,旁观者的法感情还包括他对当事人的愤... 法感情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旁观者,旁观者的法感情是指法官、社会公众作为不义之事的旁观者在不义之事发生时内心涌出的愤怒和义愤之情,或者看到正义伸张时油然而生的愉悦和满足之情,同时,旁观者的法感情还包括他对当事人的愤怒、憎恶、喜爱、同情及对主持正义者的感激之情。法感情的心理根源可以用共情机制来解释。基于理性/情感二分法的成见,人们往往认为情感是非理性的,但是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指出,情感活动其实是认知与评价活动,因而可以是理性的,这为司法裁判接纳法感情带来了一线曙光。由于情感启发式的作用,司法裁判不可能将法感情拒之门外,同时,法感情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也是有益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法感情为法律发现、法律解释、事实认定、司法判决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当然,法感情的作用也是有风险的,因此,要辨别法感情的对错,对法官正确的法感情要予以积极回应,而对错误的法感情则要坚决加以拒斥或修正,由于公众法感情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正义感,因此要充分尊重正确的公众法感情,最后,法感情必须要在法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性 司法裁判 法感情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还是放弃:失败恐惧的认知效应及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
7
作者 郝喜玲 苟亚萍 王敬涵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2,共9页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从情绪和认知两个视角分析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与边界条件。通过对316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失败恐惧和创业坚持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成长型思维调节失...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从情绪和认知两个视角分析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与边界条件。通过对316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失败恐惧和创业坚持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成长型思维调节失败恐惧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影响,成长型思维通过降低失败恐惧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作用来促进创业坚持行为。依据“情感—认知—行为”的逻辑从创业者的情绪和认知视角综合分析失败恐惧对创业坚持的影响,既为创业者中途退出创业活动提供解释思路和理论洞见,也为全面理解创业坚持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败恐惧 创业坚持 自我效能感 成长型思维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创业行为 创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公民”还是“坏苹果”?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机制
8
作者 于维娜 李冬冬 李敏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7,共14页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 吹哨看似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匿名性和对不当行为事件的披露作用,如同向平静的湖面丢入一颗石子,所泛起的水波即产生的影响易引发团队成员的情绪反应,对成员间的关系合作产生影响。本文整合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调节策略,提出了吹哨行为对团队关系冲突的双元影响模型。基于对3个时间点收集到的84个团队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以下结论:(1)吹哨行为通过挑战型评估负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吹哨行为通过阻碍型评估正向作用于团队关系冲突;(2)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以上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地,当吹哨行为发生时,高认知重评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挑战型评估,进而减少团队关系冲突;高表达抑制的团队成员会更倾向于进行阻碍型评估,进而增加团队关系冲突。以上研究结论加深了对吹哨行为在团队层面的后效及后效机制的认知,同时为团队对吹哨行为的干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哨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团队关系冲突 情绪调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败恐惧的形成及对创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郝喜玲 刘依冉 +1 位作者 杜晶晶 郑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1-1560,共10页
创业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者时常体验失败恐惧。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恐惧亦敌亦友。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失败恐惧对创业行为的抑制作用,忽略了失败恐惧的形成及其对创业行为的激励作用。本研究基于情绪和认知属性分析创业情境... 创业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者时常体验失败恐惧。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恐惧亦敌亦友。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失败恐惧对创业行为的抑制作用,忽略了失败恐惧的形成及其对创业行为的激励作用。本研究基于情绪和认知属性分析创业情境下失败恐惧,认为损失相关和暴露能力不足的创业事件可能诱发失败恐惧,创业者的执念激情和预防定向能够诱发失败恐惧;然后,阐述失败恐惧对创业行为的3种不同影响:激励、抑制和压抑,并考察创业环境特征对失败恐惧与创业行为的调节效用。本研究拓展了失败恐惧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情境,丰富心理学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感事件理论和经典压力理论,也为理解复杂多样的创业行为提供新视角,深化创业心理与创业行为关系的理论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败恐惧 创业认知 创业行为 创业事件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